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之美,不在其声而在其韵。这韵不仅仅是旋律动听优美,给予人赏心悦目之感,同时更是用心静静聆听之中,忘却自我的存在,整个灵魂无形中被那旋律诱惑、牵引、感召,完全的相融与沉浸于音乐营造的氛围与场景中,触及到聆听者内心深处最柔软与细腻部位,产生心灵的共鸣与震动。
倘若说语言有国籍、地域、方言之分,造成勾通与感受上的距离与陌生的话,那么音乐作为一种旋律的存在,它是心灵之语的交流与感应,是人类的最佳排档,不受太多限制依然能形成相通相融。无论什么音乐,无论源自何方,当一个个灵巧的音符,串联流淌凝结而成美妙之音,飘荡于聆听者的耳畔,都有所感、所思、所获。
我五音不全,却不能因此扼杀我随意哼哼中收获一份快乐。我乐谱不分,却不能因此就否定我对旋律的享受。
喜欢在闲暇或静夜里,轻轻的放一曲自己最喜爱的音乐,静静聆听里独自陶醉其中。伴随悠悠音韵,心绪刹那间便随着音乐起伏节奏而舒展开来,一颗心开始苏醒变得安静。冥冥之中,我的身边世界便融飘逸着一个个跳跃着的音符,在我的视野里轻盈的跳着舞。只要我随便一伸手,就能握住无数个的音符,捧于手心轻轻一开启,一缕最动听、美妙的声音便刹那回旋于耳际。
不同的音乐,自有其独特之处。不同的环境,又适合于不同的音乐。每一首音乐的创作与诞生,它都不可能是随意而生,而是表达着创作者的一份心情、需求、意愿,或者赋予着一种思想、情感、启示。
我一直认为,音乐的魅力所在,在于能打动一个人的心,而且也是一种内心的倾述,真实的触及聆听者的心思,给予一种享受、惬意、愉悦之感,安抚与慰藉着人的心灵,恰似一位知心的朋友,正与自己心与心的坦诚交流,情与情的激烈碰撞。
一曲经典的音乐,用心聆听里,起伏宕荡旋律的飘过的痕迹,就如自我心情变幻的轨迹。而音乐原本所要表达的意境,如此真实而贴近自己心思,融进于那音乐创造的氛围,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悄然把心绪与记忆的门窗开启,太多往事点滴,如幻灯似的浮现于眼,心情也随之变得若即若离,多了些诗意与梦幻,让人陶醉不止,回味无穷……
常言道:音乐能陶冶一个人情操,也能感染一个人的性情。这是真是假,我从来没有细想过,但我却无法否定,音乐在闲暇的日子里,充当着一个不可缺的心情元素,平淡的日子,因拥有音乐而变得丰富、充实、多彩。
聆听音乐,不但可以调节人的心情,甚至对于书写文字者,更多的却是给予一份灵感与触动。行行文字伴随心绪而跳跃,渐渐与音韵勾勒的场景靠近相融。冥冥之中,一个个文字,依稀化成一个个精灵,在旋律起伏中舞动,于是,文字因音乐的感染而变得丰富有韵。
音乐,借助于乐器表达其情、其意、其味、其韵。不同的乐器,对音乐定会奏出不同的弦音,刻画着不同的意境,给予人不同的感受与回味。
小提琴《梁祝》,让我们仿佛感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经典、浪漫、真情的爱情。二胡《二泉映月》,低沉回荡中,让我们仿佛看见流浪困苦的阿炳内心的困惑、渴望、郁闷;古筝《春江花月夜》,给予我们的却是诗意江南,杨柳岸、小桥流水、清风明月般的神往与美丽;锁呐《百鸟朝凤》,那旋律是何等的喜庆与欢快,让人心情刹那间愉悦激昂;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婉转、悠长,融着淡淡暖昧,那是爱的诱惑与甜蜜;马头琴悠扬、豪放的曲调,不知间把人带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倘若你真正的学会了享受音乐,那么你定会收获其乐无穷。就如一个饥渴的人,喝上一碗特意为自己烹制的心灵鸡汤。
不信,你试试学着用心聆听……
2009、05、25
-全文完-
▷ 进入依窗听风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