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村头有一条蜿蜒而过的小河。小河里的水浅浅的,清凌凌的,潺潺流淌,四季不断。仔细瞧的话,可见成群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小的时候这里便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
打我记事起,河上便有一座窄窄的、灰不溜秋的青石小桥,桥身长满青苔,看上去应该有些年头了。历经多年的风雨沧桑,一块块大青石已经被蹭磨得光溜溜、圆滑滑的。一块挨一块,错落成一个别扭的“l”形连接着河的两岸。小的时候,这里竟有无限乐趣,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捕鱼。
天气暖和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便三五成群的到小桥下的浅水里“引鱼”。拿一个广口玻璃罐头瓶子,里面洒上玉米面饼子渣渣作为诱饵,然后小心翼翼地斜放到水底。而我们就在小桥上趴成一排,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里的罐头瓶子,等待猎物上钩。那阵势好像在期待什么天大的惊喜。
不一会儿,便有傻傻的鱼儿摇摇摆摆地游过来了。先很警觉地在瓶口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倏地钻进瓶里,又迅疾钻出来,搅得瓶内食饵一阵翻腾。然后摇着尾巴在瓶口又左瞅瞅右瞧瞧。鱼儿也很狡猾,这是在投石问路啊。但这一套对我们来说早已不管用了,我们并不着急逮它。当确定没有什么危险后,鱼儿便悠哉悠哉地游进瓶子里,贪婪地吞吃起里面的食饵来。这个时候,我们便从侧后方把手悄悄伸进水里,迅速捂住瓶口将瓶子提起来,成群的鱼儿便被堵在了瓶子里。鱼儿这时意识到中计,便慌忙四散奔逃,却只能碰壁。最后只好乖乖呆在瓶子里,成了我们的俘虏。
但就是这青石小桥,也有让人苦恼的时候。碰上夏天雨水多的时候,一发大水,小桥便被淹没了。给来往的人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有一次发大水,小桥又被淹没了。等水渐渐消退下去,刚露出青石桥面,我便领着还小的弟弟在桥上玩,脚下就是奔涌的混浊河水。刚好爸爸下班回来,看到这种情形,便不轻不重地打了我一耳光——长这么大,这是爸爸唯一打我的一次,我迄今记忆犹新。但青石小桥仍陪伴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头的青石小桥给农村经济建设和两岸人们出行带来的不便日益凸现。于是,上级政府部门决定在河上重新建造一座钢筋水泥大桥。
拆除青石小桥的那天,河两岸站满了看热闹的人。说说笑笑,好不欢快。爷爷拄着拐杖孱孱立在欢腾的人群后,静默地看着眼前正在忙碌的工程机械,浑浊的眼神透露出一种若失与难舍的味道。我知道,青石小桥也许曾见证了祖辈几代人的风雨沧桑,承载着一些莫名的故事与回忆,牵动着太多太多人的乡土情结……如今它的使命已经完成,它将作为一个记忆,长久地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半年后,在村头原先青石小桥的位置矗立起一座雄伟结实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依然浅浅的、清清的小河从一个个硕大的桥洞缓缓流过。
大桥竣工通车那天,河两岸的树杈上挂满了一串串红彤彤的鞭炮。大人、孩子,笑啊,跳啊,跟过年似的。爷爷提着马扎,远远地坐在桥头的树荫下,咂吧着旱烟袋,眯着眼仔细瞧着前方宽阔平坦的崭新大桥,又瞅瞅树上乒乓炸响的鞭炮,然后抿嘴笑笑,吐出一串浓浓的烟圈。
如今村头的大桥每天通过各种大小车辆,走过各色来往行人,都急匆匆为自己的生活奔忙着。河两岸的人们安详而平静地享受着大桥带来的便利与实惠,日子如温暖的阳光般和谐流淌。没事的时候,爷爷便叼着旱烟袋坐在村头的树荫下,静静望着眼前穿流不息的大桥,日升日落中继续见证着这个伟大时代的朝夕变迁。
[江南客居]
-全文完-
▷ 进入一品江南2008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