周末在家整理东西,偶然看到以前上学时和家里兄弟姐妹们互通的家书,有他们的来信,也有自己的草稿,现在捧在手中读起来,倍感亲切,于是更加怀念那段写信的日子。
我高中开始在外寄校读书。独自一人出门在外,很想家, 就经常给家里写信,信往往是妹妹或者弟弟给我回的。那时候我写信第一段往往固定格式,“尊敬的爸爸、妈妈:你们好! 近来身体好吧?生活快乐吧?总之一切都好吧?”现在读起来感觉好笑,就不会换点别的?第二段介绍自己在外的学习、吃、住情况,有时候诉了一堆苦,末了还要告诉爸爸妈妈,不要惦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后来干脆报喜不报忧,父母才逐渐放心。刚开始会告诉弟弟妹妹在家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后来,觉得家里拿钱供我读书,弟弟和妹妹都跟着吃苦了,就会很有姐姐样儿地在信中说:“弟弟、妹妹,你们在家帮助爸妈干活儿,吃苦受累了。”
那时候最辛苦的要数爸爸妈妈,往往会对爸爸妈妈说上更多的话语: “ 爸妈,供我读书你们很辛苦,你们在家也要多注意照顾自己的身体,多增加营养。在外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让您们在晚年过上幸福的生活。” 也许就是这样一封封“ 决心书”给了我努力的信心和动力吧。信的最后,也会问一下爸的工作忙不忙?家里的收成怎么样?也要提到手里的钱是不是够用,如果比每月超支了,需要向父母伸手要钱的时候,一定会补充说明“浪费”的原因,有时候甚至还有点过意不去地向父母表示,以后一定会节约用钱,不随便浪费等等,让爸妈看了知道他们的孩子蛮懂事的嘛。
后来考入中专,也一直坚持写信,那时候也有给正在读高中的弟弟和妹妹的鼓励信,告诉他们学会课前预习,学会统筹安排时间,不要偏科等,只是不知道那时候他们看了会有何感想。在弟弟和妹妹考入大学后,我就叮嘱弟弟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多看一些有益的书报,把字练好等等。告诉妹妹:“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不能后退,要坚持,一定要有信心,你一定行!” 这样隔一段时间给他们鼓鼓劲儿,现在他们真的很优秀。
信件中有弟弟妹妹们的来信,告诉我家里的生活情况,向我汇报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父母对我的叮咛。再一翻,还有一封爸爸的来信,那是我认识爱人的时候写回去的一封家书,简单地向爸爸妈妈说了一下他的情况,爸爸在回信中说:“自己在外,遇事多思考。我和你妈尊重你的选择,也欢迎他来家里。”后来爱人还经常夸我的爸爸妈妈开明呢。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告别了书信交流方式。虽然电话、手机、网络兴起,可以用来交流的通讯方式太多。但那段和家人书信往来的日子确实值得我回忆,确实有太多的牵挂、思念和祝福。那段写家书的时光伴着我成长和成熟,让我学会了对亲人关心和关爱,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让我体会到长辈对我的殷殷期望,体会到了兄弟姐妹之间浓浓的亲情。在纷繁的世界,因为有了那一份亲情在,不管距离远近,无论喧嚣与寂寞,我们的心始终是安然从容的。
家书让我体会到:亲情如水,纯净透明;水如亲情,绵延不绝……
-全文完-
▷ 进入拙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