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艾青在诗中这样写道:“为何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那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一生,或许会停留很多地方,但任何地方都永远无法替代生他养他的那座家园、那片故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家园及故土的深深眷念,不仅仅是对故土印象点滴的难以抹灭,一份魂牵梦萦的情缘,同时也是自己的灵魂之根深深的根植过于那片土地,在那里发过芽,开过花,结过果……
前段日子,远在家乡的父亲来电话了。父亲说知道我工作忙碌,告诉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身体。如果有时间,希望我带着女儿及妻子,一起回家看看走走……我知道,父亲想他的儿子及孙女了。千里之外,一份永远缔结相连,血浓于水的亲情,无声的漫延在千山万水之间,让我无限感慨难言。
挂断电话,一种莫明的心绪油然升起。我不知道心底里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家乡,家乡,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名字,一片记忆里永远清晰的影子。而我却已经几年没有脚踏那片熟悉的土地了。
多少次梦里,回到那个熟悉的家园,行走在那片儿时的土地。小桥流水、炊烟、牧童、竹林、木屋、邻居、亲人、伙伴……一幕幕都闪现在记忆的深处,无数次的翻启回味,心中太多的眷恋、牵挂,总把远方的我包围。
行走在穿越城市的风中,且听风吟枝摇曳。心绪便在风里飘向远方,静静的停留在儿时亲手种下的那颗树之梢,风过的树叶留下的哗啦啦的声响,那难道就是对远方我的呼唤声么?曾经相伴成长度过童年时光,而如今仰望凝神里,沿着风的方向,那是十几年不变的守望与等待。
洁白的四壁,围成一个狭小的笼子,钢筋混凝土浇铸的城市,那阳光下吹过的每一缕风,依然微冷身长凉。梦回家园,回到那座小木屋,木制的墙壁,留下岁月风雨斑斓的痕迹,而于我用手摩挲里,依然感受到那份质相的脉动与温存。青瓦片片,炊烟升起,乡邻们早起的打水声、彼此见面问候声、公鸡晨鸣声、梦中小儿醒来叫妈妈声……乡村便在这纯朴自然的动听声音中渐渐苏醒。
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总在太多时候,掩饰不了内心的那份寂寞与苍白。伫立于人来车往的路口,繁华与喧嚣的背后,每一个的影子却总彼此间保持着长长的距离,一份冷落、一份隔阂、一份陌生。人影咫尺之间,心与心却远在天涯,于是,怀念着家乡那四方小院,邻里之间锅碗飘盆声穿壁而过清晰动听,你来我往里,洋溢着一份浓得化不开的邻里情。
城市月是明亮的,这月夜灯光阑姗,而每道窗子下,却有一个孤寂的影子,看似生机的城市,却隐藏着一份落寞与无奈。怀念家园夜空中那轮悬挂的月,那么明那么暖。月夜之下,整个院子的男女老少围坐,端着饭碗,喝着自制的土茶,抽着那袋旱烟,谈天说地其乐无穷。儿时的我,总与伙伴偎依在老爷爷或老奶奶身边,眨着眼睛看着夜空,如迷听着老们人那讲也讲不完、听也听不够的狐仙鬼怪、七仙女、狼外婆等故事……
一双脚,渐行渐走中,仿佛离城市越来越近,离家园与故土是越来越远。儿时总门在村外的高山顶,向着城市的方向眺望与遐想,无限的诱惑与向往。城市的印象,便在一颗幼稚的心灵里,烙下一个美好的痕迹,因为大人给我们讲,城市里车来人往,那里很大很大,是梦的天堂。
长大后,告别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来到了儿时梦想的城市边缘。穿行在城市大街小巷,一转眼都十余年了,一天天日子里,城市的印象却离儿时的印象越来越远。总在某一个静静的时刻,遥望家园方向无语。
时间不可倒流,岁月不可复返,而唯有记忆可以让人回到起点。童年赤足踩田埂,迎着田野的风,一路欢声笑语追逐阳光下天真的影。稻花香里蜻蜓蝴蝶飞,耳边蛙声一片,牛背上牧童短笛横吹……当城市的喧嚣代替了家园的自然之声,当城市的风尘遮盖了田园原始的风景,当城市的冷漠驱逐着一份真善美,我才发现,一颗心依然行走在那遥远熟悉的家园,而这个城市离自己总是那么远,那么远。
“独自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份依恋与牵挂,在岁月的风里疯长滋生,朝着家园的方向频频挥手。
习惯用一种方式与家园联接,想念家园及亲人的时候,我总会在静静的夜灯下,铺开白白的信纸,甜甜的给亲人写上一封信,保持着与家园最短的距离。一支笔,总在一行行的字迹里,轻轻的低语与品读中,家园一山一水、一树一花、一人一事,在我的记忆里,变得如此亲切与熟悉。
每一次当我回到那遥远的小山村,还没有走到村口,乡里乡邻都会热情的迎接我的回家,他们就像迎接一位自己很久未归的孩子。无论是张家李家,随便走进任何一个家门,那份纯朴、善良、诚恳的方式,让我无语之间深深的感动而温暖。
乡邻们那份纯朴、自然、温暖的情感,如家园泥土般的质朴厚实,深深的触及我内心最细腻敏感的部位,包裹着我整个身体,让我深深的感动着、温暖着。在乡邻们的眼里,我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孩子,又看着我远离家门,在岁月流逝之中,虽然彼此变了模样,但曾经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凝结成的深厚情感,怎么能轻易抹去无痕?
父亲说,如今家乡变化很大很大。曾经泥泞不堪的小路,已经变成了水泥公路,曾经的小木屋,已经变成了小楼房;曾经儿时的那伙伴,已经娶了媳妇带了孩子了。太多太多的变化,在我意料之中。而我终相信,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家园终会一天天的改变着模样,离我儿时视野中的影子渐远渐逝。但我想,无论论家乡怎么改变,永远抹不去我记忆深处烙下的那份痕迹与眷恋。
每一次的书信与电话里,开心与失落总交织在我的心情里。我也说不出为何如此,也品不出那滋味是什么。我总不忘记问问父亲,隔壁那周婆婆是否还健在?屋后那我小时栽的树是否很挺拔?曾经的伙伴他们又在什么地方打工?还有小时总给我们摘桑椹的二伯关节炎是否好了?村口那棵不知道年龄的黄桷树是否依然葱葱郁郁……
一个个问,总在电话与书信里纠缠。我知道远离故土,无法时时的回归家园。而家园的一切总在无数个日子里沉淀与凝结成思念,渴望真实的知晓与了解,以慰藉着我流浪他乡的一颗灵魂。我不知道自己为何变得如此?甚至我也没有过多给予一个答案,但我无法抗拒的是源自内心深处对那片土地的想念与牵挂。
我告诉离家乡不远的大哥,让他只要有空,不妨抽点时间多回家园看看走走,也代我问候亲人及乡邻。空回家里不要忘记在我们曾经一起生活的土地上走走,一定要记得多拍些照片传给我,让我沿着家园的点滴影子,再次回到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这样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在诗人的诗句里,乡愁多了一份无奈与惆怅,融着淡淡的伤。
家园、故土、眷恋,这是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恋、乡情、乡音、乡愁……
2009、04、24灯下随笔
-全文完-
▷ 进入依窗听风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