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清荷雅韵]纸香千年美丽的马蹄声

发表于-2009年06月03日 下午3:33评论-12条

【1】1937年12月底。南京。

雪晴。天,蓝得诡异。月色冷冷地,照着一屋连一屋一街连一街的白。除了沉寂,就只有死亡的气味在四处游荡。

一个人从一片沉重的暗影中走出,身着和服,腰悬长刀,面无表情。雪在他的脚下嚓嚓地响。

嚓,嚓,嚓。他一路走着,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前方是一片朦朦的迷雾,月光和目光都穿不透的迷雾。他的脚边,时不时出现一具具蜷曲的尸体,冷硬得有如这冻住了天地的严冬。

突然,他停下了。他的脚边,有一具孩子的尸体。

他蹲下,呆呆地看那张孩子的脸。那张脸上,有一个微笑,凝固了。是初绽的花蕾突遇严霜,是童稚的天真灿烂撞上了残忍与兽性,一瞬间,就窒息了,凝固了。

他的目光停在孩子手中攥着的一张白纸上。他小心地掰开孩子的手指,取下那白纸,展开,那上面黑黑的墨迹是一首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他双手捧纸,慢慢地,让它蒙上自己的脸。似乎,他是在贪婪地嗅着那纸香与墨香。

他站起来,抬头久久地望着天空。天空,冻得有些发紫。极远的天边,现出几颗星来,瑟索着。

突然,他口中发出有如狼嗥一般的声音。

突然,他泪流满面。月光照着他脸上的泪,竟幻出几丝诡异的蓝色与紫色。

而后,他口中喃喃,念着那李白的月光,月光里的故乡,一路往长江边走去,往江水中走去。

他渐渐地消失了,只剩了一片水,闪着圣洁月光的水,可以洗净一切污浊洗净一切罪恶洗净一切兽性的圣洁的水。

这是我在一部电视剧中看到的镜头,镜头里的人物是个日本浪人。看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那薄薄的轻轻的一张纸片,还有那满是童稚奶味的墨迹,一定在散发着一缕清香,我嗅到了,那个日本人也一定嗅到了。那是联接着华夏乃至人类数千年文明的一缕清香,只在一瞬间,涮洗了他的灵魂,漂白了他的世界,让他回归圣洁,回归属于人性的永远的故乡。

纸香缭绕。纸香千年。我终于明白,千年以来,竟是它,在默默地擦拭着这个世界的伤口,引领着人类望向远处的目光。

【2】我时常想,纸轻,墨迹轻;而人生重,社会重,历史重,文明重。我们的先人们,竟是以一种怎样的智慧,把这至轻与至重的关系,融合得如此圆满,如此让人感动。

以前,看过袖里乾坤,那是世俗的把戏;读过壶里乾坤,那是避世的虚无。只有纸里乾坤,才是真实的,真实得可触可摸,可闻可嗅,可感可叹。时间可以让一切悄然无声地死去,而薄薄的一片纸,却可以让一切又轰轰烈烈地复活;时间可以让一切发黄变黑生霉,而淡淡的一缕纸香,却可以将其干净地抹去,只留下一片清纯!

一纸乾坤!一纸而载乾坤,一纸而洗乾坤!当我们每一次捧读新的书册,每一次举笔挥毫,每一次沐浴清纯纸香的时候,能不为这种伟大的神奇而感动么!

当然,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文明的最早承载物并不是纸,而是泥板,是木板,是石板,是羊皮,是竹简,等等。在这诸多的物品中,我们的先人们选择了竹。而我一直就固执地以为,这是最具智慧与灵性的选择!

竹简并不轻。若在春秋战国时期,一部稍长点的书,就能压得一头健壮的牛出汗。然而,竹却是纸的母亲,是造纸的上好原料之一。我知道竹不是人们发现的最早的造纸原料,可我总在发一些痴想。我想,我们的先人中,无数的蔡伦们,他们在展简阅读时,一定为那些书籍的笨重不便携带烦恼过,也一定为自己文思泉涌时,却没有称手的书写工具让他们尽情挥洒而发愁过。是的,几片窄小的简片,如何能够让那么多的情思,那么多的体味感悟,那么多的治国良策,在其中自在驰骋酣畅淋漓呢!于是,那个时候,手中竹简上那细密的纹路,从细密纹路中散出的淡淡的香味,一定给过他们以神秘的昭示吧。于是,多少次日思夜想之后,多少次碾捶捣压之后,在一个晨光熹微的清早,一张光泽细腻、薄如蝉翼的纸,赫然出现了!就如那缕晨光驱散了黑暗一样,它照亮了这个世界上所有追逐文明圣火的眼睛。

于是,中国的文人们,深深地爱上了竹,爱得执着,爱得痴迷,甚至爱得有几许狂热。当他们展开同样喜爱的宣纸时,总要爱上那清纯、淡雅、挺直的身影。与其说他们在展现和赞许一种德操,一种精神,还不如说他们在发自内心地讴歌和推崇神圣的文明!

的确,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人,比中国文人们对竹的感情更深。因此,中国的竹画也最多。当我欣赏着一幅幅灵动雅致透着清纯芬芳的竹画时,总在想,竹与纸是母子血缘,是骨肉亲情,于是,中国人爱在纸上画竹不是偶然;中国人最早选择竹作为文明的承载物不是偶然;中国人最早发明纸不是偶然;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而且是所有古文明中唯一千年传承不衰并继续在哺育子孙的文明,这也绝不是偶然!

我的眼前,突地晃出故乡老屋后的那片竹林来。那片竹林,培养了我从小对竹的感情。小的时候,我常喜欢一个人跑到屋后的竹林去玩。竹林里有许多有趣的物事。一只小兔瞪着亮亮的眼睛朝我看,然后箭一般跑开,闪眼就消失在竹林深处。一只小竹鸡在用爪子扒着厚厚的竹叶觅食,吓她一下,她便将头钻进一丛草里,那个小尾巴却露在外面。蚯吲全都肥大,比蜗牛还笨。蟋蟀却都是膀大腰圆的英雄……

老屋后的那片竹林,让我有机会从小就能细致地观察竹。那一杆杆修直挺拔临风玉立的翠竹,通身嫩绿或深绿,光滑润泽得不参一丝杂色。将其剖开,鲜亮的明黄铺展一身细密的纹路,纹路里渗出丝丝清甜的淡香。无怪乎,后来让我崇敬有加的纸,也是这般鲜亮的颜色和清甜的淡香。

很是遗憾,好多年了,住在喧嚣的闹市,几乎很少有缘碰上一两丛翠竹。纸倒是满街都是,但全是花花绿绿,放眼望去,竟极少见到那清纯的明黄与洁白,像演员涂了妆的脸,像这个世界,不真实!

忽然怀念起一种菜来,叫清炒小笋。记得小时候,每到仲春时节,奶奶总会在屋后的竹林里摘些小小的嫩笋当菜吃。清炒小笋,色泽明黄,入口清新,香溢颊齿。那是个家中经常断粮的艰难年月,吃笋的时候,奶奶常说,天天有竹笋吃,就像是神仙,可惜不能多吃。我问为什么,奶奶说,竹是有魂的,不能随意糟蹋。

竹是有魂的!这的确神奇。我后来想,竹成了纸,纸承载着至圣至大的文明。自然之魂与人类圣洁的灵魂竟是如此一脉相承,息息相通。如今,当我有机会吃上可口的清炒小笋时,不能不怀着一种诚惶诚恐的恭敬。

【3】另一种我非常熟悉的造纸原料是茅草杆。

茅草是一种命贱的植物,生命力极强,只要给它一点土,它就疯长。在故乡,有些山坡成片成片地被它霸占,竟然不长一棵树。秋天的时候,茅叶枯了,茅杆顶端都擎着一蓬雪白的绒絮,满山满山地在风中招摇,活似满眼瑟瑟的芦花。那景象极美,现在有时想起,竟觉有几分古典的凄迷。

其实,起初我对茅草这东西并没有什么好感。平日里,它除了给牛做草料吃,似乎就再也没有别的用处。另外,它细长如刀的叶子两缘,密密地长着锯齿样的细刺,常把靠近它的人弄得伤痕累累。被它划过,似痛似痒,亦痛亦痒,那感觉,留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

知道茅杆是一种造纸原料,还是小学毕业要上初中的时候。上初中要交学费,家里没有钱,父母便叫我自己去山上砍茅杆,到镇上去卖钱。那时候,县里造纸厂来人在镇上大量收购这东西,三毛钱一斤,这在当时算是很不错的价钱。

于是,那一年的几乎整个暑假,我天天上山砍茅杆。天天陪我去的,还有东屋的梨花。梨花是除我之外,村里另一个考上了初中家里让她去读的孩子。那年月村里人都穷得厉害,一般的孩子读完小学,识得了几个字,家里就都让他们在家帮着干活了。像我和梨花能够继续读书,实在是非常幸运的。

记得我们砍茅杆的最后一天,梨花的右手拇指被茅草叶划了很深一个口子,流了很多血。看着血流不止忍痛含泪的梨花,我急忙扯了一茎茅草的嫩叶,放在嘴里嚼烂,然后捂在梨花的伤口上。说来也是奇事,血居然被我止住了,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以为茅草叶是世上最好的止血药。在给梨花用破布条包伤口时,我看见泪在她的眼里转圈圈,但始终没有流出来。

那一天,我们到镇上卖了茅杆,回来的路上把很多天来卖的钱加起来算了算。我们都已积攒了二十多块,足够一个学期的学费了。

我们坐在小溪边歇息。我用小石块在水上打水漂玩,那在水面跳跃的小石块,就如当时我欢快舞动的少年的心。

突然,我看见梨花坐在那儿落泪。我吃惊,忙去问她。她用水洗把脸,笑了,说,想起过几天能到镇上读书,高兴呢。她笑得很灿烂,很漂亮。

后来,为读书,为工作,我在许多地方辗转。然而不管在哪里,我都会经常想起那件往事。我常想,如今在家乡,牛都吃饲料了,一般情况下,茅草这东西已没有人愿意去碰它。然而正是这种命贱被人已经差不多遗忘的植物,却在一个时期内,扶助两个乡村少年走过了一段追逐文明的艰难路程。

那么,我又想,茅草,纸,书,读书,文明,追逐文明的人,这些之间,一定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吧。

【4】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纸,是在读小学以前,五岁左右吧,应该是刚刚记事的时候。

那时候,隔一两个月,村里会来一个老头,挑着一担子东西卖。有小孩子爱吃的糖,女人们用的针线,等等。村里没现钱的人,也可以拿些东西先卖给老头,然后换回自己想要的物品。老头收的东西很杂,各种山货药材什么的,他全要。

记得那年夏秋之交,老头来了,我把屋前那蓬蓖麻树上结的籽全摘下来卖给他,足足有两衣袋。老头拿个小秤称了称,说值一毛钱,可以买三颗水果糖或十张信纸,问我要糖还是要纸。

别小看三颗水果糖,在那个年月,它们的香甜,对一个闭塞乡村孩子所具有的诱惑力,现在的人们怕是难以想象。但不知为什么,那一次,我居然咬牙要了纸!

捧着那十张洁白的纸,嗅着淡淡的纸香,我居然觉出了水果糖的清甜,小小的心中满是温暖与幸福,那种奇妙的感觉,很多年都难以忘怀。

大人们收工回来后,我把那十张纸交给了母亲,母亲竟像一个孩子一样笑了。吃过夜饭点上灯,母亲不知从哪里翻出一小瓶墨水和一支毛笔,在桌上铺开我买的纸,写上了几个字。母亲跟我说,那是我的名字。母亲还说,过两年,要送我上学,学字,读书,让我做一个文化人。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纸与文字的亲切与神奇。那个秋虫唧唧凉风瑟瑟的宁静的乡村夜晚,也一样亲切而神奇。

以后许多年,我始终都坚持努力把书读好。就算是在靠卖柴禾卖两只老母鸡下的鸡蛋为我凑学费的艰难日子,母亲都坚决不许我辍学。生在那个贫穷的乡村,几十年的风雨,我却能在纸香书香墨香的陪伴下走过,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忽然想起另一件事。小时候,逢年过节,祭神祭祖,见父亲每次都要在神龛或坟前烧化一些冥纸。冥纸用的是明黄的草纸,比较粗糙,都裁成长约五寸宽约三寸的长方形。那个时候,我弄不明白为什么要烧那些纸。有一次,我问父亲,是不是天上和地下的人们,也和我们一样,要用纸来写字。父亲回答说,那不是纸,是我们给神和先人的钱。对于这种说法,我有很多年都不能接受。

成年后,我一直在外地工作。年节时,我一般不插手焚香烧纸的事。但每年清明,回乡为先人扫墓却是一定要做的。山野墓地里,望着烧化冥纸飘起的缕缕白烟,我总会生出许多联想,想着天上地下是不是和人间一样,需要那些纸,离不开纸里书写的世界。

不知从哪年哪月开始,从商店里买来的冥纸都印成了人民币百元大钞的样子,这让我很有点不是味道。虽说祈望先人们在“阴间”也过得富裕些,这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我总在固执而可笑地想,将来,一定要交代自己的孩子,我百年之后,还是烧那明黄或洁白的纸,或者,烧书也行。

我想啊,在另一个世界的寂寞路途上,仍然有纸香墨香书香陪伴,那将是一件多么神奇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事!

2009、6、2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美丽的马蹄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喜欢这样的文字,在不经意的着墨中
赞扬了纸香墨香书香陪伴的幸福与幸运
也从中让我们感受到纸香千年的文化精神与震撼力量
纸如水轻,水能厚德载物;物非轻,文字承载的精神不轻
纸里乾坤,真实得可触可摸,可闻可嗅,可感可叹
千年悠悠,万古存留,有纸就能留住生命呵
薄薄的一片纸,却可以让一切又轰轰烈烈地复活
本文情感真挚,精神素朴,清雅高格

文章评论共[12]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主题活动的支持,好久不见老朋友,问好并请茶!at:2009年06月03日 晚上10:00

美丽的马蹄声-回复问好:) at:2009年06月04日 清晨7:43

梓菲-评论

外面热,菲菲想吃块——巧乐滋,嘻嘻,有吗?。。。。。at:2009年06月04日 上午10:03

美丽的马蹄声-回复有啊,呵呵,哄你开心呢:) at:2009年06月04日 下午6:13

美泉-评论

很耐读的文章,欣赏!at:2009年06月04日 上午11:41

美丽的马蹄声-回复谢了:) at:2009年06月04日 下午6:13

enetplok-评论

欣赏佳作,问候朋友!at:2009年06月04日 中午2:35

美丽的马蹄声-回复谢欣赏,问候:) at:2009年06月04日 下午6:14

淡然宁静-评论

1,你一定喝过山里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的凉水吧?那一剖为二的一半竹杆就直接送水到了你的嘴里。好清甜,有竹香味。2,茅草杆曾经狠狠地在我耳朵上亲吻了一口,那是小时候和嫂子上山给牛割这不小心给他沾了个便宜。谢谢你写出了我们山里人的这种城里人无法拥用的感受,好啊!at:2009年06月20日 晚上10:42

美丽的马蹄声-回复走到哪里,我还是个山里孩子------:) at:2009年11月22日 下午4:29

尖叫的咖啡-评论

学长,学长,没想到你还在这里。可是,你还会来吗……at:2009年09月03日 晚上10:15

美丽的马蹄声-回复会的。你在哪?你还好吗,我的朋友? at:2009年11月22日 下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