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探红楼(36):《梦稿本》解“茗烟”改名之谜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一、 用《梦稿本》破解《红楼梦》中的谜
如此积极地考证《梦稿本》是曹雪芹的手稿,到底有没有实际价值?笔者是从事工科行业的,本能就特别重视实际意义。光有理论价值,没有实际价值的行为和研究是没有意义的,白费时间和精力。
那么,探讨《梦稿本》是曹雪芹的原稿,有何实际意义呢?
国内外红学界对《红楼梦》中人物的研究和考证,一百多年来花了几乎全部的精力,文章和著作连篇累牍;对贾府是不是一败涂地,林黛玉和薛宝钗到底是怎么死的,贾宝玉是否同史湘云结婚,贾宝玉是不是贫困到依靠拾煤渣度日,袭人该不该再结婚等等津津乐道;而对《红楼梦》的创作内容,各手抄本之间显著差异产生的真正原因、《红楼梦》的写作过程、内容的变化、《红楼梦》版本的种类和哪个版本是最终的原著、哪些是《红楼梦》的伪本、《红楼梦》的发行和推广等等、这些同《红楼梦》创作有直接关系的重大问题,则很少研究。仅仅简单地归结为:由于各抄写者的改动,特别是高鹗的大势修改《红楼梦》,而导致《红楼梦》的面目全非。笔者认为,利用《梦稿本》这部曹雪芹的手稿,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对目前红学研究中的疑难和死结,也可提供破译的线索。
下面主要探讨贾宝玉的近身书童茗烟名字的演化。
二、 茗烟和焙茗在各版本中的现状
在《红楼梦》的全书中,茗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焙茗”。在有些回目里,是“茗烟”;在另外一些回目里,又变成“焙茗”。至今对书童名字的矛盾,猜测重重,说法不一。文章[8]提出:作者就是要把茗烟、焙茗改来改去,以引起读书人注意,探索究竟。文章[9]认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分5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焙茗。以后4个阶段叫茗烟。胡文斌先生根据这两个名字出现的顺序,认为他原来叫茗烟,后来改名焙茗,再后来又恢复为茗烟。而周汝昌先生根据曹雪芹对小厮命名的规律:动词+名词,则认为书童原来叫焙茗,作者后来将他改名成茗烟[10]。
笔者觉得:要探讨书童的名字变化,首先需要弄清目前各种《红楼梦》抄本和印本中,对书童命名的现状;在这个前提未弄清楚以前,所有的议论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表1是笔者对这两个名字在主要抄本和印本中出现情况的统计结果。
从表中的统计可以看出四个规律:
(1)在第24回以前,所有版本都使用“茗烟”这个名字。仅《郑残本》例外,这是伪造者不知道曹雪芹对书童名称改变的规律而胡乱写出来的[1]。
(2)第24回至第120回,程甲本、程乙本、红楼梦(三家评本)、红楼梦[11、13、14]一律采用“焙茗”。显然,三家坪本以及近代的版本都是按照“程氏版本”书写的。
(3)“前80回版本”的情况,有3种:
a,第24回以前为“茗烟”,24~34回为焙茗,38~80回为茗烟,如庚辰本、舒序本、甲戌本、己卯本、戚序本、蒙府本、红楼梦(俞平伯校)、脂本石头(郑庆山校)。实际上都是按照《庚辰本》写出的;
b,第24回以前叫“茗烟”,以后都叫“焙茗”,如程甲本、程乙本、红楼梦[11、13、14];
c,各回都叫“茗烟”,如甲辰本、列藏本、红楼梦(蔡义江校)、红楼梦(周汝昌校)。
(4)共同的规律是:在第24回以前,都叫茗烟,第81回之后,都叫焙茗;在第24至81回之间,存在分歧。由此可见,并不存在茗烟和焙茗这两个名字来回改变的同一规律,只有以上三种改变形式。
表1 茗烟和焙茗在各《红楼梦》版本中出现的回目
回 目 9~24 24~34 38~80 81~119 28 34 39 43 80 81 84
甲戌本 × 茗烟 焙茗 - - - -
舒序本 × 茗烟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茗烟 - -
己卯本 × 茗烟 焙茗 茗烟 — 焙茗 茗烟 茗烟 茗烟
庚辰本 茗烟 焙茗 茗烟 焙茗 焙茗 茗烟 茗烟 茗烟
甲辰本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列藏本 ×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戚序本 × 茗烟 焙茗 茗烟 焙茗 焙茗 茗烟 茗烟 茗烟
蒙府本 × 茗烟 焙茗 茗烟 焙茗 茗烟 焙茗 茗烟 茗烟 茗烟 焙茗 焙茗
程甲本 茗烟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程乙本 茗烟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红楼梦(俞平伯校) 茗烟 焙茗 茗烟 焙茗 焙茗 焙茗 茗烟 茗烟 茗烟 焙茗 焙茗
红楼梦(三家评本) 茗烟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红楼梦(蔡义江校)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红楼梦(周汝昌校)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茗烟
脂本石头(郑庆山校) 茗烟 焙茗 茗烟 焙茗 焙茗 焙茗 茗烟 茗烟 茗烟 焙茗 焙茗
红楼梦[13] 茗烟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红楼梦[14] 茗烟 茗烟 焙茗 焙茗 茗烟 茗烟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红楼梦[15] 茗烟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红楼梦[16] 茗烟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焙茗
三、 从《梦稿本》中寻找线索
欲弄清以上的问题,需要查看《梦稿本》——这部曹雪芹著《红楼梦》的手稿本。
1)以前已经提到,在《梦稿本》的第24回第5页前半页上,对茗烟为何要改名,曹雪芹曾经作了明确的交代。现将相关内容打字出来如下:
贾芸[[进入院内]](在他身边), 把脚一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
[[众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贾芸进入房内, 便坐在椅子上问:
“宝二爷没下来?”焙茗道:“今儿总没下来”]]。(茗烟回头看见是贾芸,
便笑道:“你芸二爷吓我一跳。”又笑说:“我不要茗烟了,我们的宝二爷说,
烟字不好,改为叫焙茗了,二爷明日只叫我焙茗罢。”贾芸笑着走进房就坐下,
问:“宝二爷下来没有?”焙茗道:“今日总没下来。)二爷说什么,我替你哨
探哨探去。”说着,便出去了……贾芸见了茗烟,也就赶了出来,问怎么样。
茗烟道:“等了这一日,也没个人儿过来。这就是宝二爷房里的。好姑娘,你进
去带个信儿,就说廊上的二爷来了。”
带双方括号[[ ]]的、灰色方框中的黑体字是涂抹掉的文字,( )中的黑体字是用来取代它的新文字。“新添加的文字”说:贾宝玉嫌“茗烟”不好,而把他改名为“焙茗”。这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这个书童称呼的书写原则。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是第一次誊清稿,所以名字都是“茗烟”;在第二次修改时,虽然增加了上面的名字变动说明,但“此说明”之后的名字未作改动,依旧是“茗烟”。可见曹雪芹的习惯是:对原稿和第一次修改稿上的“茗烟”,不特意去涂改,而保持原稿的原始状态。
2)《梦稿本》的第39回第5页前半页为誊清稿,
底稿上全部采用“茗烟”,而一处新增加的文字中,则是“焙茗”。打字出来如下:
着茗烟先去踏个明白,回来再作主意……那茗烟走后,到日落
才(见焙茗兴兴头头的回来了)。
与上面相同,圆括弧( )中的黑体字是修改时新增的。可见,在第二次修改时,新增加的名字,曹雪芹则使用新名字“焙茗”;但对第一次誊清稿上的“茗烟”,仍然不进行改动。
按照上面的规律,可以比较容易地解释下列两个问题:
1)由于在刻印“程高版本”之前,高鹗曾经看过杨继振提供给他的《梦稿本》[7]。知道曹雪芹的书童名字书写的原则,因此,不管原稿怎么写,一律采取:在“第24回”以前,叫“茗烟”;以后,则称“焙茗”。
2)《甲辰本》在“前80回”都使用“茗烟”,是因为《甲辰本》属于第一次修改稿,所以全部都写成“茗烟”。
那么,为什么在庚辰本等9种抄本中书童名字出现“茗烟-焙茗-茗烟”的规律呢?除了这个难题外,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蔡义江点校的《红楼梦》,120回全部都是一个名字“茗烟”。
四、 对书童名称上两个难题的解释
在解释这两个难题前,首先看看《梦稿本》的书写:在第24~80回中,出现书童名字的地方有第24、28、33、34、39、41、43、66、80等9回,除了第39回外,全部都是“茗烟”。上面曾经提到,在第39回出现“焙茗”,是因为它是在第二次修改时新写出的。这就是说,凡是原始稿和第一次修改稿,都写成“茗烟”;二次修改时,新添加到文字中,才写成“焙茗”。
《庚辰本》是曹家对外发行的原始稿,理应和《甲辰本》一样,全部使用“茗烟”这个名字,为什么会在第24回出现“焙茗”,而在第39回之后又变成“茗烟”呢?笔者认为它与《庚辰本》的成书过程有关。曹雪芹向外征求意见和批语的版本是《庚辰本》(暂时使用这个目前通用的名称),但80回《石头记》送出后,曹雪芹就开始从事在《庚辰本》的初始底稿上进行第一次修改。并且,把第一次修改稿按照一定的规格、正楷誊抄在线装本上,要其妻子以“脂砚斋”名义书写批语。这就是《甲辰本》的前身。
曹雪芹对《庚辰本》的初始底本进行第二次修改时,在第24回上,写明了对书童名称书写的原则。这时,担任回收征求意见的家人(可能是曹天佑)把收到的第1至38回的返回书稿交给了曹雪芹。曹雪芹便将第24、28、33、和34回上有“茗烟”的正楷书稿,改成“焙茗”。因他对亲友书写的批语不满意,因而令脂砚斋补写评语。以后,曹雪芹致力于完成《后40回红楼梦》到写作;首先是对《前80回石头记》(在《甲辰本》上)从事第二次修改,不再过问《庚辰本》书稿的具体发行。
由于在《石头记》审阅和传抄的过程中,发展成:庙市的有些书摊老板手抄出售《石头记》,二三十两银子一部;引起其他书摊老板的兴趣,寻找《石头记》的母本。在这种形式下,当《庚辰本》的外传书稿全部收回(缺失第64和67回),并由脂砚斋写完批语后,装订成八册,到庙市发行。详情请看拙文[6]。
之所以说,曹雪芹对第一次收回的《石头记》——《庚辰本》只修改了第24至38回中的书童名称,未改动其它内容,其根据是:(1)第17和18回保持初始的合并成一回的状态;(2)猥词未作任何修改,不像《甲辰本》,修改了部分不洁文字;(3)第64和67回没有正楷书写稿,也不补抄,任由它缺失。
这样一来就解释了:为何《庚辰本》中会出现“茗烟-焙茗-茗烟”的书写现象。第24~34回,是曹雪芹将“茗烟”改成“焙茗”;以后收回的书稿,曹雪芹没有过问或者忘记了更改书童名字,因而仍旧照抄原来的“茗烟”。
由此可见,这是《庚辰本》的特有现象;居然在舒序本、甲戌本、己卯本、戚序本、蒙府本等5个古本中,都保留此特有现象;这就旁证了,这些古本都是以《庚辰本》为底本伪造的。
最难解释的是蔡义江先生校对的《红楼梦》,120回全部都是一个名字“茗烟”。不知蔡先生是不是取自一个古本?现在假定是按照一个古本排印的,那么,是不是能够说:这个版本是曹雪芹创作的“120回红楼梦”的初稿呢?(因为前面已经讲到,曹雪芹在第二次修改时,才将“茗烟”改为“焙茗”)。这种解释虽然最简单和容易令人接受,可惜与小说的内容不符。如果它是曹雪芹的最初原稿版本,那么它的“后40回”的内容应该最少,应与《梦稿本》上的原稿或一次修改稿相同。笔者核对了第81、82、83、84、88、97、113、119和120回的六种版本[程甲本、程乙本、蒙府本、红楼梦(俞平伯校)、脂本石头(郑庆山校)和红楼梦(蔡义江校)],它们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属于二和三次修改版本;在“后40回”中,没有原稿版本和一次修改版本,也未发现蔡义江的《红楼梦》在“后40回”的内容比其它五种版本少。这一悬案只好留给拙文[15]探讨。
参考资料(检索互联网)
[1] 安晓玲:新探红楼(28):被随意涂改的郑残本
[6] 安晓玲:新探《红楼梦》快报(48):《红楼梦》推广策略的探讨(待发表)
[7] 范宁: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 跋
[8] 二十四笔:“茗烟”考,红楼品茗,红楼文库, 2007。
[9] 土默热:从焙茗改名茗烟看红楼故事的创作次序,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7。
[10] 展静:析王熙凤重名和茗烟改名,红楼品茗,红楼文库, 2008。
[1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
[12] 红楼梦(中英对照),杨宪道、戴可迭译,外文出版社。
[13]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古木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4] 曹雪芹:红楼梦(司马师、钟离极、林辰校点),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
[15] 安晓玲: 新探红楼(43):《红楼梦》(蔡义江校)的轶事,(待发表)
-全文完-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