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少康中兴的历史根源涂鸦童子

发表于-2009年04月15日 清晨6:45评论-8条

一、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

据史籍记载,夏启死后,将帝位传给了儿子太康。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他终日不理政事,宴饮游乐,专嗜打猎。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这一去竟是一百多天不思返回朝歌。黄河下游东夷有穷氏的首领后羿野心勃勃,他看到太康久未归政,觉得有机可乘便亲自带兵驻守在洛水北岸。等到太康乐不思蜀、兴高采烈返回到洛水边时却发现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自己的后路已被截断。太康没有办法,只得在洛水南岸过着流亡的生活。太康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政变而被推翻的君王,而后羿则是历史上第一个靠政变而起家的君王。此时的后羿尚不敢自专,便另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夏王,把实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后羿便是传说中的那位著名的神射手在生活中的原形,箭术高超,百发百中。仲康死之后,后羿便干脆将仲康的儿子相赶走,完全夺取了夏朝的政治权力。后羿登上王位后也开始贪逸游猎,把整个国家的政权交给他的亲信寒浞。总之后羿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类似于项羽、吕布一样的人物。寒浞也是个阴谋家,瞒着后羿收卖人心。嗣后也是趁后羿打猎之机被寒浞抓住机会而将其杀死。所谓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这样寒浞又取得了夏朝的王位。

寒浞不仅杀害了后羿,同时也灭绝了后羿一族,消除了政治上的一大隐患。但他怕夏族再跟他争夺王位,一定要杀死被后羿撵走的仲康的儿子相。相逃到哪里,寒浞的追兵便跟到哪里。相最后投靠同姓灌氏和斟寻氏,但仍然被寒浞抓住惨遭杀害。此时相的妻子正怀有生孕,被寒浞逼得没有办法,只得钻墙洞而出,只身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了儿子少康。

少康成人后急于报仇却被寒浞打败,只得投奔舜的后代有虞氏部落。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在政治上也很有抱负和远见卓识。有虞氏国君见少康年轻有为,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为他修建了纶邑让他居住。纶邑西有嵩山,北据具茨,南临颖水,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有田一成(方圆10里),有众一旅(500人),少康从此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少康便以纶邑为根据地,抚恤招纳散亡的夏遗民旧部,发展生产,积蓄力量。终于等到时机成熟少康发起义师,联络夏朝遗臣伯靡,派女艾刺探浇的军情,伯靡挥军直攻有穷国都穹石,寒浞自杀未遂,被人民绑住拖到伯靡面前。伯靡历数寒浞各项罪状,将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凌迟至死。接著少康命女艾攻打浇,季杼则奉命攻打豷。功成之後,少康命人将豷剁成肉酱,奡被设鼎烹杀。“整威仪东南行,求阳翟夏王之故都”,葺宫室,修钧台,视九鼎,天下诸侯纷纷拥戴。少康终于得以“坐钧台而朝诸侯”,重登天子之位。少康在位期间,勤政爱民,专心农业水利,历史上称之为“少康中兴”。 

二、少康得以中兴的历史根源

夏启的儿子太康所以对政治权力如此轻忽除了因为个人品质的问题而外,很可能也是因为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以国家形式出现的朝代,从夏启到太康仅仅只经历了二世,当时的统治者们对如何治理一个国家并没有多少的实践经验,对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没有多少感性上的和理性上的认识。所以才会出现太康因贪逸游猎而失国的状况,而随之继起的后羿也并没能吸取太康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同样因贪逸游猎而失国,历史在这里两次踏进了同一条河流。相比之下,寒浞则狡猾得多,政治手段要毒辣得多,因为他亲眼目睹了太康因贪逸游猎而失国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因为他亲手结束了因贪逸游猎而失国的后羿政权,对此已是心有余悸,因此他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与此类似,他对后羿未能铲除夏的残余势力所带来的危害性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在他夺取政权之后对一切影响他的政治权力的人和势力都不惜斩草除根,对后羿和后羿一族是如此,对仲康的儿子相如此,对相的儿子少康也绝不放过。因此在他成功地避免了同样泥沼的命运的同时,却陷入了另一误区最终仍旧没能够摆脱历史的的惩罚。因为其阴险狡诈树敌过多,终于少康抓住凌迟致死。

从第二代夏王太康被后羿所取代;再到后羿的宠臣寒浞发动政变,血洗后羿一族;从仲康之子相被杀死,再到相的儿子少康长大成人恢复夏朝的政权这当中历时近一百年,当时的夏中央政权几易其手有很长一段时间出现了权力的真空。夏太康只经历第二代而失国有些类似于秦二世及隋炀帝。但与秦二世及隋炀帝最终覆没整个王朝而不同的是夏仲康的后代却成功地恢复了夏朝的政权,这的确是个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一个历史的奇迹。这里面有什么深刻的历史原因呢?答案或许就在于夏朝所实行的奴隶分封制度。

在夏启所处的时代,部落联盟制度已经土崩瓦解,奴隶制度已经在部落内发展成形。当时的各部落的首领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各个部落的最大奴隶主,夏朝的建立使得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奴隶主阶层所应有的待遇。因此各部落首领对于部落联盟制度已经毫无留恋之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象夏朝这样的奴隶制度的建立不会象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变更一样伴随着血雨腥风,是一个相对缓和的过程。

夏朝虽然处于残酷的奴隶制时代,生产力十分低下,但因为采用了诸侯分封制度,中央政权的矛盾相对来说是被分化掉了。奴隶分封制度在极大程度上确认了诸候国君的权力,确保了诸侯国君的利益。而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的建立有利于避免各诸侯国之间的权力纷争,最大限度地确保其既得利益。因此奴隶制时代的诸侯分封制度能保持一种长期的有效的统一局面。甚至在中央政权几易其手,出现权力真空的情况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国家的统一和完整,不至于倾刻间土崩瓦解、四分五裂。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各诸侯国之间处于一种均势力敌的态势,谁都没有掌控整个国家的绝对实力。当国家政权尚不足以严重侵害到各诸侯国利益时,各诸侯国还是依赖于一个稳定的中央政权之存在。另一方面则可能还是因为生产力的低下使得单个的诸侯国无力与多个诸侯国作对以控制整个国家权力,而必须借助于其他诸侯国的共同确认才能有效地行使中央权力。在没有成其为有公信力的能被广泛公认的中央政权之前,可能各诸侯国君还是倾向于固有的中央政权。

无独有偶,不仅夏朝经历政权的动荡最终还能恢复夏族对中央政权的控制,在商朝也出现了各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使得中央政权大大削弱最后在盘庚迁都之后中央政权又加强了对局势的控制力。而在周朝,时之东周政权更是历奴隶制之春秋和封建制之战国而长期存在,可以说在中国的奴隶制之夏、商、周各个朝代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中央政权一度被削弱的时期,最终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应该说这的确是一种历史的奇迹,这是很发人深省的历史现象。

考究夏、商、周之历史还可以发现不仅是中央政权保持了一种稳定的态势,各诸侯国也保持了一种平稳的过渡。夏朝之取代了部落联盟制度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各诸侯国的最高首领。商取代夏也只是中央政权的变更,大多数诸侯国事实上得以保存了下来;同样周取代商也是如此,除了中央政权易主而外,大多数诸侯国事实上也得以保存下来。那么这也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可能性,某些诸侯国的历史能够从部落联盟时代历夏、商、周而保全下来。譬如说东周之秦国君王的历史据说可以上溯至三皇五帝时代,跨越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历史时期。这或许有秦国的诸侯国君自我贴金的成分,但并不排除它是一种历史的客观事实之存在。

当然这种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尽管奴隶制时代之诸侯分封制甚至较之封建时代之中央集制权更能保持对国家政权的有效控制,但当国君之荒淫无道、巧取豪夺已经严重地殃及到各诸侯国的利益时,当社会经济条件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时,则一个王朝的变更也是在所难免的。

中国历史,有着非常严谨的秩序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有着超乎纯常的延续性。这是中国历史的独特魅力之所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稳定性和延续性对于促进生产力之发展,对于形成一种稳定的民族心理沉淀有关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可以断言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没有哪个国家象中国这样有着如此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也没有哪个民族象中华民族这样有着如此悠久的传统和辉煌的历史。古代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民族智慧将激励后人们为维护国家与民族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作出更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涂鸦童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灵苦渡点评:

立意很好的历史学文字。

文章评论共[6]个
秋水飞霞-评论

分析的很老到,透彻。佩服。at:2009年04月15日 下午3:33

涂鸦童子-回复谢谢。 at:2009年04月16日 上午11:35

enetplok-评论

欣赏,问好!at:2009年04月15日 下午5:18

张府大少-评论

过于早熟的文明给它带来了延续的基础!!同时也成了它前进的绊脚石!!!at:2009年04月15日 下午5:56

涂鸦童子-回复历史是不会错的,只在于我们如何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象魏征能提出快速推进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只因为缺乏象魏征一样的历史眼光和远见。 at:2009年04月16日 上午11:34

张府大少-回复我从不认为世上有人能清楚的看清未来的真相。伟大如马克思都无法为他死后的世界给予指标性的建议。更不要说魏征了!!!我相信笔者关于魏征的记录!!但我可以肯定的说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尊重笔者对祖国过去的审识。可未来的道路却是要我们抛开那虚无的祖宗的余光。那样我们才能走的更好 at:2009年04月16日 上午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