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那些唇齿溢香的日子心墨何处

发表于-2009年06月23日 上午11:17评论-10条

在外多年,几乎吃遍了各色菜系,但没有那一道菜可与老家的腊肉比拟,虽然,那些名菜风味独特,但我觉得还是老家的腊肉香味醇美,实在。也许是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根深蒂固。如今,回忆故乡时,总忘不了那腊肉唇齿溢香的感觉。总想写写童年品尝美味的文章,但每次没开始写口水就流了一键盘。

童年时,每当腊月十五刚过,村子里的上空就时常回荡着猪们惨裂的嚎叫,村民俗称的“过年猪”,倾刻间便在人们的笑逐颜开里,被支离得四分五裂,内杂、后腿、精的、肥的,映在喜悦的眼眸里清清楚楚。杀猪的那天便成为农人的狂欢节,过年能宰一头肥硕硕的猪,便成为乡里人家年终目标,一年的肉食供给就靠这头“年猪”,所以很多人举债也要实现这个目标。“你家年猪杀多少斤”?这句话便成为那段时间村头巷尾的见面语。过年猪最大的人家便是村里人崇拜的偶象,主人走路的姿势里都有一种无人能及的自豪感。于是乡邻们暗地较劲起来,都想来年谋得头名养猪状元。

熏制腊肉是个精工细琢的活儿,炉火大了小了都不行。爷爷却对熏制有很深的“造诣”,印象中,这道程序非爷爷莫属。他在炉台火口上悬一根梁,配上一些天然木柴钩,然后挂上一排排猪肉,还有猪头、内杂什么的,很是丰厚,也就是爷爷说的十套全浑。另外一个长钩挂上一个铁锣罐,漆黑的熏灰已把它班驳得象一个黑球,罐中无非是烧些洗脸水之类,每当取水时,只有爷爷那双黑手才敢“火中取栗”。

腊肉不是靠纯粹烟雾去熏成,而是用柴根慢慢煨蕴成的火焰,随着爷爷娴熟的拨弄,那炉口间上串一抹透明的蓝色火焰,那时刚学的成语“炉火纯青”也许就是眼前的意境罢。时间久了,那腊肉经不住火焰的折磨,从那红彤彤的皮下“吱吱”的冒着油,在火星中四处飞溅出诱人的香味,每当此时,我强咽着口水,就总想上去狠狠地咬它一口。这种熏制的习惯始自哪个年代,我无从考证,但那腊肉却成了童年心中一个美梦。我常常偎依在爷爷身旁,边陪着他熏腊肉,边听他讲些久远的故事,从孟姜女、陈世美一直讲到光绪、袁世凯,他总有讲不完的故事,我常常在他讲故事中,慢慢在他怀里进入童年梦乡,腊肉也在我的梦中不知不觉熏制好了。

正月里是新年,家家户户忙拜年。于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纷至沓来,村子里人流如织。小青葱炒腊肉,便是款待客人必不可少的菜了,随着家家户户铲锅“噹噹”凑响,青葱炒腊肉便在锅中“呲呲”出一道浓浓的醇香,飘荡在村子里每个角落,历久弥香,小微风都推它不动,那种幽香让人在口水中回味无穷。腊肉的做法有很多种,土制的方法胜不胜数。在赣菜系列中,以藜蒿炒腊肉为代表,已经小有名气,是惟一能登上星级宾馆大雅之堂的名菜,在南昌九江等地区名声显赫。

但在我的故乡更钟情用小香葱炒腊肉,其香味独特,肥而不腻,彤红鲜亮,盘中青葱点缀,活色生香,叫人欲罢不能,流连忘返。我也常常沾一些大姑大姨的光,时不时在桌上狠狠地吃上两块来,而那些大姑大姨们只是象征性动动筷子,我就不明白这么好吃的动西,她们却不喜欢。待客人走后,妈妈端起那盘几乎没吃的腊肉,用筷子拨弄着,我时不时在她的拨弄中不经意间叼得一块来。我知道那盘剩下的,明天还有老表老舅要来,于是,当时也没有人心不足的念想。只是常常趁妈妈不注意,在橱中偷偷地夹一快,象只小馋猫,而妈妈总装着没看见。

那时乡里人家,腊肉一直要吃到“双抢”前后,也是农家人一年最要的浑菜。所以,平时总是舍不得大吃。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乡里人观念也随之改变,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腊肉不再是用整头猪去熏制了,只是留得三四十斤,其余都卖掉,要吃又去买,想吃就吃个足,灵活机动。现在,对那腊肉虽然有吃个够的能力,但无奈吃不了多少了,人也许就是这样,你能轻易得到的,你一点也感觉不到稀奇。

一晃离开家乡十几年。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里,虽然我也常常回到家乡,但很少,也没有时间能参与那种邻里乡亲融满了笑意的杀猪氛围。爷爷早已远去,我再也不能在炉前陪着爷爷熏腊肉,听他讲不完的故事了,只能在梦中甜美地睡在爷爷怀里,感受他的温暖了。如今,每当母亲送来她亲手做的腊肉时,我看到母亲又新添了不少白发,我心里总是涩涩的。想象着母亲艰难喂猪时的情景,想象着母亲制作腊肉时的满足,想着童年时在炉台前,看着母亲娴熟炒着一盘盘腊肉,时不时往我小馋嘴里塞那么一两块,总有一溜口水流过口角,总有一股浓香萦系心头,总有一股暖流从我心头缓缓流过,浓浓的,涩涩的,搅绊着心底永远的牵挂。

一些久远的味道,总在心底怀想一些日子的时候不约而至。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坐在电脑前打发工作之余的无聊时光,想把过往的片段串成一个个带有色香味俱全的字符,慢慢弹落在我灵动的十指之间,编织出一段段让自己去思索人生的文字。喜欢用回忆来充实自己,哪怕明知一些东西是没有色味的,可我害怕空白的时光,宁愿无色无味也不愿空白。那些带着童年的味道,带着一些烂漫天真的回忆,在脑海中不断回放,于是一不小心,我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唇齿溢香的岁月。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心墨何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饮食习惯往往与乡俗有关,根深蒂固的是一种饮食情感
有的还包含着文化。腊肉就是一种最醇朴、最味美、最实在的食品
想起来就能令人唇齿溢香,回味无穷。文字笔触细微,情感深挚,乡味很浓

文章评论共[10]个
心墨何处-评论

谢谢编辑点评!at:2009年06月23日 中午2:43

夜雨不朦胧-评论

口水都流了一地。美味,真的是美味!幻想一下下算了。at:2009年06月23日 下午3:43

心墨何处-回复谢谢 at:2009年06月23日 下午6:32

陈为习-评论

齿颊生香,乡情醉人!枫叶流丹特来欣赏精品散文,问候作者好!at:2009年06月23日 晚上8:47

心墨何处-回复谢谢朋友 at:2009年06月23日 晚上8:55

虫二楼主-评论

细腻。细致。细微。at:2009年06月23日 晚上9:49

心无垠-评论

你好心墨朋友!看着你的辣肉好新奇哦!可我们北方人却没有吃这辣肉的习惯,叫你这样一宣传,我还真得想尝尝那~~哈哈~!文章写得好看,是实料哦!at:2009年06月23日 晚上11:12

心墨何处-回复呵呵,我不经商的,我可不是打广告,有机会来尝尝江南风味小吃啊!谢谢你! at:2009年06月24日 早上8:48

心无垠-回复哈哈朋友!我发现任何人在小的时候,如果深深记忆了一种食品的味道,就一生忘不掉了~~很奇怪~~?就象我们小时学的儿歌,现在也不忘,所以科学家应该去揭开这个秘密哈~~老了吃什么可能都记不住了吧~~可怜的我~~! at:2009年06月24日 上午11:11

洁尘飞飞-评论

一种美味,两种感受,意义有别。很好的文章。at:2009年06月24日 下午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