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七月流火】我的童年燕归来1997

发表于-2009年07月11日 下午3:21评论-6条



童年的秋夜,总喜欢坐在门前水渠旁露湿的大青石上,倾听秋蝉悲哀的最后的嘶鸣,偶尔还会有一只青蛙从我的脚下闲散而有节奏的跳过。

头顶上是巨大的泡桐树,时不时的会有一颗晶莹的露珠滑落在下面的叶子上,滴答的敲打声,在乡村的夜里听起来是那样的响亮与清脆。

大人们都在闲聊,一些孩子在附近的麦场上玩指星星的游戏。嬉闹追打的笑声响彻在宁静的上空,而我则喜欢坐在妈妈身边,静静的一个人发呆,想像月宫里嫦娥的娇媚,或者思量织女缎锦的华美。

白苍苍的一弯秋月,将夜照的如同白昼,竟望的小小的我心里阵阵微寒却不忍归去。直至离枝的叶子悄悄飘落,秋风乍起,凉意四袭,妈妈便会拽起我的小手,起身回家,此刻的我,才觉的倦意沉沉。

童年的记忆,清新,靓丽,饱满,温润,即便是夹杂着些许的清凉与惆怅,也从来不愿意与它告别,从来不愿意将它忘却。

童年最盼望的事情,便是寒暑假,无论成绩好坏,母亲都会带我们去父亲工作的地方度假,这是我和姐姐最喜欢在小伙伴们面前显摆的事情,确切的说,是我自己,常常掩饰不住这样的快乐,打小就直言快语。

年轻的妈妈总是将我和姐姐打扮的一模一样,供销社里的叔叔阿姨们好像都很喜欢我们,我们的到来总是给那幢寂静的院子里平添出许多的笑声和甜美。

那时候的人们好像特别的淳朴与热情,不象现在的人与人之间如此的冷漠与生分。记忆里的寒假,我和姐姐分别穿一件红毛衣,唯一的区分在于我袖口上的毛线被换成了粉红色。(现在想来估计是毛线不足量换线的缘故)这件衣服也是那里的芳阿姨亲自给我们姐妹编织的,母亲跟供销社大院里的阿姨们相处的就跟亲姐妹一般的融洽。

父亲的房子总是收拾的很干净,炉火也总是十分的旺盛,在我的感觉里,我一定是继承了父亲的这个习惯,喜欢干净整洁的空间。母亲和我们的到来,常常使父亲狭小的空间变的拥挤,然而却充满着家的温暖与甘甜。

整个假期,父亲脸上都是笑盈盈的。

每天的清晨,当我从梦中醒来,就会看见母亲独自在做针线活或者是看书读报,父亲则是去了商店上班。我们起床梳洗完毕,母亲便会从衣柜上面的大铁盒子里取几块饼干递给我和姐姐,那时候的零食实在是少之又少,除了一毛钱就可以买到的十粒咯嘣脆响的水果糖,好像就只有这长方形的甜点了。

我们吃完后,便很满足的去做寒假作业,记得遇到作业下面方框里可做不可做的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母亲总是会要求我们不能落掉,实在解决不了,她还会带着我们去请教芳姨的爱人,因为他是一所高中的老师,放假也会来这里生活。那时候,我感觉他与我们一样,都是这座院子里倍受欢迎的客人。

午后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我常常会在父亲上班的商店里的后门口轻轻的推那扇墨绿色的大门,有时候门上的链子挂着,我便从两扇门的空隙间探进扎着蝴蝶结的脑袋,看父亲上班。年轻的阿姨就会走过来将我们放进柜台里,我好奇的看着那些香脂、洋瓷之类的玩意,眼花缭乱。因为个头矮,还没有商店的柜橱高,我总是将一双小手抓在柜台的木边上,踮起脚,尽力的想让外面买东西的顾客看见我。

父亲则会吆喝我们出去玩,说是小孩子不能在里面呆的,摄于父亲的威严,我和姐姐总是很听话的飞快的从两个柜台之间搭起的一块可以揭起的木板下窜过,很快的便站在了宽敞的商店大厅里,又继续开始将鼻子和脸贴在橱柜的玻璃上欣赏那些花花绿绿的各式商品。有时候顾客多的时候,我们只好从一大堆的腿中间退出,继续欣赏商店前高大的光秃秃的白杨树和一排排油漆深绿的大门以及宽大的玻璃窗前林立的那一块块挡玻璃的长木板。

下班的时候爸爸和叔叔阿姨们就会将那些一人高的木板,按次序搭在窗户上,然后,从外面再也看不见商店里花花绿绿的布卷、高格子上黑而明亮的雨鞋,倒挂在屋顶上的大布伞,和在空中旋转的老太太头顶上竖条子方格子样式的大手帕了,这些木板的回归将对外面的人宣告下班的时间来临了。

快到吃午饭的时候,母亲便会吆喝还在院子里疯玩的我和姐姐回屋,拿上饭票,去商店的灶房去购买馒头,厨师是一个很清瘦的伯伯,记忆里他有一排很突出的龅牙,一见我们姐妹到来,总是立即露出慈爱的笑脸,那排牙齿便显的格外的突出,但却彰显出无尽的亲和力,直至今天,那张脸庞还清晰的在我的眼前飘过。

供销社的厨房里是那种象睡床一般大大的案板,烟囱也是用蓝砖砌起的那种粗粗的高大的形状,最有意思的是,灶堂的门在一个四四方方的约五六平米的地下,好像还要下几层台阶,旁边堆着黑黑的烟煤和一个看起来很长很大的铁铲。

每次去厨房,我们都要穿过一个砖头砌起的门洞,好像火车隧道一般的好玩,过了这个洞子向北拐,便会最先看见厨房那高大的烟囱,那时的我,总是会习惯性的仰起头,看空中是否有浓烟升起,因为从哪里便可以判断出厨房的伯伯是否在忙碌。

有时候,馒头还没蒸好,我和姐姐便在厨房的空间和那个感觉很深的四方坑里来回的窜,有时候还会帮厨师伯伯一个小小的忙——那便是用一个小小的勺子,盛上水,再走到那灶堂前,将水撒向那大大的煤堆,然后转身跑开。有时候还会恶作剧的将一大铲子煤扔进灶堂,仰头看浓烟四起,然后还会将灶堂的铁皮挡板用铁铲子摔的来回碰撞,那时候,感觉那大铁铲是那样的好玩,就象孙大圣手里的如意金箍棒,只是每次,伸出手拿刚出锅的馒头时,才会发现,白皙的小手上印满了道道墨黑的粗线条。

记忆里印象最深的还有案板上蒸馒头用的一个木杠,那上面布满了一排长长的铁钉,让人不由的联想到童话故事里的狼牙棒,那时候,做饭的伯伯总是将面团搓成很粗的条,然后用那木杠在上面印一下,馒头就被压上了一条细线条,最后再用刀将它们分开,感觉这些活计在那位伯伯的手中做起来简直是很迅速麻利,瞬间便好。

这样的大馒头我平日里是见不到的,因为家户屋里的馒头总是比这样的馒头样子小一些,只有在单位的灶上才可以吃到,因此我对这被称为“杠子馍”的馒头格外喜欢,总感觉它比家里的馒头好吃,以至于固执地将它供奉成为我童年梦里想象了无数次的西式“面包”了。

在供销社生活的零碎记忆还有许多许多,尽管经历岁月的冲刷,但那些影子和印痕仍不时的会在我心头徜徉,关于无知,关于莽撞,关于生命,关于悲伤。(待续)

2009年7月11日清晨7时始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燕归来1997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记忆中的童年,是院墙上一排排歪歪扭扭的字,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整个墙面;
记忆中的童年,是一家人围坐在旺旺的炉火边,听爸爸妈妈讲故事;
记忆中的童年,是和姐姐穿着漂亮的衣服去爸爸工作的地方渡假;
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每个人的童年都不同,但同样的是,它永远是一生最快乐,最无忧无虑,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日子!
文章写得质朴,但是质朴之中见到的却是一颗纯真的充满童趣的爱心,以及关于无知,关于莽撞,关于生命,关于悲伤的思考!

文章评论共[6]个
静月清荷-评论

欣赏姐姐美文,问候姐姐夏安!at:2009年07月11日 下午6:33

静月清荷-评论

既然是未完待续,那么我期待后续!at:2009年07月11日 下午6:39

罗军琳-评论

燕,写的真好,问好:at:2009年07月11日 下午6:47

佳期如梦-评论

好久不见归燕了,问候开心!at:2009年07月11日 晚上10:15

美泉-评论

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使我想起了童年……欣赏!问好!!at:2009年07月11日 晚上11:44

cqhua39-评论

童年的记忆是难忘的,童年时代的人们是淳朴的。季老说怀旧能使人心灵净化。我们怀念过去是因为很憧憬过去的时光,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开创未来。at:2009年07月12日 上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