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黑黑的天空,我的思绪久久的压积在心底。历史以瞬息万变的交错,爆发出剧烈的响音,然后落入平迹。那些人物,光辉的在历史的长流中被抛出。他们创造了自己价值。
《亮剑》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一直是许多心中的敬仰。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位“战神”式将军的一生写照,在这行字中充分的彰显。
我对那些为了幸福的明天,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日子,把热血洒在了土地上的牺牲者,充满无限的敬意。慷慨激昂,誓死不退,是他们灵魂里昂然树立的界碑。没有他们的奉献,就没有今天。
从李云龙说过的那些话,分明的感到他骨子里,朴实的农民精神。农民在那个年代,是革命忠诚的拥戴者。所以,看到此书的时候,既要反思历史,又要直面现实。农民才是最需要关怀和热爱的对象。谁坑害百姓,就是对历史的否定,就是罪人。历史总会对他做出惩罚。
李云龙说,最近我常常回忆过去,以前的很多事情都想起来了,大事小事,陈芝麻,烂谷子,想呀想,一想过去不要紧,这心里就受不了,揪得慌,连觉都睡不着。我当年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百万支前民工,当时我站在陇海线的路基上四处一看,好家伙,铁路两侧的大路小路上、田野上,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头的支前队伍,卷起的漫天尘土硬是把日头都遮住了,成千上万辆吱嘎吱嘎的独轮车发出的声音就像海啸,有丈夫推车,媳妇在前边拉的;有老汉掌车把,大闺女在一边推的;饿了啃口硬馍,渴了喝口路边沟里的水,一抹嘴又接着往前走,一袋袋的粮食,一捆捆的军鞋,一箱箱的弹药就这样用小车推到前线的。我看着那场面,心里发堵啊。敌机飞过来投弹扫射,民工们只能就地卧倒,光秃秃的大平原,一点儿遮挡都没有。我亲眼看见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被子弹打掉半个脑袋,一个老汉抱着孩子哭呀,嚎呀,还从头上摘下脏得看不出颜色的手巾拼命给孩子擦血,手巾都染红了,周围的乡亲说,这老汉就这么棵独苗,是三代单传。我一听鼻子就发酸了,当时也不知说什么好,我一边叫战士们掩埋尸体,一边扶着老汉说:老人家,老百姓对我们队伍的恩情,我们这辈子是还不清的,我们无以为报呀,我们能做的就是狠狠地打,打垮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一个新中国。让咱老百姓都能吃得饱穿得暖,都能过上好日子。老汉擦擦眼泪说:首长,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俺老百姓为咱队伍,咱队伍又为了谁?这是咱自己的队伍呀,咱不管谁管?首长,你让弟兄们给俺娃堆个坟头,俺送完军粮回来,再把俺娃带回家。首长啊,俺不多呆啦,前边急等粮食用,俺得赶紧追上队伍呀。老汉说完抄起车把要走,听完老汉的话,我就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当时我们师三团正排着行军纵队从旁边大路上过,我传令部队停止前进,我拉着老汉的手向战士们喊,同志们,这位老人家的独生子刚刚牺牲了,他是从咱老区来,走了上千里地呀,独生子牺牲了,老人家还坚持要把军粮送到前线。同志们,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呀,咱们的队伍欠人民的情是还不完的!同志们,不管将来你们走到哪里,不管将来你们当了多大的官,你们要记住今天,记住这位老人家,要记住向人民报恩呀!同志们,咱们的队伍是铁打的队伍,咱们的战士是铁打的汉子,天不怕,地不怕,上不敬天地,下不敬鬼神,咱们的膝盖没打过软,可咱们上敬人民下敬父母,要跪就给人民跪,给父母跪。说完就先跪下了,五尺高的汉子站着黑鸦鸦的像森林一样。口令一下,五千多条汉子推金山倒玉柱哗啦啦跪倒一片,那场面呀,一辈子也忘不了……”
这是多么的让人动魄。那些年月,在眼前飞掠。农民百姓用纯朴的农民意识去支持浩大的战争。他们在任何时代,都是用他们自己的身躯,尽献自己应尽的本分。流血牺牲对于他们来说,与老死终生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不会计较什么得失的。他们是多么的崇高啊。
我读到历史,总会想到那沉重的十年。发狂的头脑,麻木的灵魂,制造惊史惨变。自相的残杀,无辜的生命,像流星一样消失在浩茫的缈缈空间。他们,是冤屈的魂魅,没有伸张的地方。
赵刚凛然说道:“近来我常常失眠,夜深人静时经常扪心自问,赵刚啊,你参加革命时的那个党,那支军队现在到哪儿去了?打仗时,你根本不用担心负伤,因为战友们绝不会扔下你。我赵刚能活到今天,是因为曾经不止一个战友为我挡过子弹,他们牺牲了,我却活下来。同志们,这就是我们这支军队,这就是战争年代战友之间的生死情谊。可是这种传统现在哪儿去了呢?我们的党和军队到底是怎么了?打击陷害,落井下石,这太危险了,这会毁了我们的党和军队。
我明白了这本书不是人的描写,更是历史的描写。它把历史清晰的展开,从中学到的是曾经的血难,是事情的缘由,我们把自己的思路流畅的贯穿在时间的长河里,把人生的价值,世界观,清楚地在读者的眼前。就像田雨的思索。她仿佛丧失了时空概念,恍惚间仿佛站在宇宙的长河之岸,看浪涛滚滚,汹涌澎湃,轻轻的风托着一个灵魂朝她走来,在苍穹的深远处,有如金石般的声音悠悠飘来,袅袅如天籁……
人类的历史,不过是浪花中的一点泡沫。而苦难是人类品格的试金石,把人置于苦难的炼狱中,才能看到人性的真谛和心灵狂飙闪电的壮观,悲剧把人生的善恶推向极端,它所提供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教训是无可比拟的。人性太复杂了,它有种巨大的包容性,让人失态的迷狂,叫人切齿的卑鄙,使人扼腕的怯懦,令人轻蔑的圆滑和世故,也有与之相对应的冒险犯颜,极言直谏的脊梁和风骨,举国皆吾敌,而不改其度。这就是人性的双重性,世间万物不离其宗,譬如太阳,人类既然接受了它喷薄时的那种瑰丽,升腾时的那种蓬勃,你就得接受它骄横中天的炽烈,那是同时赐与你的。
在茫茫暮色中,在宇宙长河之岸,有种深刻的生死感怀和宇宙苍凉感,但尽管苍凉,却并不伤感,微风托着一个灵魂离去了……
电视剧并不能把书中的情感,精神淋漓的突出。我看了书,也看了电视。画面了缺少那种厚重的深思感。书把历史和人物剥离的一清二楚。仿佛那些年代就在眼前,自己也是他们的一员。
致哀,向他们,为了别人的明天,洒了热血的同胞们。
今夜明亮的星光,似乎搀上了露水,变得湿润柔和,夜空青碧犹如一片海,断断续续的白色碎云,幻化出一道道隐隐约约的河川,飘在深蓝色的天幕上。飘向曾经的英魂。
-全文完-
▷ 进入艾歌艾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