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是被强j*,当你无法反抗的时候,就得学着去享受。
不可否认,随着世界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以及其他生物体们一直都在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如果不这样,等待他们的就只有被淘汰出局了。在中国生存,刚好可以很好地诠释达尔文的进化论,因为人口还在急剧暴涨的中国人在有限的国土上正弄得那叫一个勾心斗角。拼得那叫一个你死我活啊!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高考亦是如此!以超高的门槛阻隔着六七成的考生,因为需要的是余下三成的那些高分“人才”。高分等于高素质?这个问题不用多想也应该可以容易悟透。很多年以前,人们都在对科举制度嗤之以鼻,说科举如何的封建以及如何的盲目,所以大概在清末民初(由于本人被文理分科搞得知识面有极大缺陷,如有历史时间方面的错误,敬请原谅我这名理科生~)就给废了。不过,自从高考制度实行后,竟没有多少人发出疑问?而那些少数的人提出疑问后,背骂名不说还被认为是神经病。我就纳闷了,为什么科举没有人提倡,而高考就没有人反对呢?
难道高考不是另一种模式的科举吗?以分数的高低来筛选“人才”和以八股文的好坏来选拔“人才”又有什么区别呢?唯一的明显区别就是一个在社会主义时期,而另一个在封建主义时期。或许有些太主观和牵强附会了,因为我认为高考是科举的突变体,科举在被淘汰后为了生存而适应环境,突变为高考,然后卷土重来。
一个瘸子和一个健全的人参加考试,考试的题目是看谁跑得自在,结果无疑是瘸子输了。很多年以后,考试题目有所变化,瘸子和健全人再次参加。这回试题是看谁跑得更快,结果仍然是瘸子败下阵来。为什么输的总是瘸子?就因为他跑得不自在不好看,跑得不规范不够快?除了腿,他的手也比健全人差?就算是,那不会连脑袋也不怎么转吧?我看霍金的思维起码也顶得上一打普通人吧?!如果科举和高考都是为了选择能得高分的人,那我可就哪儿凉快哪儿待着。但如果是为了选择人才的话,
我就不得不插上一两句,滚一趟浑水。(倘若我的历史常识没错的话,请允许我例证一下!)唐伯虎科举落榜,难道他就没文采?他的书法画艺诗集都是狗屁不通的庸俗之作?蒲松龄寒窗苦读,学到老考到老,状元榜眼探花一个没沾上,难道他就没才能?难道《聊斋志异》是曹雪芹写的?或许他们离我们太远了,又是科举制度下的,用来举例不怎么贴切。那韩寒呢?他就没文笔?
高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能从中获取大量知识的时期。更何况,学生顾名思义是以学习为主,考试测验为辅,怎么就来了个“高考决定命运”的说法?考不了高分就是差劲无能,得了高分就有能力?学生不是考生,学习是学生得做的,要学知识学素质学做人,不是学怎么去考试。
高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能从中获取大量知识的时期。更何况,学生顾名思义是以学习为主,考试测验为辅,怎么就来了个“高考决定命运”的说法?考不了高分就是差劲无能,得了高分就有能力?学生不是考生,学习是学生得做的,要学知识学素质学做人,不是学怎么去考试。
可是没办法,高考不会取消,得不了高分的人注定落榜。为啥?因为如今的高考制度在不断地巩固应试教育,而非素质教育!如果你不相信的话,看一看现在的高考政策就知道了。现在高分的人绝对不会落榜,真正有才的人却未来渺茫啊!
所以,我们得学着改变,为了适应高考,我们必须改变!
我们要变得死读书,要变得读死书,要变得戴的眼镜要几千度。还要变得虚伪,要变得写的作文全是瞎编,要变得处世圆滑,要变得为了体检而到处找关系。
真的,我们需要改变... ...?!
-全文完-
▷ 进入蜜语钦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