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们 我们雪无芽

发表于-2009年03月29日 下午5:51评论-9条

【我们 我们】

——谨以此文回敬吾师友程炉威

人在不经意的时候,就会想起一些人,一些事。

其实也是偶然,就像最初偶然的遇见,到后来必定要来临的分别,再到现在,身处异地却能再次听到熟悉的声音。是呵!这一去一来,岁月辗转就是两年了。那时还是二八年华,现在却已成年。不禁又感慨时光流逝真的就是这么快,原本就还像是昨天的画面,可掰着手指头一算,只得摇摇头作罢。不过好在,好在我们都还记得身边有过这样一个人,就算再次说起,仍然是脉络清晰真真切切的丝毫没有生疏,于是又有了不少欣慰。

与程炉威认识就是两周的时间吧,可怎么就这样自以为是的说是朋友了呢?……真是汗颜,大概从爱好国学上对他的一些请教真的就像是朋友间的交谈罢……想起最初送别的一阕词《蝶恋花》,也真是佩服自己那时怎么就这么有勇气敢拿出去献丑,不过是才混迹古典文学两三年,连皮毛都不敢说,就发到了他的邮箱里,可喜的是不仅得到了认可和极佳的评价,而且还有步韵和的一阕词回赠。这于我,一个不过十六七岁且初涉古典文学的孩子来说,该是多么惊喜光彩的一件事。

从涉足国学五年以来,一路上真正要感谢的仍是程老师,其实并不是他给予了我多少又或者是帮助了我多少,而是因为他对我的支持与鼓励,倘若不是两年前得到他的肯定和鼓励我继续把这条路走下去,兴许我早就被流言蜚语和重重困难给击退了,这一路真的很艰辛,磕磕绊绊,走走停停,甚至连什么大作为都没有,我想,这期间很长一段时间是我自己放弃了,我承认自己是一个缺乏毅力的人,而且就像当初他对我的评价,说我是一个太追求完美的人,的确,只要有一次失败或者有一点做不到想要的效果我就容易撒手,可是即便如此,当再次看到他鼓励的话语,恳切的询问,不自知的心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最初对文字的那种挚诚,是纯粹的感情,不加雕饰,心底有默默的感动。

谈及90后的我们,其实也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看法。

第一批90后大多已是在上大一了,对于80后来说,也许觉得我们是一群“非主流”,对待新事物的看法是片面的而且肤浅,只知一味追捧潮流而淡忘了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公平的。

时代在不断前移,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活在这样一个花花世界万丈红尘中,不可能摈弃一切虚浮,虽然这一直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理想,但有时候,在事实面前,我们显得是那么苍白而无力。就像渐渐的,键盘敲字代替了拿笔写字,这亦是现在我最为感到悲哀的,因为我觉得自己都是这么无可奈何。

90后对待人和事是敏感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在追求新事物的同时,对国学,仍然有一大批人士是相当关注并立志于全身心的投入。

前不久,在百度和人掐起架来,一天之内楼盖到了九百多层,引来无数旁观者,最初是因为歌词的评价有了分歧,后来矛盾延伸到了古体诗词,并以即兴作词来较高低。

虽然这样的作词初衷并不太好,但从侧面来看能有这样一个效应毕竟证实了无论怎样,古典文学并没有黯淡在90后的骨子里。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且各执一词争执不休,这就表明我们在对待这样一件事情是重视的,在某一个时刻,那股热血冲撞了我们灵魂深处的一个触点,于是汹涌澎湃起来。其实最后是好是坏已变的不重要,而是在这争执的过程当中,我们有了一种心动的感觉,这种“心动”不是随时都能有的。或者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渐渐已变的很难再有激动的时候了。

所以我想说,90后的我们有着同样炽热的心和满腔热血,我们对待古典文学是认真的,有着一股不放弃死拼到底的拼劲,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些正值青春年少的年轻人在一片净土上最原始的呼唤。我们恣意张狂,我们放任不拘,我们肆无忌惮,但却不是毫无理性只知感情用事,而是在这虚华紧促的年代里,我们的神经紧绷的都要忘了最初的状态是怎样,于是渐渐的麻木,但还时刻都要告诫自己意志不可消沉,这样的隐忍我们在远古的文字下爆发。

离古老的历史越远,我们心底的空洞和失落就越深刻,而不是如现在的80后所评说的那样。叛逆任性于我们说来,只是一时的轻狂,却不是本意。

80后无疑是现今文学界注入的一股新力源流,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文化需要传承,它不限尽于现在的这一个研究程度,而是需要更多的人来发扬光大深入研究,90后的我们有这样的担当,况且,我们也必须承载这样的一份重任。其实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我们要书写的都是文学史上最纯最真的文字,我们一心惦念的也是这朴实无华洁净简单的一种心境,渴望回到初始如莲花开落的清晨,拈一缕幽香凭栏远望,尔后静静微笑着口吐兰香,将古韵芬芳的诗词吟诵……

当今文学研究界对古典文学的研究从各方面来讲也是渐渐在深入,诚然,从某一种角度上来说,90后的我们不如前辈们对著作有着严谨的思考,各方面在理论上也有欠缺,但我们所处的层次和看待问题的切入点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它或许创新的有违常规,但它有敢于打破以往的旧思想旧理念,是具有一定价值和值得深思的。

渐渐的,我们努力的在朝着这样的方向迈进;渐渐的,在这条路上我们有了知忧患明苦乐的情怀;渐渐的,我们为振兴古典文学可以奋不顾身。我们一直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在对待文字,那么,我们怎么会忍心要中国古文化因我们而落没?我们要看到的,是有一天90后的担当使它变的愈加强盛辉煌!

去年来成都上大学,听朋友说起便加入了成都汉服协会,这是一个以复兴传统汉文化为宗旨的自主协会,据我几次参加活动看来,圈子里的人数是越来越多,我相信这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是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的。撇开其中一部分只因汉服表面特色而加入的人说,剩下的有不少是真正对汉文化深究并付诸于行动的。几次交谈下来,感触颇深。

这个群体中有一些人无偿宣扬随街讲解,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文化的重要性,这一公开的活动每次都能引来一大批的人前去关注并融身到气氛当中。就我第一次加入是去年重阳节在成都百花潭公园,当我们在茶院集体诵读道德经时,感染了一大批游人其中甚至包括不少外国游客,他们在周围有主动要求一起诵读的,有真诚的请教各种问题的,还有希望能合影留做纪念的。从这些细微来看,其实很多人对传统文化都是有兴趣和热情的,这一种趋势是可观的。然而无论是我们现在的90后,还是更为稚嫩的一批孩子,我们对古文化的认识和了解都不可以止步,而是要随着时代的迈进,使热爱国学的人不断的增多且深入。

圈子里认识一个叫冰莹珠的姐姐,她自主开办学堂义务授教孩童,而更为感动的是,她抛弃了一切可以奢华享受的机会,把所有的精力物资钱财都投资于此,她一直坚信,汉文化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一位对文化如此敢于奉献的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一下子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一些琐碎的想法。

谁说90后的我们只是空洞虚浮的雕饰文字?谁说90后的我们认识肤浅劣拙?谁说90后的我们只会张扬卖弄担不起国学这个担子?我们不是脆弱的不堪一击,更不是无内涵的只知虚张声势,我们会用自己的实力来证实,使国学的传承得到延续并发扬光大,我们坚信,在这样的时代发展中我们依然会毫不动摇的向着目标前进,还原经典!

2009年3月25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雪无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燎原百击点评:

文字琐碎不代表含义也琐碎,我思故我在,谁也不能忽视你们存在的事实,谁也都能听见你们前进的脚步声!

文章评论共[9]个
燎原百击-评论

问好朋友,周末愉快!at:2009年03月29日 下午6:48

雪无芽-回复呵呵,谢谢! at:2009年04月03日 中午1:13

雪无芽-回复嗯,谢谢! at:2009年04月03日 中午1:19

尘世祥人-评论

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朴实,感情充沛。然而,发稿时校对不严,有错别字,实在是美中不足啊!哈哈,个见。问好作者。at:2009年03月30日 中午2:51

雪无芽-回复嗯,以后会注意的,呵呵,你好! at:2009年04月03日 中午1:18

风撕柳-评论

欣赏了,问好!!!!at:2009年03月31日 中午12:07

雪无芽-回复你好,谢谢! at:2009年04月03日 中午1:18

中黄孙-评论

历史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传承,90后必不可少。哪怕是公元前1990年出生的人也是功不可没的。at:2009年05月11日 中午12:49

雪无芽-回复呵呵,恩,谢谢! at:2009年05月11日 中午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