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四处洋溢着鸟语花香的气息,文字在指尖中跳动,一字字在诉说着春天里的故事....
【一】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望三千里,写的家书空满纸,请泪流,春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喜欢这样诗句,这样对家的眷恋犹如此时的我,慢慢啄字的品读,恍然间,泪已留满面。
“三月三,采仙丹。”每年三月里就会想起这样的童年谚语,回望云兮,直叹时光匆逝。往日的童年,就这样远逝,还来不及感叹,发现镜中的面容,已不再是那稚嫩纯真,是成熟略带点彷徨,彷徨于人生短暂,且行且珍惜。
每年三月三这天,奶奶都会挖一种野生草本植物,用医学术语不知怎么解释,用我们方言称“猪耳朵草”,此草叶大,却有点神似。把此草洗净加以晒干,可以留在夏日防暑之用。而这天,我都会跟着奶奶一起大早就起来,提个篮子去路边找寻,但不多,有时想要挖多点的话,却是需要花点功夫的,走点路是必不可少的了。
首次耳闻此草时,记得那时候很小,不知是何“神丹”,每当炎炎夏日,此乃我家必备良药。
有次就好奇的问奶奶说:“奶奶,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老泡给我们喝呢?”
“这啊,是猪耳朵草,喝了它之后,就不会中暑了,你看我们,喝了它,出去干活都好多了。”奶奶和蔼的回答我。
“哦,奶奶,那我以后去帮你多采点来,这样你们干活就舒服了。”我说着。
“谦儿乖,不过最好是每年在三月三这天去采,这天的是最好的。”奶奶笑着说。
“这又是为什么啊?”我满脸疑惑的问着奶奶。
“老古话说:‘三月三,采仙丹。’说的就是它。”奶奶说着。
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在我家都能看见它的身影。
此时,远在异乡的游子,我能够想象:家乡那条小路,奶奶那瘦小身影在百草中寻觅,寻觅着那份对家,对儿孙的爱,在春天里谱写诗意般的篇章....
【二】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春光无限,映日黄昏下,扑捉记忆的影子,站在春日夕阳下,想你。
美好的记忆总是短暂的,而面对时光的匆匆流逝,心中有的只是些许的无奈。
拖着疲惫的身子,漫步湖边,望着湖水被风吹起的层层波浪,心顿时有种漠然,曾几何时,自己陪着家人一起散步,述说着人生的潮起潮落。现如今,只身一人,在他乡流浪,难言的失落,在远方湖边吹来。
湖边上那成排的柳树,尽情的在风中摇曳,好像拼命的在证明春天的美好。坐在柳树下的石椅下,孤影作伴,看着远方昏黄的落日,心生感怀。
湖边,有络绎不绝的行人,有的只是过客,一闪就消失,好似形同陌路。有对夫妇,相互依偎在夕阳下的石椅上,朝着眼前的落日,说说笑笑,彼此分享夕阳黄昏的感悟吧。而我,也许就是那些过客中的一个吧,没有心情,感叹夕阳的美好,只是怀念过去。
黄昏渐渐笼罩,昏黄的落日早已没了踪影,起身刚要离开,耳边突然传来飞儿乐团的歌曲:是谁的心啊/孤单的留下/她还好吗/我多么想爱她/那永恒的泪/凝固的一句话/也许可能蒸发/是谁的爱呀/用眼泪坚强/今生呼唤/就让我融化/那一滴雨水演化成我翅膀/向着我爱的人/追吧
转身,不再悲伤,不再哭泣,收藏起曾经的记忆,和夕阳一起消失在春天的黄昏里....
-全文完-
▷ 进入余子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