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读诗札记(一)柴立中

发表于-2009年05月24日 下午3:44评论-4条

暇日无心,赏玩古诗,随录感触,聊当著述。用供同好,兼答文友。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赏析:

首句作为女性,先向男子发问,并无小家拘束之态。问而非名,不可谓越礼。次句不管人答否,先就所问而答人,自明出处,释人戒心,是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良法,可以拉近彼此之间原本隔膜的距离,无唐突之失,有亲近之实。三四句明借问之由:我们虽只擦肩而过,但或恐是同乡,盖“远亲不如近邻”,汝虽非吾亲戚,而同乡关系,远比亲戚更重要也。

一二句化陌生为亲近,三四句化冷漠为温暖,全诗体现了人间的善良温情,较诸西人“他人即地狱”,岂可以道里计哉?“他人即地狱”,症结在不主动与他人结识,自恋自大,若果先能自暴心曲,将心换心,必获他人之心也。

人是孤独的动物,但又有着群居的渴望。弗罗姆《爱的艺术》提出克服孤寂感的办法有三:一为与他人保持同一模式,二是纵欲,三是创造性的劳动。三法中,第三种较有效,但仅为“自了汉”,使自己不空虚而已。能够在人间与他人和睦相处,感着人生的幸福,不仅仅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就足够的,更重要的是融入人群之中,走进他人内心,使人不再是陌生人,从而感觉人间的爱与温暖,克服孤独感与荒诞感。吾儒以“仁”为道德之首,强调的是“爱”。没有爱,人间就沦为了荒漠。此诗正是“造爱”之良方也。而主动亲近陌生人,又是把握生活,实践爱情的要素。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赏析:

寻隐者而不遇,问其童子,童子不在茅庐之中,而在“松下”,其自由嬉戏之状可知。“童子”非隐者之奴,乃其弟子,则人与人之平等关系可知。师所为之事,不是卖菜,不是干谒,乃采药救人,或者自救,其超凡脱俗又可知。隐于深山,知在此而不能觅,恍若神龙,见首不见尾,可望不可及又可知。其人之仙风道骨,不待言而自见。

古有仙游诗,皆用力太过,如郭璞之作。即太白求仙,亦未尝梦见。此诗妙在平平道来,自然脱俗。地仙生活,平凡人生中隐藏的诗意如见,西人所谓“诗意地栖息”,不外是也。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赏析:

首联说,水槛距离城有一段路程,宽敞明亮;因为周围没有村庄,视野不受阻碍,看得很远。颔联说江水澄澈,无风不浪,所以显得两岸开阔;花本早发晚谢,却因为树的幽,反衬出晚来花多。二联“赊”“少”“多”三字下得很妙,这是另一问题,这里不去讨论它。颈联最为名句,理由有二:一是写景如画,游鱼踊跃出水之态,燕子迎风斜飞之姿,有如摄影机所取。二是看似客观写景,实则以我观物,物具我态。罗丹所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光。作者因有“发现的眼光”才能写出自在闲适之景来,情景交融,达到借景抒情之极致。尾联对比十万户与两三家,写出水槛的独特之处——既不嘈杂,又不死寂;既不繁华,又不冷清。蛰居于此,兼得山林之趣与市井之乐。这种处所,与陶渊明“暧暧远人村”是一样的,进可入市,退可出世,两得其中,体现了儒家所追求的“中和之美”。

“中和”即中庸平和的意思。向来解“中庸”为二一添作五,实在是天大的误会。《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又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说:“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中庸”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指事物间的那种变动不居而又相互和谐的关系。比如臣要忠于君,但光是臣子尽忠,臣子会受不了,所以要求君也要“仁”( 孔子所谓“爱人”,爱人即爱民之意)。父母对子女要“慈”,子女对父母要“孝”,君臣父子之间才能维持着一种稳定的和谐对等关系。孔子说:“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孔孟的处世之方,与他们的审美思想是一致的。后来,经了汉儒的改篡,定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种平衡关系便被打破了,儒教也因此成为皇家的独裁统治工具。

杜甫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儒家忠臣信念,所追求的美学标准,就是“中和”,是恬淡,是闲适,是朴茂。此诗第三联所写之景,既不苦雨,又不旱晴;既不风狂,又不气闷。第四联既不近城,又不远村,进城居乡,随心所欲,随时为变。所选择的景物,体现了中庸平和的意思。他的其他诗,也显示了他的美学追求,如“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十二首》)既讲求清新俊逸,又讲求刻苦锤炼,把自然朴拙与工巧绘饰集合起来。在意境的营造上,则是闲适恬淡的美,如“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狂夫》)“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卜居》)“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田舍》)“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绝句漫兴九首》)等,其写人写景,都是从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相互的关系比较中流露出和谐来。此外,《客至》云: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江村》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其对物质的淡泊,与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的思想是一致的;而人与物的和谐关系,是“民吾同胞,物我与也”(宋张载语)的“天人合一”精神的具体反映。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赏析:

首联“万物静观皆自得”,来自内在的修养,是客至而乐的先决条件。颔联写礼遇之尊,生动地诠释了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颈联写家贫物薄,但菜无兼味,不生其遇客之愧;杯无“茅台”,不害其待客之乐(原因在于尾联所说),所谓“千里鹅毛,礼轻情重”是也。尾联写主随客便,生动地展示了待客之道——舍己从人的真爱。而忙碌一天(或几天),不苦有乐,事毕之后,尚还有此精神的创造(诗歌),安在其怕与人相处哉?若与任何人相处,都能如此,可谓“得其所哉”矣。待客之道,核心是“无我”“无私”。邻家老头,可能很脏很臭,故须征得客人的意见,才可以邀请,是真关爱客人;而随呼随到,又可以看出诗人与邻居亲如一家的密切关系。

同师曰朋,“朋”大约相当于今天说的熟人、同学,对熟人尚且能泯除我相,舍己而从,对更亲近者就不用多说了。有此博爱之心的杜甫,方能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宏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柴立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美泉点评:

对几首古诗的解析独到、精辟。欣赏朋友的文字功底。
文章如果仅就其中一首进行更深层次的解析,也许会更好些。浅见,供朋友参考。

文章评论共[4]个
美泉-评论

朋友的文笔不错。该类文章,建议你去看看“没有尾巴的鱼”写的散文。问好朋友!at:2009年05月24日 下午5:12

姜铭亮-评论

问候朋友,欢迎你来我的小屋at:2009年05月24日 晚上10:24

柴立中-回复本为教学讲义,为答朋友,聊以凑数,见笑方家,在所不免。谢关注! at:2009年05月24日 晚上11:12

草木蓝心-评论

赏析独到,文笔简练。尤欣赏前两首之赏析,简约而蕴藉,有味道。at:2009年05月25日 下午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