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图 章沈浮

发表于-2009年03月27日 晚上10:51评论-1条

一、无价之宝

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华大地陷入危难之际,华夏子民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此后,八国联军结成同盟向北京城进攻。咸丰帝迫于无奈,逃离北京,寄于热河。就在这期间,英吉利与法兰西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火烧圆明园。将园中不计其数的珍奇异宝,古玩字画洗劫一空,又毫无廉耻地在大庭光众之下拍卖,以牟暴利。

某年某月某日。中国北京城的一片广场上,英法两国正在拍卖洗劫来的珍宝异物。一辆马车吱嘎,吱嘎地从远处慢吞吞地行来。车停了,门开了,车中的人下来了。高个子、大鼻头、蓝眼睛,穿着绅士服饰,非常精神。

“你来了,我们等你好久了。”拍卖人用蹩脚的中国话对他说。“非常抱歉,让你们久等了。”他说的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话。如果把他的服饰和面容换一换,人们一定还以为他是中国人呢!

“怎么?不卖些,这都是好东西。”“我来的目的就是来买的。我千里迢迢从上海赶来,怎么可能不带些极品回去。”他叫克莱特,上海洋行的大老板。

拍卖人敲了一下拍卖锤:“好,现在拍卖第三件。就是王公大臣用来批发文件的图章。”说完,拍卖人便拿出图章,在场的无不目瞪口呆,好久又赞不绝口。

只见这块图章是翡翠而做。它的把手处有一红点,用蓝田美玉雕刻,可看出刻匠的鬼斧神刀,巧夺天工的本领。图章的刻印用纯金而制。更奇特的是图章可以一分为二,掰开后,里面有一龙一凤,也是用世上难寻的珠宝制成,相当华丽堂煌。

大家正在观赏,拍卖人开出了价钱:“价码为五英磅。”

“六英磅。”“七英磅。”“十英磅。”……

大家争论不休,你争我夺,价位一直提到了五十英磅。

“还有那位出价高于五十英磅?还有吗?五十英磅一次,五十英磅二次,”现场一片安静,正在此时,紧张的气氛被一旁正在欣赏图章的克菜特打破了:“一百。”

一片哗然,没有人再提价了。

“一百英磅一次,一百英磅二次,一百英磅三次。”拍卖人一锤定音。

克菜特买了图章,兴高采烈地赶回了上海。他拿着图章,当宝贝一样。真是放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克菜特坐了马车,行了路程,风尘仆仆地回到了上海。本以为回到上海,可以把宝贝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界。谁知到了上海,不幸的事早以发生过了。首先是义和团把洋行以及几座大院烧得片甲不留,到处是残砖瓦烁。接着又是一些来意不明的人把克菜特家中值钱的财物抢个精光。加上修建楼房的本钱,也因用人不当,被人帘卷而光,血本无归。一惊之下,克菜特气血上脑,血管爆裂,一命呜呼了。

那个图章也被克菜特家中侥幸活着的人带回了自己的祖国。

二、今非昔比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到了一九三九年。侵华战争爆发。日本人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任意践踏,然而在英租界里,人们还是幸运的花天洒地,纸醉金迷。

一天下午,炎热的天气伴着码头上的鱼腥味,使人作呕。一艘洋船从海的另一头向中国驶来。近了,近了。船停了,从船舱中走出的人大多数是美国人。他(她)们提箱挎包的,向码头走去。船又开了,码头上的人也走散了。一位白皮肤,蓝眼睛的美国姑娘在码头打转。

她叫文娜。卷式的黄发披在肩上,高跟皮鞋上镶着一颗用玻璃做的装饰品。她转了转,走了走,又向四周望了望。她在等人,等她的叔叔,等她唯一能帮助她的叔叔。

许久,人无,影也散,夜幕同样降临。一辆黄包车向码头奔来。

“是洋妞嘛!”歪嘴斜眼的黄包车夫说:“上哪?”“我去淮海路。“文娜的中国话虽然说的不错,但还不怎么标准。黄包车一声:坐好。拉着车就向前跑去。

跑着,跑着。文娜发现有点不对劲,因为她来过上海,更来过淮海路,那是条热闹的马路,而这里的房屋越来越少,只有条条胡同。

“你走错路了?”

车停了,黄包车夫转过身,露出一张使文娜感到害怕的嘴脸。两只眼珠色溜溜地打转。

文娜意识到了什么:“你,你想做什么?”她下了车,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小猫一样卷缩在胡同拐里。

“你们洋人欺侮我们中国姑娘,今天我也要尝尝洋妞的滋味。”说完,像一只野兽般扑了上去。无论文娜怎么挣扎,也不是五大三粗,虎背熊腰的黄包车夫的对手。正当文娜快被黄包车夫凌辱之时。一条黑影闪过,一脚将黄包车夫踢倒在地。

“妈的。”黄包车夫跃起,一拳向黑影打去。黑影一躲,又是一脚,正好踢在黄包车夫的要害。只听黄包车夫‘噢’的一声,蹲在地上,动也不动。

“无耻,中国人的败类。”那黑影说完,拂袖离去。

文娜此时胆战心惊,不由自主地跟着黑影。黑影走了不久,发觉身后有人跟着。他回头一看:“为什么总是跟着我?”

“我,我…”文娜支支吾吾,不知所云。“你住什么地方?”

文娜抬起头,借着月光看清了那黑影的面容:高高的个头,剑眉虎眼四方脸,一脸正气。“我是来投亲的。”“外国人的亲戚怎么在中国?”“我叔叔在中国。”“那他住在哪里?”“淮海路。”“我送你去吧。”

两人很快来到这里,可惜看到是一片瓦砾。文娜心中一征,怎么会这样。文娜向附近的住户询问后才知道,这是日本人的炸弹造成的,屋内的人无一生还。文娜听到这噩耗,几乎昏厥过去,幸好那黑影在身边,一把扶住了她:“你现在到哪去?”

文娜挣脱了他的臂膀,目光呆痴:“不知道?”踉踉跄跄地向前走去。远处传来日本人轰炸机的声音。“小心。”那黑影冲了过去,一把抱住了她,幸好日本人这次没有投掷炸弹。可这时,那黑影才发现,文娜已经晕了过去,他没有迟疑,也没有选择。把文娜带回了家。

不久,文娜醒了。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床上,四周非常简陋。那人走了过来:“你醒了。”“我在哪?”“在我家。我叫罗原,你刚才晕过去了。我不知道你想去哪,所以把你带回来。”“你一个人住?”“我家里的人全被日本人杀害了。不过,这里是英租界,日本人不会来的。”“谢谢你刚才帮我打跑了黄包车夫。”“你从哪来?”“美国。”文娜下了床,坐在椅子上。“来找人?”“刚才你也看见了。他们都……”“没有想到你们外国人也有这种下场。当年,八国联军进京,不知有多少美满家庭被弄得妻离子散。”“我祖辈是经商的,从没有参加过战争。”“那也是奸商,剥削穷人的魔鬼。”罗原有些发怒了。

“这,我不知道。”文娜脸上显出难堪的神色。“我不是说你,你打算怎么办。回美国?”“我一家人在美国全被人杀了,我到中国想投靠叔叔,不想。”文娜伤心地流出了眼泪。“如果你真没有地方去的话,就住这吧。”

罗原知道在当时留下并保护一个外国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很难的。众人的指指点点、说说道道也许会给自己带来一连串的麻烦。舌头底下能压死人。但他听到文娜的身世,想想自己的遭遇,与自己不是天涯沦落人吗?想到这些,罗原也就把她留下了。

“谢谢。”文娜又一次的说了声谢谢。‘啪’的一声,一块图章落在地上。一块与圆明园中被人掠夺、被人拍卖、被克菜特买走的图章一模一样,从文娜的口袋中掉了出来。文娜是克菜特的后裔。

“这是你的?”罗原捡起图章:“这上面是怎么会是汉字?”“这是我妈妈留下的。叫我好好保留。我也不知道它上面为什么会有汉字。”“还给你。”罗原说。

从此,两个身份、国籍、文化不同但有共同遭遇的人住在一起。一间房间,两个卧室。过着被人指骂的日子。

三、国际爱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文娜在罗原家中渐渐学会了缝衣,做饭……慢慢地成了半个中国人。此间,她也在等待美国大使馆的通知和帮助。罗原回来,文娜便做好了饭菜,有时也做些西餐。两人生活在一起,虽然不富裕,但却很快乐。别人的指责和说三道四对他(她)们而言只是一些闲言碎语,东风吹马耳。有时别人还有砖头砸文娜,以发泄心中的怒气,罗原也挺身而出,上前制止,使文娜感激不尽,同时深深地感到中国人的伟大。

两人虽然同住在一间房子中,但从未越雷池半步,如同兄妹,互敬互肋,倒也蛮好。

翌日中午,太阳爬上了半天空,快到晌午了,罗原迟迟没有回来。当时正是日本侵华最厉害的时候,非常时期,也是多事之秋。文娜生怕罗原出了什么意外,便锁了门,走出了租界,来到路口等候。这时,一个日本兵喝醉了酒,醉醺醺的,跌跌撞撞的向文娜走来:“外国花姑娘,大大的好。”文娜一闪,日本鬼子跌倒在地。虽然喝醉了,神志不清,眼前迷迷糊糊的,但却不知哪来的一股劲,饿虎扑食般地向文娜扑去。

‘嗖’的,一块砖头飞来。不偏不歪,正好砸在日本鬼子额头上,鲜血流淌。日本鬼子一摸额头,满手是血,顿时大叫:“八格压路。“日本鬼子正想举枪射击,砸砖头的罗原一个箭步上前,一脚把日本鬼子手中的枪踢到半丈外。日本鬼子一见,立刻拔出匕首冲着罗原就刺了过去。罗原一把抓住鬼子的手腕,向后一压,鬼子立即瘫倒在地,动弹不得。但他却不服气,左手握成拳,使劲向罗原的右腿打去。罗原一痛,手一松。鬼子趁机抢过掉在地上的匕首向罗原的右臂刺去。顿时,一股钻心之疼,罗原的右臂出血流不止。文娜看见后,心急如焚。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砖头向日本鬼子头颅的后勺砸去。

只听‘啊’的一声惨叫,日本鬼子倒在地上,命归阴曹。文娜见自己杀了人,顿和恐惧,全身发颤。

“我们快走。”罗原拉着文娜逃回了家。“对不起,害你受伤。”“皮外伤。”罗原一边说一边拿来出药箱。“我来帮你。”文娜拿着药,轻轻地敷在罗原的伤口上。那双蓝眼睛不住地盯着罗原,闪了又闪。“好了。”罗原仿佛意识到什么,他推开了文娜的手:“我自己来。”

夜晚,文娜在床上辗转反侧翻天覆地,怎么也睡不着。美国到这里千里迢迢,万水千山,遇上怎么好的人真是难的。她一闭上眼睛,眼前就出现了罗原的面容和身影。仿佛他是真正的男子汉,其时文娜明白罗原就是男子汉,在她的内心深处已经真正地爱上了罗原,爱上一个中国人。可是?现在的环境,都遭到世人的唾骂,如果自己承认爱上了他,别人还会用什么肮脏的语言来羞辱评论他呢?这里毕竟是中国,不是美国。文娜左思右想,觉得不应该连累罗原,更不应该因为自己而伤害了他。想到这里,文娜觉得自己应该离开这里。

第二日清晨,旭日东升,晨光微露。罗原醒后,发现文娜的行李无影无踪,文娜也不知所踪,他立刻明白了一切,急忙披上外衣,大步流星地冲出门外,追赶文娜。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被他追了回来。

“为什么要走?你到哪去?”“我不想连累你,到大使馆,我必竟是美国公民。”“我不希望你走,留下来。”

文娜没有说话,默默地跟着罗原。因为她心中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晚上,文娜心不在焉的洗碗,一不小心,把碗摔碎了,去捡的同时,又把手划破了。“哎呀。”一声把罗原叫了过来。“怎么了?”罗原看见文娜手指上的鲜血,急忙拿出了止血药和纱布为她包扎。与此同时,文娜再也抑制不了自己和美国式的热情。扑在罗原宽阔的胸膛上。罗原对文娜早有了感情,也毫不犹豫地在文娜的额上、脸上、唇上狂吻。风在此时突然刮起来,雨下起来,雷鸣闪电打起来。两人更加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狂风暴雨过去后,罗原与文娜更加亲密了,同时也相敬相爱,兄妹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了夫妻。

一年后,一个娃娃应声落地。这是罗原和文娜爱情的结晶。一天,文娜对罗原说:“这半个图章给你。”“这是你的,为什么给我?”“我不知道,但我觉的这图章是中国的,应该有一半在中国人的手上。”“好,我保存着。”

四、人间悲剧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用偷袭的方法摧毁了美军在太平洋上的第七舰队。使美军的海军力量失去了一只臂膀。美军大发雷霆,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随后便与英、苏、中联成盟国向日、德开战。租界也不安全了,当时在中国的美国人也被招回了国。

一天,文娜走在街上,听到美国政府招集美国人准备回国,顿时心喜万分,急忙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罗原。很快,她又喜又怕,喜的是自己可以回到阔别不久的祖国,怕的是自己会离开心爱的人——罗原和孩子‘罗光’。文娜在家中诚恐诚惶地等到罗原回来,刚想开口。“我都知道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招集在中国的美国人回国,你离开自己的祖国有一段时间了,也是时候回去了。我可以理解流浪的心情。”“不回去也可以,反正我在那里也没有什么亲人,在这至少我还在你和罗光。”她吻了吻罗光:“我舍不得你们。”“还是回去一趟,这场战争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太平洋战争爆发,租界也不安全。”文娜见罗原如此执着,加上自己也有这份心思,便点了点头。第二天,文娜带了必备用品,来到码头,因为罗光不是美国籍,所以无法带致病走。只好文娜一人回国。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文娜音讯茫茫。一九四九年,解放战争胜利,文娜杳无音信。

罗原等了几个年头,不见文娜回来,心灰意冷,万念俱灰。整日埋头干活,不理世事。谁知积劳成疾,得了肺病,加上营养不良,没有过两三个月就气绝身亡了。只留下十岁的罗光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在世上。

罗光死了爸,没了妈,够戚惨的,然而还时常受到别的孩子的凌辱:“你是美国佬生的,是个杂种。”罗光面对这些只有泪水和伤心。多亏了邻居王嫂见罗光可怜,把他带回了家。从此,罗光有了温暖的去处。王嫂对罗光和自己的女儿一样一视同仁,视如已出。

一天,罗光放学早,他收拾了书包向王嫂走去。突然,门口出现了两个班上最捣蛋的同学:“罗光,你这个美国佬生的杂种,美国佬在朝鲜打我们,你是不是幸灾乐祸?”“没有,我是中国人。”“你这个小杂种,别嘴上说的好听,我一看,就知道你不是好东西。”

罗光指着他们:“你们俩把嘴放干净点。”“哟,看不出来,贼喊抓贼。我告诉你小杂种,你最好老实点,小杂种。”罗光听到他俩杂种长,杂种短的喊,无名火不由升起,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罗光二话不说,上去就给那两个同学中的一个一拳。瞬间,那同学鼻梁绽开,鲜血直流。另一个见状,上去抱住了罗光的腰,那鼻梁绽开的趁机朝罗光的脸上、身上打去……

罗光拖着受伤的身体回到了王嫂家。

“怎么了?”王嫂吃了一惊,“是不是被人打了?来,把衣服脱了,我给你擦洗擦洗。”“不用了?”“怎么不用,会发炎的。”王嫂强行解开了罗光的衣服。她怔住了。原来罗光身上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从这些伤痕可以看出是用棍子打的、砖头砸的、拳打脚踢的。

“他们为什么打你?”“罗光哥哥,他们为什么打你?”王嫂的女儿王蓉说。

“他们说我是美国人生的杂种就打我。”说着,罗光流出泪水。晶莹透澈的泪水,伤心的泪水,悲戚的泪水。

王嫂见罗光如此伤心,口中直叹气:“真可怜,不知你前世作了什么孽。”

春去冬来,冬去春回。罗光中学毕业,顺利地考取了高中。可惜没有等他上完高一,王嫂便一病不起,久卧病榻。罗光只好被迫辍学,进了工厂当了工人。不想王嫂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而且变本加厉,每况愈下,最后还是逝世了。王蓉也被亲戚领走了。从此,罗光又成了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人。仍时常受到别人的侮辱和白眼。

五、花前月下

在工厂的罗光虽然生存不是问题,但他不满足。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自学了财会。虽然他的出身背景不是符合当时的政治条件,但他的成绩的确优异,所以破格录取,由工厂转向了银行工作。这天傍晚,罗光下班,一个人走在路上,心中想着自己的曾经,想着自己的现在,想着自己是否还有未来。他的心一阵一阵的伤痛。可是,他又怨谁,他不怨谁,只叹命运弄人。想到这里,罗光的心情好了许多,因为平衡有时会让人舒服点。这时,一个面容憔憔悴,蓬头垢面的女人从他的身旁走过。罗光心中一亮,她?好熟悉的身影。他走上跟前,不由叫到:“王蓉。”“罗光。”那女人也认出了他。

夜有些黑了,路上的人越来越少。马路上似乎只有罗光和王蓉两人在那里,也似乎为他们两人辅的。

“快好几年了,你过的怎么样。王嫂一去,我们就失去联络。现在好吗?”“还可以吧。”王蓉说的很勉强。“你好像有难言之隐。有什么不方便说的。”“没有。”“你的样子那么憔悴,好像生活不是很好。”“我妈死后,我被亲戚邻走,生活一直不错。到我结婚后也不错。”“你结婚了。婚姻生活美满吗?”“我丈夫和我亲戚是一个单位的,出差的时候,一场车祸谁也没有回来。”“对不起,不应该问你这些问题。”“没有关系。你呢,好吗?”“不错,我从工厂转到银行工作了,一切很顺利。”就这样,两颗孤独的心很快在一起,很快成了男女朋友。当然,罗光并不嫌弃王蓉曾经。转眼到了一九六五年的十一月二日,这天是罗光的生日。来为罗光庆祝的自然是王蓉,虽然罗光住在宿舍里,但宿舍中的同事非常知趣的离开。只留下王蓉在为罗光准备丰富的晚餐。好久,罗光回来了,一见饭桌上的色香味俱全的荤素佳肴:“怎么?今天是什么日子?只有一个人?”“你猜猜看?”“是你的生日?”“是你的生日。”“我的生日?”“是啊,整天工作,连自己的生日都忘了。”“是啊,我好久没有过过生日了。”“不要说了,菜快凉了。”

两人一扫饭桌上的一切。酒足饭饭饱后,王蓉又拿出了生日蛋糕和生日礼物:“祝你生日快乐。”

罗光激动的都有点说不出话来了:“你真有心。”“我们都是孤独的人,我想在世上,你我应该是最亲的了。”

罗光想着自己从小受尽白眼,除了王嫂和王蓉对自己真心实意,不由伤感起来,抽泣起来。

“罗光,怎么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我现在不是很好吗?”“到了伤心处,泪水止不住。”王蓉掏出了手帕轻轻地为罗光拭去眼角的泪水。

罗光一把抓住她那纤小的双手,捏得那么紧,似乎要把它捏碎一样。“你,你放开我。”王蓉挣脱了,“我的手快被你捏碎了。”“对不起,我捏疼你了。”

罗光和王蓉相自沉默了一会,又面面相觑,目光和眼神交织在一起,仿佛那么平衡,协调……

一年后,新婚燕尔的罗光和王蓉又多了一个活蹦乱跳,聪明伶俐的女儿罗娟。幸福的日子刚刚开始,一场政治风暴在中国大地上刮起。

罗光在单位里表现一贯良好,无可厚非。不料他的身份被人调查出来。证实他是美国人生的孩子。接着,‘里通外国’的罪名扣在罗光的头上,如一座大山一样。就这样,他被列入黑五类,关入牛棚,王蓉和罗娟也被隔离起来。待在牛棚中的罗光现在有了恨,恨他的母亲,恨他的母亲为什么是美国人,就是因为自己有个美国母亲,才给自己和妻儿带来了不幸,带来了麻烦。此时,罗光对未见过面的母亲的爱转成了恨,恨得那么深。仿佛用什么方式也改变不了的恨。

“罗光,出来。”造反派头子叫道:“挂上牌子,走。”

造反派头子领着他。不,应该是赶着他在大街小巷中游行,口中嚷道:“打倒帝国主义,不能让美国佬的儿子嚣张……”

一天匆匆过致去了,罗光是在千人指,万人骂的情景下度过的,比死还要难受,可是他无可奈何,只有默默忍受。岁月在罗光的时间长廊中流过,满头黑发的他因为生理上的折磨和心灵上创伤,两鬓不由泛起了白霜,虽然不多,但却一晰可见。王蓉和罗娟虽然没有和他一样被游街示众,但也好不到那里去。就这样,他们一家度过十个春秋。

六、春回大地

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的消息像春风一样吹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吹绿了花草树木,吹醒了人们的心菲……

罗光终于昭雪平反,也恢复了工作。他的女儿罗娟虽在文革中受到牵连,但从没有放弃学习,四人帮粉碎后。终于考取了外语学院。双喜临门,罗光仿佛年轻了许多。脸上的皱纹也平坦了不少,笑容占据了面孔,王蓉也喜在心头,笑在脸上。

一天下午,阳光普照。罗娟所在的外语学院的校门口停着一辆高级轿车。从车里下来一位满头银发,步履蹒跚,但却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美国老太太。她就是这所外语学校的海外投资者。这次她不远万里从人海的另一头到这,不仅是为了看看学校,还要完成一个心愿。

“您这边请。”校长带着这位美国老太太在教室的过道中走着,看见听课的学生,听到朗朗的书声,美国老太太仿佛回到自己的学生时代。“现在的中国的确变了。我抗日的时候来过,那时候真的是满目伤痕。”“您会说汉语。还来过中国?”“来过,不过那是三十年代。”说到这里,美国老太太若有所思地呆住了。“您怎么了?”“没有什么。你们的学生很用功。你们的国家也一定会繁荣昌盛。”

她正想转身到别的教室看看。一回头正好撞到迎面来的罗娟。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校长斥责罗娟。

“没有关系,是我没有注意。”美国老太太看着这个清秀的女孩:“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罗娟。”“你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是。我还有学习任务,我先走了。”

美国老太太目送罗娟远去,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两人总是萍水相逢,陌路相识,但对她来说却如见故人一般。回到宾馆,美国老太太的眼和脑中时常出现罗娟的影子。她决定认识一下罗娟。又是一个下午,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美国老太太再次来到学校,寻找罗娟。很容易就找到了。

罗娟走出教室门口一见:“是您。”“我是来看你的。”“看我?”“对,我第一次看见你,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好像你们中国人说的见到故人一般,特别亲切。”“是吗?”“也许是你长的太使人难忘了。”

两人聊得很投缘,犹如祖母和孙女一来。一来二往的,罗娟和美国老太太成了忘年之交,并把美国老太太带回家作客:“爸妈,有客人来了。”

罗光首先跑了出来:“谁啊?这是?”“这是我们学校在海外的投资者。”“请进,请进。”

“谢谢。”美国老太太进了屋,打量着这座不大房子。突然,她看见了一张遗像。美国老太太倏地呆住了,望着那张遗像。此时,罗光来了:“请喝茶。”“这是……”美国老太太指着遗像说。“这是我的父亲。去世很久了。”“你父亲,他叫什么?”“罗原。”罗光觉得很奇怪。

“罗,罗…”美国老太太此时说不出话来,往事历历在目。

七、中秋佳节

原来她就是文娜。当时文娜回到美国后,没有想到父亲虽然死了,但却留给下一大笔遗产,文娜靠着这笔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重新创下一番事业。

成功之后,本想回来。不料因因种种原因耽个了将近半个世纪。回到宾馆,文娜拿出半个图章,看了看,泪如泉涌。第二日,她又一次来到罗光家。

“您来了。”“罗光。”文娜的脸苍白了,颤抖的手拿出了那半个图章放在罗光的手上。罗光接过那半个图章,整个人呆住了。忽然,他像脱弦的箭一般跑进屋内,从箱中拿出另一半图章,合在一起,天衣无缝。然而,罗光的脑海中没有对亲情的渴望,而是浮现出从小到大受尽白眼的情景:“你出去,出去。”

文娜莫名其妙,她不知道自己亲生儿子为什么会这样对待自己。“你怎么了。我是你的亲生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你出去,出去。”

屋中的空气顿时凝固了。“爸。”罗娟打破了此时的可怕,“你怎么这样没有礼貌。”

“住嘴。”罗光眼中冒出了怒火。厉声喝道:“你,你回来做什么?当爸爸和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现在我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你来干什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闯进我的生活。我是我,你是你,你回你的美国,不要来打扰我们。”“给我机会解释。”“不用了,你走吧,这是我的家,我不欢迎你。”“你干什么?”王蓉从里屋走了出来:“对不起,他的脾气不好。”“你走吧。”罗光的声音颤抖了。“你到底怎么了?”王蓉有点气愤了:“过门就是客。”

“你走,你走。”罗光推推搡搡地把文娜弄到了门外。文娜只好伤心地回到宾馆。

然而在罗光的家中,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罗光,你和她的恩恩怨怨毕竟是历史的错误。说一千,道一万,她也是你的亲生母亲。你不应该那样对他。”王蓉说。

“不,她不是,永远也不是。如果没有她,我的命运不会如此悲惨。”“爸爸,你难道不能原谅奶奶,她也是无辜的。”“不能,我无法忘记她带给我的屈辱。没有她,我一样好好的活的现在,现在我过的很好,不需要别人打扰,你们不要白费唇舌。”说完,罗光走了,没有给王蓉和罗娟任何说话的机会。王蓉和罗娟了无可奈何。

就这样。罗光和文娜的冷战维持了一个多月。文娜每次来,都被罗光拒之门外。

“你是我的奶奶。”“是的。”“看来您要和爸爸打持久战了。”

“我看我应该喊你妈了。”王蓉说。

“我们美国人不习惯这样的称呼,我还是直呼其名吧。”“那好。”“我在中国没有多少日子可以待了。下个星期我就要走了。”“我们这样。”王蓉说了一番。

中秋佳节,合家团圆,共享天伦。这天,罗光一家人喜气洋洋,桌上的佳肴香气扑鼻,应有尽有。抬头望明月,低头思亲人。罗光看着父亲的遗像,强忍的泪水还是落了下来。王蓉想起自己的母亲也潸然泪下。“罗光,我是你的妻子,但在这世上和我有血缘关系的人除了罗娟,没有人了。你还有你妈。”“不要提她,我妈早死了。”“罗光,你已经是过了不惑之年的人了,也有半百,为什么还那么固执,钻牛角尖呢?”“不是我固执,而是”“是什么,是你不通情理。”“我,我也是血肉之躯,也懂母子连心,过去的虽然过去,不复存在,但我忘不了,忘不了。”“我知道,可你要面对现实。她这次来,也是抱着一颗忏悔的心,说的不好听,她并欠你的,过去的一切,毕竟是历史的错误,不是她的过错,你又何必耿耿于怀呢?”

罗光的心被说动了一点,血浓于水。

“再说,她是你的亲生母亲。这个事实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王蓉抬头望望夜空中的圆月,“这中秋佳节,良辰美景。本来就是团团圆圆的,如果你退一步,用你心中的一点爱去关怀她那颗已老的心,爸爸在地下也能安息。”“可是我已经把她赶走了。也许她已经回到了美国。”

“爸爸。”罗娟蹦了出来,“你看。”

文娜流着泪在罗娟身旁。罗光站了起来。看着他那经过风风雨雨飘泊岁月的母亲,不禁失声痛哭。“妈!”

两人拥抱在一起。好久,王蓉说话了:“好了,母子重逢加上中秋美景,不应该如此悲伤。一起赏月吧。”

后半夜,明月当空,如同银盘。罗光和文娜母子俩倚坐在一起。

“罗光,要是你父亲还在有多好。”“是啊。妈,这给你,我们用不着。”罗光拿出那半个图章。“不,我也没有用,还是给你吧。”文娜又拿出那半个。“我也没有用。妈,这是中国的吗?”“是,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我父亲从八国联军手中中买来的,应该是圆明园中的宝物。”“是国家的,我们应该把它还给国家。”“好,它应该回到自己的地方。”

第二日,旭日东升,曙光初露。罗光和文娜便迎着朝霞向博物馆走去……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沈浮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燎原百击点评:

风雨沧桑,恩怨纠缠,云开雾散,情义弥坚。文笔朴实流畅,一个令人唏嘘的传奇故事,不错。期待朋友的首发作品。

文章评论共[1]个
道真玄武-评论

来过at:2009年04月18日 下午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