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现代散文国度中的仙苑奇葩闲云野鹤gxl

发表于-2009年07月02日 下午4:24评论-4条

——论钱锺书散文的艺术特色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也是散文的国度。郁达夫曾经说过:“中国古来的文章,一向就以散文为主要的文体”;不仅如此,现代白话文学当中,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中国文学界可谓繁荣空前、名家辈出。人们在谈及钱锺书时,往往都侧重于他的学者身份,而他作为作家在文学创作上所做出的贡献,则在相当一段时间少有人提及(当然,“钱学”热兴起之后则另当别论)。直到八十年代之后,各类文学史的编著者才开始频繁地提到他。即便如此,人们也只注意他在小说创作上的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而对他的散文却着墨甚少。奠定钱锺书在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古体诗)还是散文,均占有极其重要的比例,这些作品几乎全部创作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也就是说,钱锺书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在众多的“钱学”研究中,单就他的小说《围城》而忽略他的散文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就把其捧至天上,显然是有欠公允的。本文试将其相对冷僻的散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当然,给我一个豹子胆,也不敢自称下面的内容是补“钱学”研究的不足。

钱锺书的散文作品并不多,主要也就是《写在人生边上》、《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七缀集》、《石语》等几本薄薄的小册子。既然标题是“现代散文”这个范畴,出版于建国之后的《七缀集》、《石语》就排除了在本文论述之列;又,从严格的“散文”意义上来说,《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这本“半中半西”“非驴非马”学术性多于抒情的集子,本文也不重点探讨。最能代表钱锺书散文艺术成就的、也最广为流传的,恐怕非《写在人生边上》莫属了。《写在人生边上》共收录了《论文人》《释文盲》《一个偏见》《说笑》《魔鬼夜访钱锺书》《论快乐》《吃饭》《读“伊索寓言”》《论文人》《谈教训》等十篇文章,就创作背景而言,当时正处抗日战争爆发时期,钱锺书同当时众多的文人学者一道,纷纷入滇,支援后方,所以这些文章“无不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迹”。 为了不至于拾人牙慧,也由于身边没有几本可供参考的评论类的书籍,更因向来奉行的“辞必己出”之原则,本文存心放弃了许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论套话,只就现成的成语概念作提纲统摄,从四个方面对他的散文进行分析。 

一:文采斐然、旁征博引

文学艺术往往就是语言的艺术。卡夫卡在谈及叔本华的著作时曾说:“单凭他的语言,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可见语言文字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成败。钱锺书的散文正是以他极富才情的谴词造句和学贯中西的旁征博引,赢得了无数人的顶礼膜拜和推崇。作为“名冠清华”的大才子,早在求学时期,就开始展露其独有的“钱氏风格”——融才情、俏皮、冷峻、机智、深刻、辛辣、讽刺为一体,既典雅流畅又灰谐幽默的现代白话文语言。入滇之后,厚积薄发的他在创作中更是把这种风格发挥到了极至。他在谈到声音时,文字是如此富有艺术魅力:“禽啭于春,蛩啼于秋,蚊作雷于夏,夜则虫醒而鸟睡,风雨并不天天有,无来人犬不吠,不下蛋鸡鸡不报。惟有人用语言,用动作,用机械,随进随地做出声音”《一个偏见》。“禽兽的鸣叫,尽够来表达一般人的情感,怒则狮吼,争则蛙噪,遇冤家则如犬之吠影,见爱人则如鸠鸟之呼妇”等等。这种文字,既有骈文的平仄押韵、富有音乐的节奏美,又兼诗歌的洗练、简洁、生动,既有文言文的古色古香,又兼白话文的平白晓畅。诸如此类文采斐然的语言,在钱锺书的散文中几乎俯拾皆是:“痛恨文学的人,更不必说:眼中有钉,安得不盲。不过,眼晴虽出毛病,鼻子想极敏锐;因为他们常说,厌恶文人的气息,与以足者去其角,傅之翼者夺其齿”《释文盲》。“原来是天涯地角、全不相干的东西,而偏偏有注定的缘份,像佳人和才子、母猪和癞象,结成了天造地设配偶、相得益彰的眷属”《吃饭》。而在旁征博引这方面,更显其学富五车的学者气质,短短二千几百字的《论快乐》里,所引的就有:维尼的《诗人日记》、《西游记》、《西阳杂俎》、德语沉闷(langeweile)一词的直译、戴孚的《广异记》、歌德的《浮士德》、穆勒把“苏格拉底”和“快乐母猪”的比较、所罗门的《先知书》、马拉梅的《海风》、苏东坡“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的诗句、王丹麓的《今世说》、诺瓦利斯的《碎金集》、罗登巴煦的《禁锢的生活》、德国诗人白洛柯斯对害病“可惊异的大发现”的态度等达十几处之多。作为学者的作家钱锺书,我们在读他的散文时,就像游历名胜一样,处处都有其用语言文字堆成的奇光异景,给人的感觉真是美不胜收!

二:灰谐幽默、机巧锐利

文学艺术讲究形式美。形式的最高境界就是浑然天成,浑然天成的文章看似信笔如至,实则匠心独运;“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把形式和逻辑联系在一起,但是结构却是形式最重要的体现之一。一篇文章如果结构松散、逻辑混乱,肯定毫无美感可言。别林斯基有一篇文章曾经提到:大意是说,单独的语言文字绝不可能幽默,它只有融入作者的情感,联系上下文才会使人会心地笑。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灰谐幽默”不是形容语言文字的,而是就作者性情而言的。作为文如其人的钱锺书散文,行文过程中无不闪烁其灰谐幽默的个性,而机巧锐利作为表现这种灰谐幽默的重要手段,其逻辑之严谨,结构之紧凑,形式之奇特,更是把这种“灰谐幽默”的文风推至了极点。《说笑》一开头就说:“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幽默,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这种不经意地落笔,通过其机巧锐利地组合,不仅对“提倡幽默文学”达到了很好的讽刺效果,而且使读者不知不觉发出“会心地笑”。再如在《吃饭》一文的最后一段,在谈及他对吃菜顶着吃饭名义的态度时,“至少我本人的呢,恭候诸君的邀请,努力奉行猪八戒对南山大王手下小妖说的话:‘不要拉扯,待我一家家吃将来’”正是由于这种灰谐幽默、机巧锐利地行文特点,“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为文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在《谈教训》的最后,这种灰谐幽默、机巧锐利表现得似乎更明显:“写到这里,我忽然心血来潮。这篇文章不恰恰也在教训么?难道我自己也人到中年,走到了生命的半路了!白纸上黑字是收不回来的,扯个淡收场罢!”如此之类,在钱锺书的散文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就不一一摘抄了。所以,我们在读他的散文时,也像在探险,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时而峰回路转再一店,沿途总有出其不意的惊喜和收获。 

三:博喻多讽、微言大义

修辞在文章当中的作用,有时就像画家手里的生花妙笔一样,它能使你要描绘的世界突然丰富多彩起来,模糊不清概念地更加形象,强调扼要地东西更加突出。作为精通修辞学的钱锺书,他在散文的创作之中,各种修辞手法地运用,真可谓是得心应手、收放自如。这里单就其比喻举例。在钱锺书的散文中,往往同一个本体,喻体竟达三个之多,“好比,又好比,再好比”这样的典型的“钱氏”比喻句式,历来为人所称道。他的比喻之贴切,之新颖,丝毫没有“陈腐得发霉”的味道,令人几乎叹为观止;如“偏见可以说是恩想的放假。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客观公平、正经严肃,好比造房子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一个偏见》。.再如《吃饭》一文中,把“吃讲究的饭”比作“讨阔佬的小姐”,前者说顶着吃菜的名义吃饭,而后者则是“宗旨倒不在女人”,试问还有比这更贴切新奇的比喻吗?把“永远快乐”这种矛盾不现实的祝愿,比作“静止的动作、四方的圆形”《论快乐》、把“思想家的垂头弯背”比作“标点里的问号”等等,在钱锺书的散文里更是俯拾皆是,举不胜举。这些一串串妙语连珠的比喻,无不带着深刻讽刺的意味,“假道学的文人、学者”、“虚荣的阔佬、政要”哈哈大笑之余,也出了一身冷汗。但是好的散文,只是语言文字上的略胜一筹,还是远远不够的。钱锺书的散文只所以耐读,为人所称道,是和他散文中所蕴涵的哲理智慧分不开的。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集百家之长于一身,在洞察人性、事物这方面,自然要比常人深刻。通读《写在人生边上》,几乎每一篇里都有俯拾皆是的“至理名言”。而这些“至理名言”却少有说教的死板,往往是微言大义,敷陈类推,以小见大,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如《读< 伊索寓言>》里,把蝙蝠见鸟充兽,见兽充鸟的寓言,进一步类推出人的劣根性:“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乌鸦的故事,又敷陈出:“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么旁的东西?”再比如,牛跟蛙的故事,认为“她不该跟牛比伟大,她应该跟牛比娇小。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钱锺书用他哲人的眼光,鞭辟入里地对人性进行了最深刻、也是最精准地分析。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魔鬼夜访钱锺书》“对科学家讲政治,对历史家论文艺,因为反正他们不懂什么,乐得让他们拾点牙慧;对牛弹的琴根本就不用挑选什么好曲子!”、《论快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等等。

四:“文如其人、狂言四射” 

虽然钱锺书并不赞成“文如其人”的观点,并引“大奸能为大忠之文,至拙能袭至巧之文”两句,认为“作者修辞成章之为人”不宜与“作者营生处世之为人”混为一谈。但我们读钱锺书的散文,还是容易和他本人“口无遮挡,狂言四射”的个性联系起来。大概“天才”都免不了清高、狂妄,像阮籍,李白一样,才华横溢的钱锺书臧否人物起来,也是口无遮挡,狂言四射。钱锺书清华毕业时,陈福田、吴宓曾想挽留他继续研究英国文学,而他回答却是:“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连当时文坛领袖鲁迅,他也不放过对其的批评。他说:“鲁迅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但是他只适合写“短气”的篇章,不适合写“长气”的,像是阿q便显得太长了,应该加修剪才好。”可见是何等的狂妄。钱锺书在执教西南联大时,曾创作过一本《冷屋随笔》的集子,收录《写在人生边上》中部分篇章,如《论文人》《谈教训》《释文盲》等,他在该集子的序言中写道:“皆纪实也”。其中对当时文学界和高校的教授们的讽刺挖苦,便是“文如其人”最好见证。他在文中写道:“假道学比真道学更为难能可贵。自己有了道德而来教训他人,那有什么稀奇;没有道德而也能以道德教人,这才见得本领。有学问能教书,不过见得有学问;没有学问而偏能教书,好比无本钱的生意,那就是艺术了。”《谈教训》。“文盲这个名称太好了,我们应该向民众教育家要它过来。因为认识字的人,未必不是文盲。譬如,世界上还有比语言学家和文学家识字更多的人么?然而有几位文字语言专家,看到文学作品时,往往不免乌烟瘴气眼前一片灰色。有一位语言学家说:‘文学批评全是些废话,只有一个个字的形义音韵,才有确实性。’拜聆之下,不禁想到格利佛在大人国瞻仰皇后玉胸,只见汗毛孔,不见皮肤的故事。”《释文盲》。据说西联联大的教授们看到钱锺书的文章之后,很不高兴;不仅仅是这些文字切中了他们的要害,更因钱锺书那种刻薄、讽刺的语言风格,口无遮挡的为人做派让他们“颜面扫尽”,甚至联合起来排挤钱锺书。当年执教西南联大文学院的钱锺书未被续聘,少不了与他“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口无遮挡、狂言四射”的个性有关,他临走时还曾对人说:“西南联大根本不行, 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活脱脱地一副“狂人”本色! 在当今“钱学”热红极一时,且经久不衰的情况下,谈论有关钱锺书奇闻轶事,似乎有多此一举和瞎凑执闹之嫌。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作家本人的兴趣,似乎更多于作品本身。

总之,钱锺书无论是作为作家的学者,还是作为学者的作家,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虽然我在“文如其人、狂言四射”这一节里有拼凑字数的嫌疑,但本文的宗旨并不在此,对钱锺书本人的崇拜远不如我对其作品的崇拜。钱锺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文学成就已经为举世所公认,且经久不衰地广为流传!用湖南“钱学”专家汤溢泽的话说:“钱锺书是中国文学界一座高山。于华语世界,如果无视他的成就则为炎黄子孙的痴妄!”如是说钱锺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那么,他的《写在人生边上》则是现代散文国度中不可多得的仙苑奇葩! 

注:①本文所引用的原文全部出自《钱锺书集》,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②其它引文除了参考了汤溢泽所著《透视钱钟书》(湖南人民出版)之外,由于时间仓促,又加上身边没有现成的资料,所以均出自本人的记忆,所引之文,有所出入在所难免。

2008.12.28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闲云野鹤gxl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云生云灭自在风点评:

作者从四个方面对钱钟书的散文进行把握,材料翔实,论证充分,自成一家之言,这给我们阅读钱钟书的散文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

文章评论共[4]个
罗军琳-评论

好厚重的文章,坐坐认真学习at:2009年07月02日 下午5:17

嫣云含笑-评论

真的需要仔细认真的学习。问候开心!感觉这名字好熟悉……at:2009年07月02日 晚上9:56

清风亭-评论

作者该是专搞学术研究的吧,欣赏了,钱钟书的文字确实厚重得很,仿佛是一位武术大家深不可测。at:2009年07月02日 晚上10:09

心有灵兮8286-评论

欣赏,慢慢品味!at:2009年07月03日 晚上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