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上轿前的哭嚎广元浪子

发表于-2009年06月26日 凌晨2:34评论-1条

下西片区的开发和改造,是一个闺房中的大龄丑女,自火车客站另寻新欢,于九七年搬走以后,她就既做不了媳妇,也招不来女婿。虽说有官老爷怜悯,不时给弄点胭脂水粉类的,却究竟是地摊货色,没能添美,反倒加速动了春心。于是,下西的人们就纷纷出走:老城是传统大户,人多,够热闹;东城是官宦人家,豪华气派;南河是城中新贵,前途无限;最不济的,也去上西,这一家路子广,四通八达。总之,都比下西要强。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夜晚,别的地方灯火通明,笙歌处处,惟独下西黯然一片。丑女窗外无人窥,实在没趣,不闷头睡觉,还可以做什么呢?

这样一个丑女,无人理会,自怨自艾了十几年,俊俏郎君没有盼来,却遭受了地震的波及,当然,别的地方损失更重,但总算是被一同支援了。于是,这丑女终于开始有了盼头。澳门援建嘉陵江新大桥,可以方便她嫁出去,或者招进来。滨江路的改造、袁家坝新社区的建立、各大型厂商的进驻,哦,还有许多许多的别的装扮,都一股脑塞了过来。每个知道内情的人都愿意相信,丑女之春,已叩玉门关矣。

但仔细想来,到底还有些不舒服,那些恩公的红包,统无例外地,全印着“支援灾区”的字样。十多年的春梦了,地震前一直是梦,地震一旦发生,这春梦竟就迅速成了现实!十多年的市民税入、国家拨款,总数几何?岂止象样点的装扮,连活生生的俏郎君也能买来罢,何至于春闺寂寞、夜夜怨叹?冒大不韪地联想一下,地震若不来,丑女岂无春?地震能够给下西带来如此祉福,我辈哭耶?笑耶?当然,那些支援我们的,确是恩公,溪流翰海,亦统无例外。

其实类似的事情,并非广元专美,别的城市也是有的。官老爷们高高在上,闲来无事时就研读易经,国计民生、市政建设等,也偏要讲究一个顺势而为,时辰不到,他只袖起手,连话也不肯多说一句。三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质检部门明知三聚氰胺超标将有怎样的危害,却群雄袖手:此含量国家无明文界定,无法可循!

还是慎言罢,下西毕竟在改变了,终归是喜事,座上有客,筵中有酒,已能听见久违的欢笑;但即便要上花轿了,也会因多年的煎熬而哭嚎数声,以示不平的。诸君勿怪!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广元浪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紫云山人点评:

含蓄,隐喻下西片区的改变。

文章评论共[1]个
心有灵兮8286-评论

比喻贴切!at:2009年06月26日 上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