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两千多年前的联合国组织――东周涂鸦童子

发表于-2009年04月09日 清晨7:11评论-1条

一、乱而有序的东周

孔子在谈论及东周时的种种乱相时用了这样一句评语:“礼崩乐坏!”孔子为什么会有这句评语呢?我们说在此之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因采用了部落联盟制度,尽管当时的生产力极其低下,但还是能有效地保证一种大一统的局面。其所以能保持这种统一的状态在于当时的部落联盟是一种松散的政权组织形式,各个部落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有共同决定部落之间的重大问题,在各部落内部又享有处理部落内部事务的充分的自主权力,这使得各部落一方面能享受大一统的种种利好,另一方面也不会因这种形式上的统一损害到各部落的利益。同时这也与部落联盟首领的人格魅力息息相关,可能正因为生产力的低下更需要他们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来维系各部落之间的团结。因此这样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圣人辈出的时代。历夏朝、商朝而至西周,虽然处于残酷的奴隶制时代,但因为采用了诸侯分封制度,中央政权的矛盾相对来说是被分化掉了。类似于部落联盟制度一样,奴隶分封制度使得各诸侯国在辖区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力,同时也使得各诸侯国能充分享受统一给予他们的种种利好。因此在这一时期也能保持长期的有效的统一局面。至于说象东周列国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内出现如此分裂和混乱的政治局面在孔子所生活的时代还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孔老夫子才由衷发出了这样一句感叹:“礼崩乐坏!”不过我们若深究这句评语还是会滋生很多感慨的。为什么孔圣人说的是“礼崩乐坏”这一评语而非其他,譬如说象屈原那样感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或者说象孔子所编撰的《诗经》中的《硕鼠》等篇那样直斥当时的种种乱相。“礼崩乐坏”这一评语充分说明孔子所关注更多的乃是上层建筑的因素,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

不过就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就中国的整个历史来看,我个人认为东周列国并非象它表面所表现的那样杂乱无章,而是乱中有序,乱得有理,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对中国历史之发展起到了一个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前者我在《东周政权的诞生》中曾经以古希腊的历史与东周的历史作比较,在此我愿作更详细的阐述。在荷马史诗所生活的年代,在古希腊那样有限的疆域内却被分裂成上百个城邦制国家,由于每个国家的国土面积过分狭小,变数过大可以说是朝不保夕,政权更迭过于频繁,根本无法保证生产和社会的充分发展。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英雄可以成就一个国家,英雄也可以毁灭一个国家,但英雄越多社会也就越动荡,人民的生活也会更不安定,社会和生活力也就会越得不到发展。类似的情况我们还可以在德国的格林童话时期遭遇到。只不过格林童话中故事的主角由英雄转换成了王子和公主。王子和公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但王子和公主诞生的越多也就喻示着国家的变故越多,社会的变数越多,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越多。东周时期则远不是如此。首先,东周政权在它产生之初,各诸侯国并没有经历大的社会动荡而得以保全下来,东周政权的没落只是一种中央政权形式的没落,各诸侯国内还是十分安定的。整个国家架构还是稳定的。当然这种国家架构的稳定还在于诸侯分封制的天然优势。因为中内政权的衰弱并没有殃及到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并没有推翻这一中央政权的必要,倘若是在封建集权制度时代那样因为权力过分集中在君王手中,一旦大权旁落便会有新的割据势力取而代之,争地盘,争夺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争利益和权力,乱得是一塌糊涂,很容易便会出现新的割据势力、新的利益集团,陷入种种利益纷争之中。但在分封制度下,各诸侯国内部还是相对稳固的,并没有出现权力真空和利益真空,根本不容许有诸如此类的乱相发生。在此我还可以聊举一例,在夏时还曾出现过少康中兴的状况。当中央政权出现真空状态时,国家却并没有就此衰落下去,依然能正常运作下去,并没有取而代之之必须,这也使得少康最终还能重新取得对整个中央政权的控制,登上历史舞台。应该说这是只有在诸侯分封制度下才独有的历史现象。因此在十分残暴的奴隶制度下,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分封制度对于维系这样大范围的一个国家的统一其实是起了相当大的历史作用的。中国人对维持国家之统一表现出了十分伟大的民族智慧,无论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制度还是奴隶分封制度,以及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都能保持对国家的有效统一,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历史成就。因此后人独推崇秦始皇之首创中央集权制,我个人认为失之过誉。其次,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在秦商靹变法以前各诸侯国都没有出现一家独大,而是多个诸侯国同时强大的政治局面,这多个诸侯国的疆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广阔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相对广阔的疆域对一个国家之发展还是十分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剂和催化剂),它使得各诸侯国之间保持了一种均势力敌的态势,有利于各诸侯国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借鉴,实质上也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东周政权能够跨越日益崩溃的奴隶制的春秋时期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战国时期而长期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奇迹,是一种历史秩序的最具体表现。

二、乱而有理的东周

从表面现象来看东周列国是乱相横生,中央政权相对没落,各诸侯国之间争斗纷纭,诸侯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但是东周时期却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相当辉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仅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而且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中国文化空前活跃、中华民族精神极大张扬的一个时期。这难道不是一个咄咄怪事吗?

我个人认为东周其实还是乱而有理的。在中国这样辽阔的疆域面积内要想实现从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的过渡可以说是兹事体大,困难重重,但要想在相对较小的某个诸侯国之内完成这样一种过渡则来自旧有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会小得多。何况各个诸侯国之间长期处于一种殊死较量的状况,为了国家之强大而断然采取变法图强之举以便在各诸侯国之间脱颖而出岂不是理固宜然吗。因此正当中国即将步入封建社会的前夜,却突然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权的控制力相对薄弱的东周时期这岂不是上天赐予的为封建社会之发展铺平道路的有利时机吗。总之,东周之出现是一种错误的花朵结出的甘美果实,是长期徘徊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境之后所诞生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两千多年前的联合国组织――东周 

在东周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都产生了几个相对强大的诸侯国,这几个诸侯国之间的历史演绎其实决定了东周的历史走向和趋势。由于周平王的短视亲手将大片疆域拱手相送给秦国,东周的实际管辖范围反不及一个普通的诸侯国,东周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政权控制力严重削弱的产物,因此东周政权在东周这一历史时期并不占有十分突出的历史地位,除了聊以自保外并不能创造更多的历史。但是东周政权的长期存在却是相当有必要的,东周政权的必要性在于在均衡局面被打破以前保持一种居中调停的作用,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历史发展态势。其调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有时东周政权也涉足诸侯国的内部事务。这种职能作用很类似于今日之联合国组织。今日之联合国不也正是在这两方面发挥着其作用吗。与我们所想象的恰好相反,东周政权所以能发挥其联合国组织的作用,并不是因为其具有相对的强势地位,而是因为它的弱势地位。东周政权并不能主动的只能是被动的,甚至是强加性的发挥这种作用,但却是必须的。

在老庄的哲学思维中十分强调一种灵动的东西,善于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老子就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是柔软的,但却能以柔克刚。东周政权虽不能作到以柔克刚,恢复其往日的风采依旧,象少康中兴那样重复着那一段历史,但也正是因为其弱势地位使其能长期地发挥其近似于联合国组织的职能作用:一方面是各诸侯国需要有一个形式上的宗主国存在,以居中调停各国之间的纷争;另一方面这种调停作用却不能丝毫损害到各诸侯国之间的利益,各诸侯国何乐而不为之。

东周政权有效发挥和运作其联合国作用为当代之中国及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如何发挥联合国职能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应该说这种类似于联合国组织的历史现象是只有中国历史才独有的,是古代中国人留给当代中国和世界的一大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能从中吸取十分丰富的和和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四以全新的视野解读中国历史

对待中国之历史当代中国人所犯的最大错误便是采取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这种虚无主义的态度首先是从党内吹出来的,我们盲目强调阶级局限性使得我们不能认识到历史的可贵之处,不能虚心接受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见识短浅却妄自尊大。这是对待历史的一种左倾主义观念的体现。西风东渐之后,一些人又陷入了一切向西方看齐,妄自菲薄的泥沼。当然正是因为首先是党内大有一股否定中国历史的倾向存在才使得某些人得以从另一个方向来否定中国历史。因此,我觉得首先是党内应该采取一种尊重历史的态度;其次,我个人认为只有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解读中国历史,而不是单纯以西方人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历史,才能对中国历史的认知有一个质的飞跃,避免陷入数典忘祖的泥潭。我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得以写出一些颇有新意颇有心得的历史巨著来,首先能把那些只知道拾人牙慧的假洋鬼子们振一振再说。我想我所写的历史并不会过多的纠缠于历史、局限于历史,而在于充分挖掘潜藏在历史中的那一种民族智慧和全新的认知。呜呼!我并不缺乏这样的智慧和视野,只希望苍天能眷顾抱关萧生,如此而已!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涂鸦童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照妖镜1点评:

中国历史上的东周时期的确和现在的联合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对中国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期待您的佳作。

文章评论共[1]个
风吹屁屁凉-评论

与其靠上面去自省、反思,不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孩子做起,为后来者开创一种全新的局面,而不是“一乱一治”后,继续下去的“奴隶时代”。at:2009年04月09日 晚上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