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柳编,人们就会想起那精美如织,形态各异的柳编艺术品。山水之美孕育了艺术之灵性,而艺术又把山川点缀得情韵悠长。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隐藏在这些柳编艺术品背后的那一双双勤劳而灵巧的双手,一道道复杂的工序,一种内在的艺术修养。说到柳编艺术品的根源,人们就要提起为柳编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吴起人。
柳编在吴起是家喻户晓的,柳编技术更是家户皆有的手艺。走进吴起的山村僻壤,沟谷人家,户户都有柳编织品的存在,家家都有会柳编技术的人。
入春,大地复苏,万物发芽,随着天气逐渐暖和,柳树枝芽节节高。经过几个月的茁壮成长,白露过后,在吴起这块古老而韵意深长的黄土地上的遍绿丛林间,除了山鸟、野兔休闲地飞奔外,还能在林木间看到一个个男子汉割柳条的身影。黄土地给了人们生命,人们便要在黄土地上创造辉煌,创造艺术。用这柳条去编织,去绚丽生活。
柳条分红柳条、雾柳条和沙柳条三类,人们常用来编织的还有榆条。男子汉们将这些柳条砍割背回家,修了枝节,老人、婆姨、孩子一家老小便一同开始了编织工作。编柳艺有一道自然而成的工艺。万丈高楼平地起,编柳艺首先得打好底。吴起柳编的品种有三十多种,要根据欲编柳艺的种类来采底。编筛子需采筛子底;编筐子需采筐子底;编篓子需采篓子底。编笊篱需采笊篱底;编囤子需采囤子底;其次,需按照欲编之物的框架编。最后,需编好“沿”,有必要的再装上系。经过这些程序,一件件精致的柳编艺术品便成功地显现在我们面前了。
在吴起,人们把柳编当作一种生活,把柳编织品当作艺术品修饰房舍,并用柳编织品乘放物品,每逢家里来客便用它乘放糖果之类来招待。每次走亲串门,人们还会带上几件自己拿手的柳编品送亲戚。除此之外,人们还用柳编的筛子凉晒干菜、晒果杏皮,柳编的筐拾柴、放草,用柳编的篓子(俗称猫见愁)放肉,用柳编的笊篱淘米,用柳编的囤子存放粮食,还有经久不腐之功效。柳编织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物一精神,一物一情调。在我看来,吴起柳编便是一种情调,在它编织的过程中,不仅体现吴起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和灵巧的双手编织出了一种独特的精神,独特的人生修养,更彰显了一种独特的情调。吴起柳编是人们思想情感在生活中的宣泄。柳编的编织过程是吴起人民细腻地品味生活。在繁杂的社会中,这已是一种境界,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诠释的境界。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时代的飞驰神往中,今日,柳编不再仅仅是一种生活工具,它网络了人们心田,还成为了民间艺术。与鞋垫、刺绣、豆粘画一道,成为吴起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随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想,在吴起人民的精心编织下,不久的将来,吴起柳编一定会打出自己独特的品牌,成为引领市场的一项知名产业。
-全文完-
▷ 进入冯富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