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赶 集冯富建

发表于-2009年06月23日 中午1:01评论-1条

乡下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一直以来都是喜欢赶集的。相距十里,乡俗不同。因而,各地会集的确切日期也不同。有三天一集的,有七天一集的,也有十天一集的。而家乡所在的乡镇是十天一集。因此,也是无比热闹的。逢集,赶集的人们有独往的、二人结伴的、三五成群的,还有满载人的三轮车、四轮拖拉机遍洒在乡村的山路和进镇的公路上。赶集在乡下人心中有着深厚的根基,他们以赶集为乐,以赶集为一种生活。

像许多乡下人一样,我小时候也非常喜欢赶集,主要是凑凑热闹,图个新鲜。由于深居山村,行路不便,离集镇较远,因而,打算赶集的人们,总是鸡叫半夜就起来做早饭,天刚麻麻亮便攀上几个准备赶集的人一块去往。一路上,他们不住地谈论着赶集的内容,买点什么东西,见见某个亲戚……当镇里人吃早饭的时间,他们便到了,还赶个早集。

至于赶集的人们,多是有事可做的,乡下人从不做亏本的买卖。他们有的人是来购买生活所需;有的人是为见亲戚;有的人是为卖一些东西;有的人则是利用集市给孩子相亲。你瞧!蹲在调料摊的几个妇女,拿起这个看看,拿起那个闻闻,最后就与摊贩讨价了;提着一柳编篮鸡蛋的老奶奶正站在摆摊的旁边等待着哪个乡干部或者需要鸡蛋的人来买她那一篮子鲜蛋;牲口市里两个中年男人正在衣襟下“捏码子”,商量着牲口价;有人手里提着刚逮的哼哼直叫唤的猪娃子;也有携老扶幼,满街转悠的。最有意思的要数站在门市部门口,穿着红上衣、蓝色牛仔裤的姑娘,在父母的陪同下,正羞涩地等待着来相亲的那户人家的儿子。当然,也有人正和几个朋友在一起下馆子呢。

中午时分,日照中天。只见街面上熙熙攘攘,人影往游。街道两旁,花红柳绿,各色商品琳琅满目。摊位上,叫卖声、问价声,你来我复,热闹非凡。这是集市一天里最红火的时候。

关于赶集,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一次是在二零零二年八月,八月十三那天,人们照常起得很早,纷纷去赶集。而我却失去了以往赶集时的欢快,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因为中考刚刚过去,学校要在这个集上公布考上县高级中学的学生名单。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能否考上高中在我们这一代人求学道路上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使荆棘滩涂,为了心中的理想,我也得去冒险。”在自我安慰中,我也飘落在赶集的行路上。刚到镇,大老远就看见一群人围在公告栏跟前,多是大人。这时候,我的心跳上升了一个档位,异常急速。但求学知果之心最终战胜了慌急,我勇敢地走近了公告栏。这一看,一块积压心头已久的石头顿时落了地,我考上了县高级中学。中午,我进了凉皮店,美美地吃了一回。那一天真是一个乐呀!

赶集是乡下人进行交易、交流、会友的重要时间,是市场经济和人文精神长期发展与进步的产物,更是人们的心灵寄托和精神依托。那里有供人们所需的物品,有符合人们交流的情感,也是政府宣传政策、文化的理想场合,是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在今日,在集市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面对这样的人群,更是人们展示自己的时候。富裕的人们挺胸抬头、充满自信地在街面的人群中转悠,不时故意咳嗽两声。较贫穷的人,多是供大学生的人,他们虽然手头紧,但心里也很有底。年轻的后辈则利用集市来展现自己的个性。聪明、活泼的孩子也要利用集市长长见识,让自己的小脑袋瓜子实沉些。

大苦大乐的乡下人,正是利用这赶集,来消减压力,放松自己。逢集,看见老乡们一如既往赶集的身影,我不禁要想到:这是些多么可爱的人啊!是多么可贵的生活精神啊!正是这一次次平平常常的赶集,却在酿造着美好的生活,创造着新的人类历史与辉煌。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冯富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焱姜点评:

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好难见的平实文笔。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在农村,赶集非常有意思的,我去过,很热闹。at:2009年06月24日 早上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