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走进陆游侠飞

发表于-2009年06月20日 晚上10:08评论-4条

伟大的作品总是历久弥新,伟大的人物同样总能在历经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之后感动人们。品诗亦品人,品人助品诗。细读陆游诗再现历史场景,不禁慨叹,他是如此活灵活现地跃然显现在诗文中,呈现在我们为之震颤的心中。接下来,让我么么从陆游的生平,思想,创作的艺术性以及陆游的影响等方面走进陆游。

坎坷的一生

陆游出身于一个有着官僚传统和文学传统的地主家庭。山阴陆氏是一个大家族,除陆游的高、曾、祖、父都曾做过大官以外,他的伯叔官至中散大夫,赠少帅。他的兄弟,如沅,(朝奉大夫)、洸(奉直大夫)、静之(字伯山)、升之(字仲高)等,也都以文章政事显名于时。他的家世,大体上说来和杜甫的“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家世相当。在文学、政治、军事个方面都有一些很优秀的人物出现。这些先辈或同辈的宗族,对于陆游的生活、思想以及文学艺术上的成就,都有其直接或简介的影响。

陆游出生的那年(1125),正是金朝灭辽的一年,从此金朝就成为宋朝新的更大的威胁。它先后灭北宋、侵南宋,中陆游之生,这种威胁并为解除。

宣和七年(1125)冬十月,父陆宰奉调入京,带着家眷,自寿春(今安徽寿县)由淮河沿水路赴开封,十月十七日,陆游诞生于淮。时金兵不断南侵,陆游三岁时,就随父跋山涉水,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正如他后来回忆随父逃难的艰苦情景时写道:

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寻不炊……

——《三山杜门作歌》

“儿时万死避胡兵”的痛苦生活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陆游从小喜爱读书,约六岁时即入学就读。后又从师受业,长进很快。《宋史》称它他“年十二能诗文”。少年时代的陆游还受到父辈们爱国思想的深刻教育:

一时贤公卿与先君游者,每言及高庙盗环之寇,乾陵斧柏之忧,未尝不相与流涕哀恸,虽设食,率不下咽引去。先君归,亦不复食也。①

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人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苦,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放张,视之蔑如也。②

强烈的爱国思想教育和感染,培养看少年陆游的忧国忧民思想,“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感兴》,并立下了“扫胡尘”,“清中原”的壮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陆游还同时研读兵书,学练剑术。

然而,南宋小朝廷的懦弱却注定了陆游一生的不得志,个人再怎么热情也不会使冰冻了的火把燃烧起来!

考看陆游的政治生活,我们便不难体味他临终示儿的无奈与酸涩之情了。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科举考试中遭秦桧除名;绍兴二十五年十月,秦桧死去,不久陆游得到起用,时年34岁;后来在绍兴三十年由于别人的保举,陆游由地方被召到中央,补了一名勒令所删定官,后又担任了司法方面的官职——大理寺司直,第二年改任枢密院编修官,这期间陆游抓住机会提出了很多有关用人行政的建议,希望统治者能嘎偶采纳施行,励精图治;隆兴元年(1163)四月,张浚出师北伐,由于部将不和,导致符离兵败;隆兴二年春,陆游因反对权臣龙大渊、曾觌,被贬出朝,通判镇江;隆兴和议后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罪名被罢免了官职,开始闲居生活;闲居三年之后,又被任命为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正月,陆游离开夔州三月抵达南郑,在四川宣抚使司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开始了八个多月的从军生涯;之后王炎被超体内召回,幕府亦被撤散,陆游收复中原的主张成为泡影;接下来陆游又经历了一系列频繁调迁,偶有被征召,实被韩侂利用,嘉泰三年五月,陆游离京返乡,开始其田园生活。

陆游一生爱国之心不渝,即使临终绝笔也依然心系国家,一首《示儿》,无奈、酸涩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的私人就这样悲愤地离开了人间。

陆游诗的爱国主义与人民性

陆游是自屈原、杜甫以来祖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在他八十余年的生命和九千多首诗中,始终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的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文艺战线上,陆游站在严正的民族立场上,以他的纵横如意的凌云健笔作为武器,揭发了敌人的野蛮和参保,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者的懦弱与无耻;歌颂了人民的抗战力量与胜利信心,从而深刻地也极为全面地反应了这一历史时代的社会现实。他战斗了一生,他的诗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既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的镜子。

在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畏敌如虎的情况下,陆游的壮志是难以实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逐步地深入生活和参加斗争,他的爱国思想不但毫无消磨,反而断粮得更为坚强。特别是当他在川陕从军的时候,一方面经常接近战士,跟他们同甘共苦;另一方面也经常接近前方和沦陷区的人们,与他们共呼吸。

忆昨王师戍陇回,移民日夜望行台,不论夹道壶浆满,洛笋河鲂次第来。

关辅移民意可伤,蜡封三寸绢书黄,亦知虏法如秦酷,列圣恩深不忍忘(《追忆征西幕中旧事》)

人民的爱国热情,他们的“忍死望恢复”的愿望,他们仇恨敌人,支援官军的英勇行为这些都给陆游以深刻的影响,从而加强了他对敌斗争的意志,坚定了他胜利的信心。此外,陆游还注意到草野见得志士仁人,注意到千百万武装起义的民族儿女,他以为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抵抗敌人的力;虽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陆游不可能认识到人民自己是决定历史的主力,不免把起义军误称为“虎狼”或“剧盗”,但从他的是距离,我么么却可以看到他非常重视这支人民武装在抵抗敌人侵略中所起的伟大作用,因而讽示当局起用他们,把他们拜年如或组成正规军队,和金人作战,这一看法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我们以为陆游爱国诗之所以特别值得推崇,主要在于他的爱国思想的进步性,换言之,也就是他对国家的理解和他爱国动机较前人更为明确,那么构成陆游爱国思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这首先是他对北方沦陷区人民水生火热的生活关怀与同情:群胡本无政,剽夺常自如,民穷诉苍天,日夜思来苏。(《感兴》)其次是他对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风大好河山的系念:三千里之黄河,五千仞之太华摩苍旻,坐令此地没胡虏,两京宫阙悲荆榛。(《寒夜歌》)

再有是他对民族语言和整个民族文化的爱护,惟恐在异族的长期统治下遭受到破坏与同化:中原堕胡尘,北望但榛莽,耆年死以尽,童稚日夜长;羊裘左其衽,宁夏记畴曩(《北望》)。这些是他的爱国思想的根源所在,也是他的爱国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个真正爱祖国的使人也必然是一个爱人民的诗人,陆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诗不但深刻地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劳动人民所受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压榨,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思想感情,因而也是具有高度的人民性。他说:

逢秋未免悲,直一忧固故,三军老不战,比屋困征赋(《悲秋》)

捶楚民方急,烟尘虏未平,一身那敢计,雪涕为时倾!(《三月二十五夜旦不能寐》)

可见爱祖国、爱人民是他的诗歌的两项主要内容,而二者又是紧密结合起来的。

艺术成就

陆游的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从诗歌的创作方法来说,主要是现实主义的所以后人评“放翁学力也,似杜甫”(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但奇特的想象和假借梦幻的手法,又构成了陆游诗中积极浪漫主义的因素,故时人又“小太白”(罗大经《鹤林玉露》)之称。

其诗歌的艺术风格前人或评为“敷腴”(杨万里《千言摘稿序》),或称之“豪荡丰腴”(方回《南湖集序》)。其总体而言则陆诗雄浑奔放与清新婉丽并举。作诗往往直抒胸臆,塑造的爱国者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是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清杨大鹤认为读陆游诗必须要“论其世,知其人,考其志,以放翁为诗人而已可乎?知放翁之不为诗人,乃可以论方翁诗。”(《剑南诗抄序》)这种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研读陆游诗的观点是值得特别重视的。

在语言方面,陆游善于锻炼字句,他屡说:炼句未安姑弃置(《枕上》)“锻诗为就且长吟”(《昼卧初起书事》)“转枕重思未稳诗”(《chu夜暂就枕》)可以看出他对待创作的严肃态度。陆游非常注意动词的运用,反复“推敲”,如:篷箬鸣春雨,帆蒲挂暮烟,月能从我醉,风欲驾人仙。楼危压城起,硖迮束江来。

韵律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代传统,他的九千多首诗里几乎首首都用活法,句句都是响字,因而组成一部音节和谐、声调宏亮的交响乐。谭献说它“声备宫商”③并非过誉。陆游不但向前人学习诗的格律,而且还向自然界的天籁中去领悟音节。他最爱听雨:雨声到枕助诗律,也喜欢嘹亮的雁鸣:怪底诗情清彻骨?数声新雁枕边来;以及悠扬的清砧;新秋才以月,留句待清砧。

对仗方面,《石林诗话》说:“荊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句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如‘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读之出不觉有对偶,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而字字细考之,皆经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

陆游的影响

陆游的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因而在当时和后市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南宋诗坛渐趋萎靡不振,士大夫渐趋消极的形势下,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公的旗帜与之对抗,对南宋后期的诗歌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爱国诗歌在后代也有深远影响,每当国势倾危,其诗往往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

不凡的时代造就了陆游,不凡的陆游点缀了不凡的时代。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侠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云生云灭自在风点评:

走进陆游,走进一个伟大的心灵。

燎原百击点评:

无论是思想性抑或艺术性都剖析的详尽而细致,陆游精神经此评点益发熠熠生辉,读来受益匪浅。

文章评论共[4]个
燎原百击-评论

结尾“路由”已改为“陆游”,问候朋友。at:2009年06月20日 晚上10:19

侠飞-回复谢谢 at:2009年06月25日 晚上8:55

晴天一郎-评论

叙述详细,难的一读at:2009年06月21日 上午10:45

侠飞-回复多谢指点 at:2009年06月25日 晚上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