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东周政权的诞生涂鸦童子

发表于-2009年04月11日 晚上8:09评论-4条

古人常用一种比较宿命的观念来解读历史,古今中外尽皆如此。譬如周幽王之遇褒姒就与古希腊的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的遭遇十分相似。

一俄狄浦斯的悲剧

忒拜国王拉伊俄斯年青时被迫逃离本国到珀罗普斯国王处避难。结果他却恩将仇报,在涅墨亚竞赛会上将国王年轻英俊的儿子克律西波斯劫走。成年之后他与城里的贵族少女伊俄卡斯忒为妻。两个人相亲相爱,只可惜许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孩子。拉伊俄斯怀着对子孙后代的渴望去请求神的启示,得到的回答是:“你会有一个儿子的,但命运女神规定你必将被他杀死。这是对你过去所做的事情的惩罚。”

拉伊俄斯深知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不可饶恕,唯恐那不祥的预言会变成现实,因此很长时间没敢和妻子同居一室。但因为他们真心相爱,最后还是不顾警告住到了一起,不久果真生下了一个儿子。当孩子出世后,他想到了神的预言不禁不寒而栗。为了摆脱命运的责罚,他们把这幼小的孩子用皮带捆着刺穿了他的脚踝,然后让一个牧羊人将他扔在喀泰戎的山地上。谁知拉伊俄斯的牧羊人很可怜这无辜的婴儿,就将他交给了一起放牧的波吕玻斯国王的牧羊人,然后回去假称完成了使命。国王和他的妻子确信这孩子已必死无疑。

波吕玻斯的牧羊人解开了婴儿身上的绑带,因为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所以就叫他俄狄浦斯,意思是“伤肿的脚”。之后这个可怜的婴儿被辗转赠送给他的主人波吕玻斯国王。波吕玻斯国王和王后墨洛珀很怜爱这个孩子,拿他当亲身儿子看待。孩子在优裕的环境里成长为一个英俊的王子。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这一切。在一次宴会上,有一个臣民喝醉了酒,出于嫉妒心理,他对俄狄浦斯说:“你不是国王的亲生儿子。”

这句话使俄狄浦斯坐卧不安,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向国王询问个究竟。国王对说出这句话的人表示了极大的愤怒,并以温和的话语安慰他,试图打消他的疑虑。国王的话令俄狄浦斯将信将疑。最后他决定瞒着国王到得尔福去,让预言之神阿波罗证实那句话的真假。

在得尔福俄狄浦斯没有得到预期的回答,反而得到了一个更为可怕的预言:“你将杀害你的亲生父亲,并娶你的生母为妻,还将留下可恶的孩子在世上。” 俄狄浦斯听到这个预言既震惊又害怕,不敢回家,因为他仍然相信波吕玻斯国王和王后墨洛珀是他的生身父母,他实在不敢想象自己会做出那样可耻的事情。

于是他茫然一人离家出走,在玻俄提亚的一个岔路口,他看见一辆车子向他奔来。车上有一个老人,一个驾车者,还有两个仆人,他们满脸焦急的样子,无礼地推搡着面前拥挤的人群。俄狄浦斯本来就很生气,见他们这样无礼就冲到驾车者面前。老人见有人故意挡道,挥起马鞭狠狠地抽在他头上。这使得俄狄浦斯暴跳如雷,他用尽全身力气抡起拐杖向老人击去。当时他什么也没想,以为这个老人只不过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傲慢老者罢了,却做梦也没想到这正是他的生父拉伊俄斯。拉伊俄斯被这致命的一击而流血生亡,其余三人一哄而上,一场恶斗开始了,俄狄浦斯打死其中两个,另一个逃跑了。俄狄浦斯做梦也不曾想到这件事的后果会是这样,命运女神终于实现了父子二人都小心翼翼回避着的预言。

拉伊俄斯因为畏惧神的预言决定将孩子处死免生后患,谁知却偏偏造成父子不能相认而被亲子惨殴致死的局面;俄狄浦斯为避免神所预言的悲剧发生离家出走,谁知正是他的这一决定促成了悲剧的发生。总之在古人看来神所预言的事情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就这个故事而言是不是同时也说明了迷信神的预言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终结,仍然在不可避免地向着神所预言的悲剧性方向发展。为了增加故事的悲剧性有翼的斯芬克斯开始出现在忒拜城外,她长着美女的头颅和狮子的身躯。这个怪物蹲在一座悬崖上向过路人询问智慧女神教给她的谜语。猜不中的就被她撕成碎片吞食下去。在怪物出现期间,全忒拜的臣民都在哀悼他们被不知名的人杀死的国王。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兄长克瑞翁继承了王位。但没过几天新国王的儿子也被怪物吞下去了,整个忒拜城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为了避免这种灾难,国王克瑞翁下令无论是谁,只要他能铲除妖魔都可以承袭王位,并可以娶她的姐姐为妻。

为躲避可怕预言而离家出走的俄狄浦斯恰巧经过此地。因为不详的预言而苦恼万分的俄狄浦斯自愿选择了一条通向毁灭和死亡的道路,义无反顾地爬上了那条使无数人丧命的悬崖。正是他的这种自杀性的选择成就了一个英雄,也将他的悲剧性人生推向了一种新的极端。斯芬克斯说出了一个晓喻全世界的谜语。人们可以忘却俄狄浦斯,忘却斯芬克斯,但决不会忘却这个形象生动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步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生物是什么。”俄狄浦斯猜中了,答案正是“人”,斯芬克斯气得一头从悬崖上摔下来摔死了。我不知道这一神话故事里为什么会选用“人”作为这个让人费猜的谜语,如同《天方夜谭》中《渔夫和魔鬼和故事》所表现的主题一样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是人取得了胜利,然而在俄狄浦斯的悲剧性一生中它给主人公带来的是对人生的思索和人性人伦的煎熬。

俄狄浦斯如约成为了忒拜国王,他的母亲伊俄卡斯忒成为了他的妻子,并为他生下了两男两女。很多年过去了,俄狄浦斯的身世仍然没有被揭穿。俄狄浦斯掌管着忒拜城,以其公正无私和善良仁慈深得人民的爱戴。这时而不是在此之前的某个时候神降下了瘟疫。全城百姓深受其害,他们终于意识到这是神对他们的处罚,而制服斯芬克斯的俄狄浦斯一定是神的宠儿,他们成群结队来到王宫前请求国王的庇护。俄狄浦斯也因为此事而焦虑,他派人向阿波罗神祈求得到神的启示,神的答复却是:“杀害国王拉伊俄斯的人使忒拜城陷入灾难。” 俄狄浦斯决定亲自调查这件事情,随即一纸告示发布到全国各地。

俄狄浦斯还请来盲人预言家忒瑞西阿斯,请他用神异的未卜先知能力帮助查出杀害老国王的凶手。但忒瑞西阿斯只是向国王伸开两只手好像要挡住一种可怕的东西似的大声叹息着说:“能知道过去和未来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种含混的语言使国王更坚持要他说个明白,众多百姓也跪下来祈求,但仍然遭到他的拒绝。俄狄浦斯非常愤怒,指责他是凶手的帮凶。为洗脱这种无中生有的罪名,老人才不得不说了实话:“俄狄浦斯,使全城遭殃的正是你啊!你杀害了国王,一直生活在罪恶之中。” 俄狄浦斯勃然大怒指责他是骗子,与克瑞翁合谋篡位,所以才编造出这么一套谎言企图推翻对解救全城有功的国王。老人忍无可忍,不得不揭穿他的真面目,然后怒气冲冲地离开了王宫。

克瑞翁忍受不了俄狄浦斯对他的无端诬陷,冲到国王面前与之激烈地争吵起来,王后伊俄卡斯忒怎么劝都没有用,最后两人悻悻地分手了。伊俄卡斯忒比俄狄浦斯更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她嘲笑神的预言:“我丈夫明明是在十字路口被强盗杀害,神却偏说是我儿子杀死的,而我和拉伊俄斯唯一的儿子早已被我们扔掉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俄狄浦斯一听见“十字路口”几个字吓了一跳,连忙追问道:“拉伊俄斯真的是死在十字路口吗?他死时多大年龄,长得怎么样?” 伊俄卡斯忒仍然满不在乎地回答:“拉伊俄斯死在十字路口,不过他长得倒是与你很想像。”这句话使他如梦初醒,他在深深的恐惧中颤抖着。通过种种途径俄狄浦斯找到了发生十字路口的那场冲突中的唯一的幸存者,与此同时俄狄浦斯更得知此人正是“拉伊俄斯的牧羊人”。与此同时他还找到了国王波吕玻斯的牧羊人,真相终于大白,伊俄卡斯忒羞愧难当悬梁自尽,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这则悲剧凸现了作为英雄的人与个人命运的矛盾,人与人性的冲突,极具戏剧的张力。如果我们将之当作历史来解读,它的确揭示了许多历史的讯息。如果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俄狄浦斯这么一个人的存在的话,我想他应该是这样一种历史的产物。当时的希腊分裂而为多个城邦制国家,城邦制国家与城邦制国家之间混战不休导致个人命运多桀甚至于身世不明。国家的存在有赖于英雄的保护,英雄可以凭借一已之力当上一国之君,英雄在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也创造着一个城邦制国家的历史。但是英雄也可以毁灭一个国家,英勇与英勇之间的争端是导致局势更为动荡不安的一种渊源。因此英雄的存在也不能主宰和决定一切,人们开始迷信于神的意志。类似的情景我们在格林童话中也可以每每见到。希腊神话中英雄辈出等同于格林童话中王子或公主迭出。

二褒姒的离奇身世

与俄狄浦斯命运相仿佛的是褒姒的离奇身世。

却说周宣王执政时期,一次外出巡访连夜赶回京城途中,忽然听见街市上一群小儿拍手作歌:“月将升,日将没;桑弧箕箙,几亡周国。”有一大臣奏道:“日没月升,阴盛而阳衰,为女主干政之兆。”宣王起架回宫,将异相说与姜皇后,姜后则说:“宫内现有先王时期的一位老宫女,年五十余,自先朝怀孕到现在四十余年,昨夜才生下一女孩。”宣王大吃一惊,忙不迭追问道:“此女何在?”姜后回答说:“此女征兆不祥,已经令人将草席包裹,抛弃于二十里外的一条清水河中去了。”宣王赶紧宣此宫女觐见,询问其怀孕的详细过程。原来在宫女十二岁时那年自夏桀王时便传下的一只金椟,这一日忽然放出金光,先王便命人打开金椟仔细勘验。侍臣手捧金椟献上,一时失手坠地,所藏涎沫横流庭下,竟化作一个元鼋,宫女偶践鼋爬过的痕迹,就此怀孕,如今已四十有年矣。

第二天早朝,宣王又召太史伯阳父询问女婴之事,伯阳父布卦之后献上卦辞,曰:“哭又哭,笑又笑。羊被鬼吞,马逢犬逐。慎之慎之,桑弧箕箙。” 伯阳父对卦辞的解释是,所谓“羊被鬼吞,马逢犬逐”指的是女主将来干政的具体时间:羊为未,马为午,当为午未之年,目前妖气虽然出宫,但并未除掉。宣王闻奏,很不高兴,下令城内城外挨家挨户搜查女婴,务必斩草除根,彻底清除隐患。”因卦辞中又有“桑弧箕箙”一说,再度引起周宣王的高度注意,所谓“桑弧”是指桑木做的弓,“箕箙”则是指箕草做的箭袋,于是周宣王便下令不许制造和贩卖桑木做的弓以及箕草做的箭袋,违令者必斩无疑。

却说有一对夫妇因处穷乡僻壤,对此命令并不知悉,这天男丁恰巧背着桑木做的弓,女的则抱着几个箕草做的箭袋上城里去叫卖,被守城的司市官劈面撞见。这对夫妇诚可谓是自寻死路。不过事情自此便显得有些蹊跷了,守城的司市官只抓住了妇女,而未能抓住丈夫,那男子一看势态不对抛下桑弓在地,飞步走脱,赶紧逃之夭夭,溜之乎也。司市官将妇人押解至一个名叫左儒的大夫处,左儒寻思所获二物似乎正应了那句谣言,何况太史特别说明是女人为祸,现在既然已拿到女人自然也就可以回复王命了。于是隐匿男子的事不提单将女子的事上奏宣王,宣王即命将此女斩讫,不在话下。

再说那卖桑木弓的男子逃走之后,却还要打听妻子消息,当夜宿于距都城仅十里之隔的郊外。翌日有人传说:“昨日北门有个妇人违禁做卖桑弓箕袋,已经被斩立决了。”便知妻子已死,便继续逃命去也。走出约十里远,来到一条清水河边,远远望见百鸟齐鸣,近前观看竟是一个草席包裹着一个女婴浮于水面。男子便想:“这女婴不知为何人所抛弃,有如许多鸟儿衔出水来,定是大福大贵之人。”于是解下布衫将女婴包裹完毕望褒城投奔而去。转眼十六七年便过去了,此时周宣王已薨,周幽王执政。

却说大夫褒珦一日早朝时因直言劝谏被周幽王囚于狱中。他的儿子洪德偶然来到乡间,见一年仅及笄之女容貌娇好,虽然村野妆束,不掩天姿国色。洪德大吃一惊,便寻思欲将此女贡献周幽王以赎其父亲之罪过。此女便是昔日出身非同凡响又几经周折却大难不死的褒姒。相见之下褒姒果然深得幽王欢欣,即将褒珦当庭释放。从此之后,褒姒便迈开了其女主干政的大门,敲响了西周政权覆没了警钟。

如果我们将俄狄浦斯的悲剧与褒姒的离奇身世作一番比较可以发现两者故事情节多有雷同之处,俄狄浦斯与褒姒两者都是弃婴,生命轨迹都十分曲折,也都附会有神的意志及宿命之观点。但是这两个故事之间还是有很多区别的。俄狄浦斯的悲剧情节更为波澜起伏一些,更近于神话。当然这是因为当时的希腊处于长期的分裂状态,历史淹没于无序的变迁之中,想象的空间更多一些。我们也许更多地只能把这个故事当作一个类似于神话或者是童话来解读,而不是历史。褒姒则因为其多少依附于一段真实的历史,况且中国之历史是极其丰富的,许多事情都记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除了能在褒姒的身世上作一番演绎之外再无其他之可能性。我们则可以把褒姒的离奇身世当作一段历史的插曲解读。两个故事之间也显露了一种民族思维的差异性:譬如宫女的离奇怀孕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著名历史人物的传奇出身中找到十分相似的情节。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俄狄浦斯与褒姒此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对历史的影响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俄狄浦斯因处于一种乱局之中是始于乱局又终于乱局,是这种乱相横生的一个微末枝节;褒姒的出场则标志着西周的历史从一种统一的治世走向了分裂的乱世,是由治而乱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烽火戏诸侯

褒姒作为女主干政之罪魁祸首,其戏剧性或者说悲剧性并不在于她处心积虑地夺取王后之地位,也不在于她为她的儿子夺取太子的席位,而在于她的烽火戏诸侯点燃了西周灭亡的序幕。

褒姒遇到周幽王后很快便获得周幽王的专宠。按照这一类女子的思维逻辑必然是既得陇复望蜀。事实上最终她也达到了这一目的。不过她在争夺王后的地位及为自己的儿子争夺太子的地位过程之中并没有象晋献公时的宠妃骊姬那样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采用种种之阴险手段;也不需要象后世之武则天那样需要耗费一段十分漫长的过程:武则天走向皇后的道路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先是要笼络当时的王皇后以打压另一宠妃,嗣后竟不惜掐死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以消除自己在后宫之内的最后一个对手王皇后。应该说褒姒出身微末,同时也是因为在褒姒所处的那个时期宫殿斗争的历史经验并不是那么的丰富,对于宫庭之中的种种阴谋诡计她还并不是那么熟稔,不大可能会做出种种不择手段之卑劣行径。她之登上后位仅仅只需要周幽王之专宠便已足矣。总之她或许并不需要使出许多欺诈之术来便能很自然而然地荣登后位,是一股始终保持着自己“平民本色”的红顔祸水。

周幽王自从得到了褒姒,金屋藏娇,约有三月之久没有踏进申王后之宫帏一步。这一天褒姒偶遇申后也未按照宫庭之礼仪恭迎接架(很可能褒姒也并不识这些宫庭礼数),申后不免怒气冲冲不胜其悲,在后宫中悒郁不已。太子宜臼急忙询问原由。申后慨叹道:“你父王这样宠幸褒姒,全不顾及嫡妾的名份。将来此婢得志,你我母子再无立足之地矣!”太子宜臼对于这位褒姒应该说是很鄙睨的,在他内心里很可能油然滋生出一种出身于豪门贵族对于来自于平民阶层的褒姒的一种天然的蔑视,在此之前恐怕鲜有象褒姒这样以平民出身而为一国之君所宠幸的历史先例。年轻气盛的他于是不惜亲自带领仆从到褒姒宫前滋事生非,并抓住褒姒的乌云凤髻将其痛责一番,愤怒之下竟动起粗来。这种十分不明智的举动倒是给褒姒以可趁之机,抓到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投名状诉果然奏效,引起周幽王的极为不满,震怒之余将太子赶到申后的娘家当时的一个叫做申的诸侯国。历史的机遇就这样轻易地便摆在了褒姒的面前,这为褒姒荣登王后之位以及自己的儿子伯服登上太子宝座扫清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应该说在与褒姒的斗争过程中,太子宜臼毕竟是太过于稚嫩了一点,这显然也是因为在此之前难得出现这样一位以平民之身挑战显赫贵族身份的历史时机。只到这位太子宜臼亲手颠覆了西周王朝,历史进入了混乱不堪的春秋战国时期,宫殿斗争的历史便一下子极大地丰富了起来。这位具有首创之功的日后的东周平王可以说既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开辟了一个宫殿斗争的新阶段,而他在自己的历史时期的表现也为宫殿斗争增添了一个绝好的反面教材。

太子宜臼既已被逐出宫外,褒姒取申后而代之是迟早的事情,只是一个时机的问题。这一历史时机很快便到来了。且说申后自从太子被逐出宫门之后怨夫思子,家事国事无不令其忧心忡忡,终日以泪洗面。期间褒姒春风得意,又喜添贵子,阶级斗争恍然出现了新的迹象,蠢蠢而欲动,情势逼人。申后便寻思修书一封劝太子上表谢罪,或许能感动万岁,被召还东宫,自己则避免了孤掌难鸣的不利状况,太子也得以结束久处外家被人架空的局面。申后思前虑后只是却缺少一个送信之人,便诈称自己有病,密令一亲信宫女的母亲进宫来医治自己的这块心病,顺便也好将这封密信带出宫去。她在这里尽打着如意算盘,却不知道她的一举一动早已在褒妃的严密监控之中,褒妃的头脑也许不够使,可是经过宫庭斗争的磨练更有一帮谄媚之臣的鞍前马后悉心辅导对于宫殿斗争如何运作,如何布局早已是炉火纯青,了然于心。因此当一个身份不明的宫外女子而不是宫内之御医来为王后治病时,她所派出去的卧底早已心将详细情况禀明褒姒,褒姒心知肚明这其中必大有隐情。总之最终的结局是这封密信尚未出宫就被褒姒的亲信搜出,逮个正着。这封密信很快便被呈到周幽王的案头之上。周幽王经不住褒姒的一番添油加醋的哭哭谛谛,当即下定决心要废了申后,改立褒姒。只是害怕朝中群臣会有异议。褒姒劝说幽王不妨晓喻群臣,看看他们是何反应。翌日,早朝礼毕,幽王便直奔主题,询问群臣对废后有何意见,结果竟是高票通过。看来褒姒已做到了内外勾结诸如此类等等十分高超的政治手腕。周幽王废申后改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是他在位第九个年头的事情。

褒姒出身微贱,身世悲惨,有着一个十分悲惨的童年经历;自入宫庭之后与有着诸候国背景的王后争斗会使得她时常处于一种十分不利的局面,脸上从未流露出笑容。而今虽然贵为王后,往日之阴影并未在心里面消除,仍旧未见有开怀一笑的时候,世之冷美人,无出其右者。怎样才能博取美人一笑成了周幽王最关心的头等大事。为此幽王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令宫人歌舞进觞,怎奈褒妃竟全无笑意。幽王情急之下问道:“爱卿究竟喜好何事呢?”褒妃答:“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不过记得从前曾经用手撕裂彩缯,心里感觉着十分爽快,酣畅淋漓。”看来这个褒妃确实已经十足之心理变态了,有一种要撕裂一切,破坏一切的强烈欲望。幽王闻听大喜过望,赶紧令司库日进彩缯百匹,使强壮之宫女撕裂之,以供她娱乐。惜乎太容易满足的事情并不能引起人十分之欢乐,今日之褒妃锦衣玉食,对于生处贫时偶然发生的裂帛事件所引起的乍惊之下那种最初的强烈的快感如今已荡然无存。她似乎已然达到了一种超常的精神境界,宠辱而不惊。幽王于是下令能令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有一权臣虢石父献计曰:“先王早年因为西戎强盛恐其入侵于是在骊山之下设置有烽火台。现天下太平,烽火皆熄。我主果欲博王后一笑,可与褒后同游骊山,趁夜燎燃烽烟,诸候必发援兵,至而无寇,王后必然大笑无疑。”幽王颔首称许:“此计甚妙!”于是择日与褒后并驾齐驱同往骊山游玩,依计而行。到晚上设宴骊宫,传令点燃各处烽火,并擂起大鼓。片时狼烟滚滚,鼓声如雷,畿内诸候怀疑镐京有变,一个个领兵点将,连夜赶至骊山,但见舞榭楼台一片歌舞升平景象,楼台之上幽王正与褒妃饮酒作乐。幽王传诏说:“并没有什么外寇入侵,多谢众位爱卿长途跋涉。”诸候面面相觑,卷旗而回。褒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候被玩弄于鼓掌之中,终于露出久违的开怀大笑。一个仅仅出身于贫门的女子却能无端捉弄如许多之豪门望族,甚至整个国家的命运也尽在其掌控之中,怎能不在她心里油然而滋生出一种万丈豪情。褒姒于烽火台上的这一笑于此时的她而言是一件十分欣慰的事情,如果作为个人的人生际遇而言倒无过多可指责之处。然而褒姒却同时身为一国之母,不自觉地承担着一种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她的这一笑是一种毁灭者的笑,西周王朝也将在她的这一笑声中动摇。她想玩弄别人,而最终历史却也将她捉弄,落得个身败名裂的悲惨境地。幽王终于是看到了褒姒的笑容,甚感欣慰,当即赏赐虢石父黄金千金,是谓之“千金买笑”。

“烽火戏诸候”可与一则“狼来了”的寓言相类比,只不过一者是人们所臆想的寓言,一者却是活生生的历史,是一种十分真实的存在。历史与寓言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历史是厚重的,教训更为深刻,更令人扼腕叹息。

四犬戎闹镐京

却说申后的父亲申侯闻知幽王废申后改立褒妃,便上了一道疏以劝谏周幽王犹在试图挽回局面。上疏中多有贬斥褒姒之语,幽王览奏不禁拍案大怒。一旁的虢石父更是火上浇油,妄说申侯早已心怀不满,此举意在谋反,行迹已表露无疑。幽王当即准奏,命虢石父为将,欲举兵讨伐申侯。

这边申侯在镐京之内安插的密探赶紧快马加鞭将消息连夜报知申侯。申侯紧急召集群臣商议,大夫吕章建议申侯向西戎借兵出奇不意直扑镐京,以救出申后,同时逼迫幽王传位于故太子宜臼。申侯当即准奏,备下金缯一车,遣使向犬戎借兵,许诺破镐京之后府库金帛,任凭犬戎搬取。戎主当即发兵一万五千与申国军队合兵一处浩浩荡荡向镐京杀奔而来。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战火很快就将燃到镐京城下。

幽王闻知大惊失色,急忙询问一班群臣有何退敌良策。此番又是这个虢石父奏道:“吾王可速派人于骊山点燃烽烟,诸侯救兵必然赶到,内外夹攻,当可以战胜犬戎及申国军队。

幽王当即遣人于骊山再燃烽火,可惜这次却再没有一支诸侯国的军队前来救援。幽王见救兵不至,只得整顿军队硬着头皮与强大的联合军决一死战。战争的结果自然以周幽王的惨败宣告结束,周幽王本人被斩于马下,褒姒因美貌被犬戎带回帐中取乐。犬戎军队在镐京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库被洗劫一空,整日盘踞在京城内滋事生非,并无退兵之意。百姓对引狼入室之申侯无不痛恨万分。申侯无可奈何,只得秘密修书乞求各诸侯国兴兵勤王。援兵到后,申侯定下里应外合之计,方才打败犬戎。各诸侯国当即公推故太子宜臼登上王位,是为周平王。

五 东周的诞生

犬戎之主在镐京一番骚扰,便宜没占着却几乎命丧于此,不禁对申侯和周平王怀恨在心,再度大举兴兵侵占周朝的疆土,岐丰祖地,半为犬戎所有,战火渐渐漫延至镐京,连月烽火灭绝。整个镐京宫城自犬戎闹镐京之后十不存五,颓垣断壁,一片凄凉。平王一则府库空虚,无力建造宫室,一则为避犬戎锋芒,于是萌生了迁都洛邑之念。

这一天在朝堂之上平王与群臣商议道:“从前我祖周成王既定镐京,又经营洛邑有何用意?”群臣齐声奏道:“洛邑为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路适中,所以成王命兴建宫室,号曰东都。每到朝会之年天子行幸东都接见诸侯,是一个便民之策。”平王则询问道:“现在犬戎逼近镐京,祸且不远,朕欲迁都洛邑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两班文武大臣都因为害怕犬戎齐声附和,只有司徒卫武公劝谏道:“镐京左有殽函,右有陇蜀,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洛邑虽处天下之中,其地势平衍,为四面受敌之地。因此先王虽并建二都,依然执政于镐京,以振天下之要害,留东都以备一时之巡。我王如今迁都洛邑,恐怕王室定将自此衰落下去无疑。”平王说:“这些道理朕都懂,此次东迁也是形势所迫,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武公奏道:“犬戎凶残成性,申公不应该开门揖盗,致使其焚烧宫阙,戮及先王,此不共戴天之仇。如果我王励志自强,节用爱民,练兵训武,仿效先王之北伐南征,若能俘获戎主尚可一血前耻。如果隐忍避仇,则敌进我退,恐怕被蚕食的将不止是岐丰而已。从前尧舜在位住的是茅屋,禹居卑宫不以为陋。京师之壮观,岂在宫室?希望我王深思熟虑之!”

应该说武公所说也有一定之道理,只是事易时移,此时的周平王早已是畏敌如虎,周王朝则已是江河日下并不具备与犬戎一较高下的天时地利。当时之周王朝实行的是一种奴隶分封制度,对各诸侯国的辖制权力是很有限的,各诸侯国不可能牺牲自己以保全周王朝。自犬戎大闹镐京之后王室的地位已经被极大地削弱了。周王朝在自己有限的疆域内若想单独对付强大的犬戎也实在是独力难支。当然挽回局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不会是平庸无能的周平王之辈。因此其他大臣当即将武公之金玉良言予以驳回。武公于是负气奏道:“申公既能招徕犬戎之兵就应该有退敌之策。我王可遣人询问他作何计较。”正商议间,国舅申公的告急文书已发至京城。平王打开一看,大意是说犬戎侵扰不已,将有亡国之祸。反倒希望周平王能派兵救援。平王于是说:“申公已是自顾不暇,哪里能顾及到朕?东迁之事,我意已决。”

周平王遂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即行迁都洛邑,只见东都洛阳宫阙壮丽,与镐京无异不禁大喜过望。京都既定,四方诸侯无不进表朝贺,贡献方物。只有荆国未到。平王议欲征计荆国。群臣劝谏他说:“荆国乃化外之地,宣王始讨而服之。每年的贡物也不过是象征性的菁茅一车而已。今迁都方始,人心思安,战事难料。不如权且包容之,使彼怀德而来再作计较。”总之,一场战争还没有开始便宣告结束,可见当时东周政权确实已到了日薄西山之境地。饶是如此,东周政权却持续了长达四百年之久,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历史的奇迹,这里面其实有着其十分深刻的原因,我将在以后的章节中作详细阐述,在此且掠过不提。

各诸侯国朝贺毕告辞回国,平王单独召见了秦襄公,授权他说:“今岐丰之地,大半为犬戎占据,卿若能驱逐犬戎,此地尽可以赏赐给卿,可以杜绝后患。岂不美哉?”周平王诚可谓平庸之辈也,倘若他能振作有为,尽可以戮力同心将犬戎逐出国门之外以报家仇雪国耻,永绝后患,何需假他人之手以对付犬戎呢。不过他的这道圣旨倒是为秦国之开疆拓土大开了方便之门。东周政权在其成立之初便为自己埋下了覆灭的火种。

自此中国的历史掀开了全新的一页开始进入世人皆谓之乱的春秋战国时代。于此我对春秋战国作一个简短的评述。春秋战国虽然说是怎一个乱字了得,但却是乱中有序,乱得有理,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对中国历史之发展却起到了一个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非一般之乱世可以同日而语。更多精彩评说请看下集:《两千多年前的联合国组织――东周》。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涂鸦童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辰洲草民点评:

人类文明总是在向前发展的,复古没有出路。以史为鉴,方为人间正道。

语燕呢喃点评:

作者于东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阐述详细,好一篇的历史回顾!

文章评论共[4]个
燎原百击-评论

以史为鉴,稳定发展。at:2009年04月11日 晚上9:31

涂鸦童子-回复你有政治家的才情。 at:2009年04月22日 晚上7:17

enetplok-评论

欣赏,问好!at:2009年04月12日 凌晨0:45

enetplok-评论

欣赏,问好!at:2009年04月12日 上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