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曰:彼此同船相渡,那是前生五百年修来的缘。到底什么是缘分呢?字典上的说法是自然的机遇,什么又是“自然的机遇”呢?
《诗经?郑风》曰:“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或许这便可以定位为一份“自然的相遇”吧!人和人的相遇、相识、延续,看似偶然,有时也必然。倘若说偶然是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说服自己的答案的话,那么必然就可以借用佛家之言的“缘”。
我想,在世人的眼里,当人或事一旦与“缘”这词联系时,它给予我们的第一感觉与印象就是美好、幸福、快乐、充实。因为“缘”这词,在字典中注释是褒义而非贬义。
缘是什么?何为是缘?缘生又自何处?缘灭又为何而起?“缘”源自佛家之语,自然融着禅机与玄妙,有时还真的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费解与捉摸的,难以给予一个绝对标准的答案。
不遇,注定不可成缘。相遇,也非一定是缘。只有因相遇而学会用心珍惜,缘才给予人生岁月一份收获与享受。
是缘非缘,而在相遇的刹那间,是否一个冥冥之中的回眸,彼此为对方驻足停留,在对视微笑里,内心深处刹那间升腾起一缕颤动,印象之中留下一份美好,于延续之中体验到一份惬意、舒心、欣慰。
曾经有朋友疑惑问我:到底什么是缘呢?别人都说缘很美好,让人回味留恋的,我怎么一直没有感觉到缘的存在与体验呢?
我笑答: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缘,但我知道缘的基础与先决是什么?离开这基础与先决,注定无所谓缘,或者说根本无从谓之为“缘”。
朋友问:这基础与条件是什么?
我笑答:其实很简单的,就是存在过程中是否学会用心珍惜!
朋友笑了,我也笑了。我从朋友的表情中仿佛明白了些什么,或许笑相同但意相异吧。
朋友的话想想定有其理,一个人行走之中,细细一捉摸,谁能真正说出多少与自己有“缘”的人或事呢?太多的人,都如自己驻立在繁华的十字街头,面对茫茫人海中的来与去的人,刹那间擦肩而过不留痕。太多的事,经历无数而烙下清晰且不灭的又有多少呢?
人和人的聚与散,事与事的留与忘,一切看起来如此的自然又寻常。人生记忆的仓库,不可能是空虚的,或多或少需要一些人或事来填充与贮存。能保留于心间有痕有迹的,注定与自己有过一段往事与印象,或者说与自己有过一段缘。
缘生之时,就似不经意抬眼间,有一片流云飘过眼野,留下一个道美丽的投影。缘灭之时,就像风中那盏烛光,刹那间便熄灭了光影。
如果说相遇即缘,那这缘是肤浅的、表面的。缘是互体而非单体,是互动而非被动。相遇仅仅是缘的起点,而不是缘原本的内涵与本质。
天地之间,一个“缘”字如此神秘与玄妙,让人遐思无限想像无穷。一切世间事物因“缘”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俗话说:万事皆有因果,而非空穴来风。缘,就是因果存在而延续成演绎成的心景。“一切随缘”,这话听起来仿佛很淡定从容,其实也融着无奈与失落。什么叫随缘呢?缘的存在是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无形或有形的纽带牵连缔结的,如机会一样出现于你身边,你若不伸手握住它,而且用心去珍惜、把握、呵护,这缘也如昙花一现,于人感觉中根本不能谓之为缘的,这又何谈什么随缘呢?
用心珍惜,不仅仅只是一种外在有形的方式与形态,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一种触动与想法,通过一些言行来表达着内心。一切言行脱离内心思想与意识,那么只能说是虚幻与虚伪了,如此言行,又何来演绎美好的缘呢?
佛家所谓的“缘”,我认为应该定位为存在过程中是否彼此珍惜,因珍惜而形成美好的感觉与体验。
缘生缘灭,那仅仅是结局而不是过程。只要因缘存在的日子里,用心珍惜过、把握过、呵护过,一个人内心深处真正收获快乐与幸福。无论缘生缘灭,缘的本意就得到最好的诠释了,夫复何求呢?
-全文完-
▷ 进入依窗听风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