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人是名利徒柴立中

发表于-2009年05月05日 下午3:16评论-4条

读古人书,多见有视争名逐利的人为坏蛋的说法。如《红楼梦》中贾宝玉说贾雨村等讲仕途经济的人是“禄蠹”,说富裕是“浊富”①,说官高为“权贵”②,视金钱为粪土,为“铜臭”③。相反,像王夷甫那样口不提钱字④、陶渊明那样“瓶无贮储”的人,就是“清高”的雅士。仿佛愈穷愈光荣,惟“贫贱可以骄人”⑤。

有人把这种认识归罪于缔造我们文化的孔子等先哲。诚然,孔子是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这样的话,但他更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的话,主张要追求名利。以孔子入“世家”而排老子入“列传”的司马迁,就曾写下《货殖列传》,说:“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但被保守的班固误解,说他:“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而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汉书?司马迁传?赞》)孔子的意思,同样也被后人误解。他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话,是就统治者的立场说的,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当然要以安定团结为本,即使发展经济,也必须要对自己的统治有利才行。他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强调的的是德义先于货财,而不是说不要富贵。

在名与利之间,孔子明召大号要追求“名”,是因为名声、名誉虽然同属于“利益”,但追求名声之利与追求货财之利,产生的社会效应会有天壤之别。

王充《论衡?刺孟》篇说:“夫利有二,有货财之利,有安吉之利。”“货财之利”就是我们说的物质利益,如金钱之类;“安吉之利”包含有名声之利及平安是福、德润身之类,属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利益是人的天性,但追求“货财之利”,我们容易变得贪婪无耻,危害他人,唯有追求“安吉之利”,我们才能成为“君子”成为好人。因为,“名声荷朋友”(韩愈诗),要想获得名声之利,我们得付出汗水、金钱乃至生命。我们个人获得的是好名声,但我们为社会作出的是大贡献。而“利他”是道德的基石,所以,主张道德的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要我们为追求个人的名声而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天性不可改变,只可顺从。但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活,人又不成其为人。倘若我们只为满足“饮食男女”的大欲而活,就会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人生的座右铭,就会以能获得食、色的金钱为万能。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古今中外的圣贤们,也不是脱去名缰利锁的超人,他们照样是“名利徒”。只是,他们并不追求“货财之利”,而是追求“安吉之利”,比如主张无为的老子,在出关之前,要留下“五千言”。白居易《读老子》诗云:“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这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史记?孔子世家》),付五千言的《道德经》给后人,留得一个好人的不朽声名。可以说,没有《道德经》,就没有老子其人。古人的三“不朽”,是“立德”“立言”“立功”,德、言、功都是因为先利了他,然后才利己的。追求名声的“安吉之利”,以自己的付出利了他,从而收获了美名,是人我兼顾(今语谓之“双赢”)的良法,可以克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实现一般与特殊的统一,所以为圣人所推崇。

人是名利徒,我们不必讳言于此,而应该为名垂青史而奋斗。这样,当我们临死的时候,就无愧于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或“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谚语了。

2009-5-5

注释:

①《文苑英华》卷三六八引唐姚崇《冰壶赋》:“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②《汉书?儒林传?严彭祖》:“彭祖为宣帝博士,至河南、东郡太守。以高第入为左冯翊迁太子太傅,廉直不事权贵。”

③《后汉书?崔寔传》:“烈时因傅母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烈于是声誉衰减。久之不自安,从容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为然也?’钧曰:‘论者嫌其铜臭。’”

④《世说新语?规箴》:“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⑤《史记?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柴立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薄玉平点评:

作者引经据典,对人的本质属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发人深思。

文章评论共[4]个
燎原百击-评论

毋庸讳言,争名逐利乃人之常情,但定要无愧于心才好。at:2009年05月05日 晚上8:53

柴立中-回复谢朋友关注!“心”非评判标准,古人拈出“义”字,所见为高。 at:2009年05月05日 晚上9:26

草木蓝心-评论

唯名利是图,必为名利所困;所以古人梦想超越名利,趋于灵性与自由。人是名利徒!人是名利徒?at:2009年05月07日 清晨7:40

草木蓝心-回复呵呵,典多了。 at:2009年05月07日 晚上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