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潜伏的掘墓人江正川

发表于-2009年05月14日 下午4:40评论-5条

年初,《潜伏》就在悄无声息中开播了,当时并没在意,后来偶尔断断续续看了几集就欲罢不能。以至用了两个晚上,在网上将30集一气看完。

作为谍战剧,它囊括了所有的悬疑、惊险、紧张的特色,它不仅可以与任何谍战片相媲美,并能以“每10分钟一个危机,每5分钟一个意外”的密度,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一环套着一环的悬念扣人心弦。同时,一改过去碟战片的脸谱化,将智谋的较量、感情的纠葛,甚至办公室政治与社会乱象一并迭出。如同什锦火锅,炖的时间越长,味道越鲜美,越到后面越是精彩。剧本亦不避讳意识形态,人物塑造上也打破了传统上非白即黑的惯例,各色人物都显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从而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容易引起观众心中的共鸣。 

演员中除了孙红雷,好象没一位“大腕”,也没有帅哥靓妹,都是些脚踏实地的实力派演员。像扮演吴站长的老演员冯恩鹤,扮演李涯的祖峰就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还有扮演陆桥山的吴刚和扮演马奎的范雨林。这些反面角色各有性格特点,个个有形有款。

不过:这是一部意识形态非常鲜明的,同时也是一部敢于正视历史现实的电视剧。所以“信仰”就成了剧中贯穿始终的主线。试想,一个潜伏者,如果没有坚韧的信念,如何能支撑复杂多变、违背常态的长期谍战生涯?

余则成是个有理想的青年,最初信仰的是“军统就是革命”。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同温婉可人的左蓝过上幸福甜蜜的小日子。但不论是情(未婚妻左蓝),还是义(上级吕宗方)对他的策反却都没能得以成功。真正起到策反作用的倒是国民党高层的腐败——军统头子戴笠动用军用物资与即将投降的日军交换被扣押的私人财产,彻底颠覆了他心中的理想。可谓哀莫大于心死。此时,能让他心中还有希望的可能就是同左蓝的爱情了,而她又去了延安。因此促使他在爱情的引导下背叛军统,毅然转向了共[chan*]党。在天津与左蓝的意外重逢则给予了他继续革命的内心动力;继而,失去了左蓝的他,唯有坚持潜伏,完成任务才是心底对逝去的爱人最好的祭奠。

其实有时候,人想做点什么事情,并非为了什么铿锵的口号或主义,而缘于自己的好恶,或者自己心中依恋的爱人。也许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有迷失,但最后一般都能找到归途。所以很真实。

另外: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最成功的地方,应该是对“反派”人物的正面描写。

《潜伏》并没有丑化余则成在军统天津站的对手,代号为“佛龛”的李涯。其实我觉得剧里最为忠诚、英勇、壮烈的就是军统行动组组长李涯。他是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我干这行从来不图立功受赏……,希望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他出生入死,都是为了这个目标、为了他的理想,他可以孤身一人去延安卧底,身份暴露后辗转回到天津,为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和天津站的情报事业殚精竭虑;不贪财、不好色,清正廉洁、忠于职守,信仰坚定,百折不挠。没有丝毫动摇。正如蒋介石当年感叹“我们国民党里怎么没有周恩来那样的人才?”一样。是国民党内难得的忠心耿耿的干才。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余则成最强悍的对手,恰恰基于其执着的人格毅力。有一个镜头始终让我难忘:李涯因满腔忠诚换来上峰的责难而流下了眼泪。这泪水来自于赤胆忠心,报国却难,被领导冷落,受同僚排挤,遭遇官场“潜规则”的责难。

但大厦倾覆在即,却连这样忠诚的战士都痛感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陷入悲哀绝望的心态,怎不让人感慨不已?我想,那时他的内心应该是万分焦虑和痛苦的,他哭诉的“我运即国运”便是一针见血!可见当年国民党失去江山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他心底一定还是有希望的。如同《团长》里面的龙文章,想通过自己的拼命战斗来拯救自己心中的理想。他们的人生虽说是悲剧,却使该剧塑造出的人物更符合历史的客观。其实:信仰在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中无不起着巨大的作用。历史上也从来不缺为信仰毅然献身的感人事迹。无论是三民主义还是共产主义,没有信仰的力量就不可能掀起社会变革的巨浪。为了信仰,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牺牲。正如余则成、翠萍、药店老板,以及李涯,都悲壮地献身于自己的信仰,最终走上了殉道之路。如果民族中的精英分子都能认识到这一点,那我中华民族何愁千秋万代薪火相传?只是不知道,当今这样的热血青年还有多少……

剧中还有个人物很有特点。那就是信奉生存主义的原中统职员谢若林。

他是剧中一个没有政治信仰的情报掮客,他只认钱,把一切当作生意。但他的生存能力应该是最强的。没有信仰,没有理想,只有赚钱的欲望。“这有两根金条,你能说出它俩哪根儿更高尚?”……在今天看来仍是那么眼熟。要是跨过历史,政治运动中他会是个投机者;自然灾害时他会生活得很小康;文革中一定是个坚定狂热的造反者;改革开放后,他绝对是先富起来的个体户。至于现在,他一定会回到是他剧中扮演的那个角色:边当公仆,边做自己的买卖。其实他是生错了时代,要不在今天这样的年代里,可能更加吃香。但相比那些贪官,谢若林虽善于经营,但起码还是讲究游戏规则的。所以我想,他虽令人讨厌,但还不至于让人切齿……

当然:不同的观众对《潜伏》的解读自然会有不同。比如有的人关注爱情发展的波折;有的人热衷于分析余则成与马奎、陆桥山、李涯等人之间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政治。但“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不同的观众也会在《潜伏》中品出不同的滋味。

然而:我以为最发人深省的,还是该剧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从制度到信仰全面腐败的国民党政权走向彻底崩溃的一幕——在所有激励人心的口号下面,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正如剧中情报贩子谢若林说的那句经典台词:“那些当官的,嘴上说着主义,怀里揣着生意。”凭借着手中的公权力肆无忌惮地鲸吞民脂民膏,将国家财产盗人私囊。虽说谍报教官出身的吴敬中站长 “年轻时候也好斗、也清高”,也曾为民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抗战胜利后与余则成一样,对国民党从上到下的腐朽看得明了,因而他对前途逐渐丧失了信心。剧中他对余则成说,“‘凝聚意志,保卫领袖’这8个字我研究了15年,结果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要开始享受“人的生活”……貌似“看透世事”,实质上就是信仰沦丧。只是再贪,他却能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线。譬如他主要敲诈汉奸,收集古玩,二是竟能和自己的糟糠之妻文盲太太相敬如宾,更无包养二奶的嫌疑。

然而:当吴太太一句“革命,做官图个什么?不就是利用手里的权力能捞就捞一把吗?”却一语道破了专制的真谛。就是对国民党政权由“腐”加速其“朽”的进程之最好诠释;就是揭示当年把人性的丑陋从个人泛滥到群体的概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又能说哪个是反派,哪个是正派呢?因此:才有了余则成、李涯这样有理想的人物让人钦佩,让人感叹不已。

有人设想,倘若余则诚在50年代完成潜伏任务回国,他的遭遇又将如何?我想,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政委赵刚就是一例。现实迫使他只能暗自流泪,而原著小说中的赵刚更是因为不满现实而含恨自杀。那么他的信念也将不可避免地会动摇。所以从本质上看,倘若没有国民党内部的贪污腐败、相互倾轧,那么余的潜伏也就难以成功。因此《潜伏》真正揭示的是一个更为深刻的主题:腐败,必将造就自己的掘墓人!余则成在片尾流出的眼泪,可谓意味深长,让人感慨。个中滋味,想必就尽在不言之中了……

又:《潜伏》虽拍的好!但谍战剧千万不要火。倘若掀起新一轮的谍战剧热,必定粗制滥造的垃圾又会充斥银幕。还是悠着点吧!俗话说慢功出细话,可别辜负了观众热切的期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正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尘世祥人点评:

用心观看电视剧,感受颇深,难得有如此的收获啊!

文章评论共[5]个
吹糠见米-评论

写得很透彻!就是这个意思。at:2009年05月14日 晚上8:47

佳毅1989-评论

突然想到了穿越火线里的潜伏者。at:2009年05月14日 晚上11:37

enetplok-评论

欣赏,问好朋友!at:2009年05月15日 中午1:10

enetplok-评论

欣赏,问好朋友!at:2009年05月15日 中午1:10

黄马骊牛-评论

评论影视,头头是道。at:2009年05月18日 中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