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的小街隐在闹市一角,钱钟书故居是无意撞入眼帘的,几分愧疚之情由然而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钱先生竟是一场没有预谋的邂逅。
白墙,黑瓦,斑驳的竹丝镶门,两侧的青石上“文采传希白,雄风劲射潮”十个大字苍劲有力,这是钱先生父亲国学大师钱基博老先生亲笔撰书,超群之才、浩然之气由此而生,钱老先生“诗书传家”的心志可见一斑。
推开咿呀的竹门,犹如开启了一扇时光之门,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越过高高的门槛,现实与梦想在瞬间重合,一位跨越世纪,饱经沧桑的老人用他充满智慧的双眼迎接每一位访者,与先生对视心生敬畏,平和慈祥的微笑、朴素醇和的神彩,显露出久经历练后的豁达,超然物外的洒脱,“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这副楹联将先虚怀若谷的品德表现得淋漓尽致,先生不愧中国“当代第一鸿儒”的美誉。
一股淡淡的奇香在周身萦绕,竟有了恍入禅境的玄妙,喧闹都市,繁杂心情顷刻间俱澄静清明了。我如虔诚的信徒踟蹰青砖黛瓦间,追寻昔日的痕迹,却只余芬芳仍在经年弥香。
踏着隔年的光阴再次跨过高高的门槛,六根顶梁圆木柱挑起了高耸的屋脊也挑起了百年风雨,此刻行走在历史的脊背上,拂去百年尘土置身那年那月,童真无邪仿若邻家小弟,悄悄惦起脚尖,可别惊扰了小睡消夏的母亲呵,绕开雕花木床,推开格子门,咿呀声呀可别惊醒了梅花树上的知了哟,终于放飞了压抑的脚步,先去喝一盏凉茶,方桌上井水浸润过的大口碗里是酽酽的茶水,稚嫩的双手捧起一个淡泊宁静的清凉境界。
伫立长长的走廊,精美雕花的格子窗半启着,书桌前少年如饥似渴饱览古今中外群书,钱先生涉猎广泛与博闻强记闻名中外,深受父辈“辄有当世意,试究古人篇”思想的熏陶,秉承“古抱不可存,长空有所思”的精神,冲破樊篱,在广阔空间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成就了先生文坛泰斗的美誉。
一缕阳光透过树的罅隙在天井的方砖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迹,随着清风的脚步轻盈的跳跃,茸茸的青苔在砖缝中漫延开来,简单淳朴的生命见证这儿的繁华和落寞,岁月变迁故事却已亘古不变。
跨上三级台阶,“绳武堂”的匾额下,是谁许下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月下老人早系上了红丝线,一边是幽默睿智的才子,一边是博学美丽的才女,风雨相伴几十载,此间的艰辛岂是后人臆想中的罗曼蒂克所能涵盖,钱先生一生经历坎坷,杨绛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始终以豁达淡然的心态陪伴着他,而钱先生亦是用手中的笔和文字定义了全部的幸福。《围城》于今天已是一部妇孺皆知不朽巨著,当初却是钱先生写出一段,讲一段,两人会意间忍俊不禁大笑,钱先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出炉的。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平凡的生活才是厚重感情的基底,爱情如禅不可说,说不得,一说便错,生活的诗意就是陪着你慢慢变老的过程,看着青春在发端在眼中消逝而爱却已如根深蒂固的树散开了广袤的枝叶。当钱先生和他们的爱女先后离去,孤独的杨绛先生留下这么一段话:“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注定这是一段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佳话,堪比先生任何一部传世巨作。
走在光阴交替中,心灵经历了一场洗礼,云烟渐散处一抹澄蓝如利剑挑破阴霾,徐徐关上历史的门,只需用心记录下这个夏初的围城光阴。
-全文完-
▷ 进入凌晨醒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