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三爷顺心书生

发表于-2009年05月24日 早上8:12评论-7条

三爷是太爷的长子,太奶陆续给他生了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之所以叫他三爷,是太爷按院中叔兄弟出生前后排论,他行三,所以,长辈们都叫他三儿。我是他弟弟的孙子,当然得称呼他三爷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山东老家闹蝗灾,绿油油的庄稼刚长到腰把高,就被飞过的蝗群啃了个精光。三爷看收成无望,一气之下,携刚过门半年的三奶,跟随逃荒的人流,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东北这个大森林边沿的小屯子里。当时的情形,和电视剧《闯关东》里演的差不多,只是三爷没有主人公那么有气魄。三爷一生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当地人嘴里,他的口碑极好。

刚来那阵,三爷手无寸银,田无半亩,但他勤快,不惜力气,就学着老户们的样子,挖了个半人深的地窝子。先从山上扛来掐把粗的桦木条子,又背来人把高的茅草。三爷心灵手巧,忙活了两天两夜,愣是编成了一领二十多平米见方的大茅草席,让住在这儿的老户们着实眼前一亮。

按当地人习惯,盖地窝子,上完杂木檩条,横搭上茅草就得,没想到三爷把蓬乱的茅草梳理的那么干净,搭在房顶上的茅草席子,不但刮净利落,而且美观大方,人住在里面没有压抑感。新窝棚建成的那一天,全屯里的人都前来光顾,直夸三爷这个小山东能耐。三奶忙前忙后,不停地倒水递烟筐子,乐得合不拢嘴。

住的地方解决了,三爷也和老户们熟悉了,他逐渐地融入到了当地人的生活中。

开春,三爷和三奶两人披星戴月,开垦出好大一片别人不愿种的撂荒地,足足有五六亩。铲除杂草,翻开土壤,黑魆魆的土质一把能攥出油来。三爷眉开眼笑,他心里清楚,不用施肥,这样肥沃的土地,准有好收成。

精耕细作,耧匀荡平,三爷又为点种伤了脑筋。春忙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着下种子,三爷家没有三亲四戚,上哪儿找人帮忙啊!急中生智,三爷忽然想起从老家带来的,那只舍不得扔掉的破矛头,找出来弯成一定的弧度,到邻家后院求了一根手臂粗细的葵花杆,掏成空心,又寻来一个干葫芦做耧斗盛种子,仿照老家耩地的两腿耧,做了一个独腿的。

收拾停当,三奶套上麻绳走在前,三爷后面扶耧掌握着下种的速度。几个来回,三爷弯腰扒拉扒拉播下的种子,疏密均匀,深浅适度,于是,放心地耩起来。

相邻的地块里,一伙人正在春播。一人前面点穴,一人后面撒种掩埋,速度很慢。他们起初看到三爷两口子前拉后摇,心里很是疑惑,不知道他在玩什么把戏。等到天黑前那么一大片的地都种完了,才知道三爷手里的家伙好使。

于是,东家叫、西家请,排着号的让三爷去帮忙。三爷也不推辞,帮了这家帮那家,虽然累点,但他心里高兴,三爷对三奶说:大伙请咱帮忙,那是看得起咱,既救了大伙的急,咱又联络了大伙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一场春雨过后,小苗子拱出了地面,出的整整齐齐,沥沥拉拉非常的匀适。不用补种,不用间苗,还省下不少种子,大家不得不佩服三爷了,觉得这个身材不高,山东来的汉子脑子好使、灵光。

打这以后,不管谁家起窝棚,三爷一准会蹲在那里编草席;谁家播种子,总少不了三爷瘦削的身影。三爷实在,不管手里的伙计多忙,只要屯子里的人叫,立马放下手里的活,脚跟脚地去了。

渐渐地,屯子里的人们喜欢上了三爷,有什么烦心事都爱找三爷唠唠,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都愿找三爷说说,就连两口子拌嘴、吵架什么的,也愿听三爷说道说道。三爷住的窝棚里小油灯总是熄的最晚,三爷灶膛里的火总是烧得最旺。后来,三爷成了大伙的主心骨,三爷的话就是大伙办事的标准。

互助组那时,大家推选三爷当了小组长。他不负重任,带领大伙年年夺得好收成,家家都能吃饱饭。就是经过了三年自然灾害,三爷所在的屯子里百十口人,也没有一户因贫苦而抛离家园;没有一例因饥饿而死亡的人。三爷没什么神仙诀窍,只是在农闲时,领着大伙到山里挖野菜、摘松果、捡蘑菇、割木耳,收回来的山货放到大锅里煮熟、晾干。在大雪封山后,这些天然食品既能调节人们的食欲,又能当主食充饥。那时候经常传来小道消息,说关里哪个村子饿死了多少人,哪个村子死了人都没力气掩埋了。三爷总想帮衬帮衬,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只要照顾的全屯子人,老少不饿肚子,就是三爷最大的功劳了。

到了六七十年代,三爷的屯子成立生产队,他又被大家拥为队长。在那个奉行阶级斗争的年月,三爷没有因张三李四家的成分不剂,而疏远他们,他知道,大伙都是贫苦出身,只因形势所迫,被戴了个帽子。白天劳动前,照样组织大火批斗一番,晚上三爷准会坐在张三,或者李四家的火炕上,唠嗑拉家常。全国到处一片红,三爷不得不有所表示。大伙也都理解三爷的心情,不拿这种事当回事,邻里间该怎么往来还是照常往来。为这事,住在三里外的大队长没少批评他,但看到他带领屯里人勤劳苦干,邻里和睦,大人孩子比别的屯子生活的好,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去了。

那一年吧!屯里的孤寡老人王爷爷生了病,三爷去二十里外的公社医院抓汤药,回来的时候,天黑路滑,走着走着一个不小心,掉到了崖下,磕破了鼻子摔破了脸,等想爬起来的功夫,才感到右腿没了知觉。屯里的人们左等右等不见他回来,料想三爷必定出了事,赶紧结伴打着手灯沿路寻找。半路上发现了正和孤狼对峙的三爷,大伙脊梁骨不由地冒出了冷汗,再晚些时间来到,三爷的小命怕就交代到荒郊野外了。

大伙七手八脚把三爷抬回家里,三奶一边擦拭着三爷腿上的血迹,一边回忆着三爷当时的处境,想想都有些后怕,又气恼又是心疼。三爷不以为然,反过来劝慰三奶:人心都是肉长的,都有老的时候,咱不管老人能推给谁?再说了,咱现在也是为人父母,得给孩子们做个榜样。

自那起,三爷就陂了一条腿。

三爷膝下一男一女,儿子当兵去了部队,姑娘在家上学,三爷每天依旧忙着屯里的大事小情,照顾着每一家的冷冷暖暖。直到有一天,儿子所在部队首长,突然出现在三爷家中,他才知道儿子为了保护新兵的生命,挺身而出,在抛出手榴弹的刹那间,自己也随着爆炸声光荣牺牲了。三爷没有被失去儿子的悲痛压垮,反而更坚强了。他抹了一把流满脸颊的泪水,心里佩服着儿子的勇敢:儿子,好样的,不愧是咱山东汉子的后代,你没有给爸爸脸上抹黑,死的其所,死的光荣。

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三爷觉得年事已高,工作起来力不从心了,才向镇党委递交了辞职书。三爷虽然辞去了村书记职务,但他没有丢下书记的职责,闲来无事,总会拄着拐杖到处走走,看到谁家的庄稼该施肥了,谁家的田里该拔草了,他都一一前去告知。屯子里的人们觉得,有三爷守在身边,日子过得踏实,心里感到安慰。

女儿多次要接三爷去城里安度晚年,都被他摇头拒绝,他总说:离不开劳动了几十年的黑土地,离不了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众乡亲。这里留有他的足迹,这里飘荡着他的笑声。在这里,三爷找到了人生的乐趣,找到了生命的归宿。这里虽说是他的第二故乡,但也是他心中割舍不掉的根。

九十年代后期,三爷总算闭上了那双疲惫的眼睛。

那一年,三爷正好九十岁。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顺心书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雪飘舞在2006点评:

朴实文笔,无奇故事,却把一个淳朴善良汉子形象勾勒栩栩如生。
不错的小说,推出共赏了!(标题多余的字给你删了)期待你的更多佳作。

文章评论共[7]个
雪飘舞在2006-评论

问好朋友!at:2009年05月24日 早上8:58

顺心书生-回复谢谢,请多指点,请茶 at:2009年05月24日 中午1:33

高山舞者1-评论

问好!欣赏了!at:2009年05月24日 上午10:08

enetplok-评论

欣赏,问候中......at:2009年05月24日 上午11:23

竹海-评论

朴实来自生活的真实,很多故事体现在无奇和平凡的生活中,更能展现它淳朴和亲切的美!at:2009年05月24日 中午1:34

白云1-评论

朴实文笔,无奇故事at:2009年05月24日 下午3:28

一泓清水-评论

文字朴实,人物形象生动饱满。问好朋友!at:2009年05月24日 下午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