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与哙为伍涂鸦童子

发表于-2009年07月16日 中午2:23评论-2条

韩信因功高震主被汉高祖刘邦从楚王之尊贬为淮阴侯。他原本是个心性极高之人,深知汉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却从来不加掩饰自己的不满情绪,日益怨恨,常常称病不朝或跟随出行,对于自己居然落得和一介武夫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一样为侯处在同等地位深感羞耻。一次韩信闲得无聊偶尔经过素无瓜葛的樊哙家门口,却忽然间来了雅兴,要去拜访拜访这位朝中新贵。樊哙对已经降职的韩信依旧表现得十分尊重,执下臣对王的跪拜之礼恭迎恭送,并口称:“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之后,近乎自嘲地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这等人同朝为伍!”从这段史实中可以看出,韩信对樊哙的鄙夷。尽管韩信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谋战”派代表人物,但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他对政治的敏感程度却远不及于樊哙,他对樊哙的这番评论也只表明他对樊哙的误读及他的不合时宜的心高气傲。即使在这次会见过程中也显示出樊哙高过韩信一筹的政治智慧。首先樊哙没有因韩信被降职而落井下石,可见其待人之诚;其次他对韩信仍执王者之礼,表明了他谨慎的政治态度。相反韩信对政治的理解可能过于片面和单纯。

一、韩信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一心只希望凭借自己的莫世之功谋求王位。不过韩信谋求王位之举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他所谓的虚荣心理,而不表明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企图或不可告人的目的。即使是置汉王刘邦的危难于不顾而伸手要权要王位也只是为了更便于达到目的。如果他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稍有了解的话,就能清楚地意识到所谓的王位只是个诱饵。如果他在政治上更有远见一些,自然就不会主动地伸手要权要地位了。可惜他对政治的认识实在太过肤浅,甚至可以说他对政治的理解其实一片空白,否则他不会表现得这么明目张胆和毫无顾忌,一点技巧性都没有。最终正是他的这种“天真浪漫”使他惨遭灭门之祸。

公元前203年,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劝说齐王归顺了汉朝。韩信想停止进兵,辩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又没有诏令明确命您停止进攻。况且郦生不过一说客便能舌卷齐城降服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建立的功勋反倒不如一介儒生吗?”韩信听从蒯通的乱齐之策,为争夺功劳置刘邦被项羽围困的大局于不顾,乘齐不备率兵攻击,一直打到临淄。齐王惊恐万分,认为郦食其在愚弄自己,便把他烹煮了,率残部倒向霸王项羽。齐和楚终于联手,项羽军力大增,又拥有天时地利。倘若项羽所部龙且军依谋士之策略“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则汉危矣。所幸这条计策未被采纳,刘邦也赶紧从十分紧张的军力之中抽出部队参与到与齐楚联军的争夺战。最终还是依赖韩信出色的军事天才以及龙且的贪功冒进使蒯通乱齐之计化为乌有。司马迁对此评价为“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两人!”班固也认为“蒯通一说而丧三俊”。

齐国平定之后,韩信又忙不迭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民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边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得安宁。我希望做这个代理齐王,稳定当前局势。”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韩信的上书使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于是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韩信此举不明之甚,如果说韩信之攻击齐国犹可以理解为他只是在军事上争功,而此举则无疑是更进一步地迈向政治上的万丈深渊,他向刘邦发出了一个危险的错误信号。

齐国的战事失利,龙且之被战死,使项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以达到三分天下并称王齐地。韩信果断地谢绝了武涉的劝说。此后蒯通也曾劝说韩信,想出奇计来打动他,认为韩信有功高震主之威望,无法再行封赏之伟业,如挟齐地之广,可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如一心只想做顺臣则只会遭遇到如文种一样的下场。在此蒯通鼓动巧舌如簧,充分展示了其作为一个辩士的才能。蒯通之宏篇大论堪与诸葛亮之隆中对相比,韩信在拜将之初也是以与其十分相似的宏伟战略说动了刘邦,使刘邦深为之所折服。倘若韩信有刘邦似的政治头脑,倘若韩信有政治野心,甚至哪怕他只是对政治稍稍有些敏感,历史都将会被重新改写。问题正在于韩信不是刘邦,他堪称军事天才,却同时是政治庸才。

公元前202年,刘邦趁项羽不备,楚军饥饿疲惫之机,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相约韩信从齐地,彭越从梁地南下合围楚军。韩信、彭越拥兵自重都未如期南下。刘邦追至固陵,楚军绝地反击,刘邦大败而归。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只得听从张良的计谋,划给韩信大片的封地,使他成为实至名归的齐王;同时封彭越为梁王,也划给其大片的封地,并由韩信统帅指挥此战。韩、彭这才率兵攻楚,并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次事件更加重了刘邦对韩信的猜忌心理,连司马光都如此评价道:“当时,刘邦就有杀掉韩信的念头了,不过力量不够而暂未动手罢了。待天下已经平定,韩信还有什么可倚仗的呢?”

西汉政权建立后,项羽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公元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将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昧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祖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从这件事可以提出韩信是个在政治上患得患失,毫无主见之人。他之被从楚王降为淮阴侯是他走向英雄末路的前奏。

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辞去左右,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叹道:“你可以同我说知心话吗?我有话想同你讲。”陈豨表示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之地。你虽说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但三人成虎,若有人诬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到时我在在京城为你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表示一切听从韩信的指示。

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吕后虽无明确证据,但还是以“莫须有”之心态与相国萧何商议该如何处置这件事,萧何假说陈豨已被杀死,令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韩信因为和萧何的友情,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那么我们又怎么看待韩信与陈豨的密谋呢?我个人认为韩信直接参与了这次密谋或许有此事,但事到临头必定失言而不敢奋力一搏,毕竟他在政治上是优柔寡断之人,贪恋于既得地位而决不致贸然举事。还是蒯通说得对:““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淮阴侯之功也。然彼竟不听臣言,心念陛下解衣推食之恩,而引军南下,败项王于垓下,交兵而归楚,劝进于汜水,迎陛下于陈,观此种种,岂有反心?嗟夫,昔日楚汉之命皆悬于彼,彼却毫无反心,今天下已集,且无权无兵,彼竟心生反意,而勾结陈豨,欲谋不轨,韩信真乃一愚人哉!”

二、樊哙 

对一个貌似粗鲁的武将最好的形容词也许就是粗中有细。譬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人们对樊哙的印象也大抵类此。不过这是对樊哙的误解,樊哙其实是个极有政治远见的人。

公元前207年,刘邦抢先项羽一步率军灭秦封关自守,打算依照当初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旧约,称王于关中。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恋恋不舍,准备就此住下,好好地享受享受。樊哙及时地劝戒他天下未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虽然刘邦根本没听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刘邦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但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樊哙非一般武夫可言者,他在政治上还是有深谋远虑的。

樊哙在政治舞台上最卓越的表现还是在鸿门宴上。刘邦虽退军灞上,但项羽对刘邦还是十分忌恨的。刘邦自我感觉势单力薄,于是和张良率一百多随从赴鸿门谢罪,樊哙随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可见其忠。项羽在鸿门设宴,酒酣之时,项庄拔剑意在趁机刺杀沛公。席间只有刘邦和张良在坐,张良赶紧溜出帐外把行刺之事告诉了樊哙,樊哙持剑盾闯入项羽营帐,用盾撞倒拿着戟的士兵。进入帐后“西向立,凝视项羽,目眦尽裂,头发上指。”可见其勇。项羽握剑坐直身子问:“此人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欣赏道:“是位壮士”于是赐酒一杯和一条生猪腿。樊哙一饮而尽,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了。可见其威。项羽问:“樊将军还能再喝吗?”樊哙面斥项羽道:“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是壮士,被另一个壮士所指责,竟沉默不语,面有愧色。可见其智。因为樊哙的这一段插曲,这才使得刘邦能借故从山下小路偷偷回到了霸上营中。如果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刘邦的事业几乎失败,樊哙之功不可没。也正因此“樊哙闯帐”成为一段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佳话。

项羽死后,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西汉建立之初,异姓诸侯王反叛不断,樊哙成为征讨叛军的主将。先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俘臧荼,平定了燕地;楚王韩信反,樊哙随高帝到陈,活捉楚王韩信,平定楚地。樊哙成为汉朝从创立到稳定的重要将领。

英布造反之时,高祖病重,不愿见任何人,诏令守宫侍卫,不准大臣觐见。十几天后,樊哙终于忍不住,带领群臣推门径直闯进宫中。高祖这时正枕在一宦官身上睡卧。樊哙见到高帝痛哭流涕地说:“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说得高祖笑着起来了。樊哙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政治谋略。

樊哙一直跟随刘邦左右,是刘邦的爱将。后娶吕后妹吕须为妻,生有一子樊伉,因此与皇帝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可是他因是吕后妹夫,也险些被诛。卢绾反叛,高祖派樊哙攻打卢绾。这时高祖病重,有人趁机诋毁樊哙是吕氏的党羽,皇上如哪天驾崩,樊哙就会举兵诛杀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些人。高祖听到这话大怒,派陈平乘车送绛侯周勃替代樊哙统帅军队,还要求在军中就把樊哙就地正法。陈平惧怕吕后,同时也深知其忠,所以决定把樊哙押解长安让高祖亲自处决。陈平、樊哙到长安时,高祖已死,吕后就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虽然吕后位高权重,但他与吕后之流却决少来往,可见他是个识大体之人。

韩信之死,死在他心里面一直有个分封为王的奢望。殊不知异姓封王与异姓分封诸侯王一样早已不符合历史潮流。张良阻止刘邦分封诸侯国也许需要举出八根之多的筷子,但刘邦不想分封异姓王只要举起一根棒子就行了,那就是政治的杀威棒,韩信不能看清历史的潮流,非得往政治的枪口上撞,只能是落得钟室之祸、满门抄斩的下场。而樊哙不仅能忠心耿耿地打江山,也善于谋身,即使与韩信相比较也不失其智慧超人的一面。

三、许世友将军

说到樊哙,有很多时候我都会联想到许世友将军。也许会有人说拿一个革命将军同封建时代的武夫相比较是不是很不恰当。但我们都知道晚年的毛泽东主[xi]就常拿“周勃安刘”的历史相嘱托叶帅,总之共[chan*]党人也无法自绝与回避历史。

许世友将军最出彩的政治表现却是在十年文革期间。1967年1月初,张春桥、姚文元在幕后指挥,南京的造反派夺了江苏省委的大权。来自全国全军的造反派云集南京,抄了许世友将军的家,扯烂了他的上将礼服。许世友将军不得已躲进大别山。在张春桥策划下,造反派给许世友罗织了罪名:许世友在延安就要杀毛主[xi],搞暴动,现在又要做六省一市的头,不千刀万剐不足以平民愤。许世友的政治生命岌岌可危。

毛泽东南巡到上海,明确表示要保许世友,并命令张春桥坐空军的飞机去接许世友。到上海后,乍见到毛主[xi],毛主[xi]说,世友啊,你还好吗?许世友二话不说,扑通跪倒在地,磕了个响头,放声大哭。毛主[xi]连忙把将军搀扶起来。许世友说:“天下大乱,从未乱到这种程度啊,军人手中的武器连烧火棍也不如了,这是什么世道?毛主[xi]啊,你该管一管了。你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吗?”毛泽东顿了片刻说:“世友,我信任你,南京军区党委是可以信任的,你还是南京军区司令员。不许揪许世友,这是我的意见,我派人打电话给他们,你回去也传达我的意思,你看这样行吗?”“不,什么时候打仗,我什么时候再下山。”“那你先到北京学习。”许世友还是没有同意。他知道,这个文化大革命不一般,即使是毛主[xi]的亲笔批示都无法做到刀下留人,萧华、陈再道、钟汉华、廖汉生和杨勇都先后失去自由……虽然有毛泽东一句顶一万句的当面承诺,许世友还是返回了大别山。

原本,许世友是想叫上陶勇和聂凤智和他一起到大别山,可是这两位爱将不想跟着许世友犯“错误”,执意回去。果不出许世友所料,他们回去都惨遭迫害。聂凤智受尽各种污辱,被打掉8颗牙齿,甚至被装进麻袋,要扔进长江。要不是许世友派警卫营半路“打劫”,聂凤智必死无疑。陶勇更惨,1967年1月21日,被害死在东海舰队招待所后院的井中,遗体还被打上黑叉。

许世友指挥吉普车开了一天,顺利开进了大别山。到路口,他跳下车,前后左右仔细观察了地形,命令机枪封锁,指示谁敢登这个坡,格杀勿论。许世友“名正言顺”住进了一二六医院。他给中央军委发电报,说他神经性呕吐,顺便到医院住院治疗。他知道,电报发给中央,让张春桥那些内奸看到,等于向造反派公开了自己的行踪。许世友不敢怠慢,登山头看地形,拟订武装自卫方案,在医院内外布置好部队,时刻准备战斗。好家伙,竟敢武装对抗造反派……

我初次读到这样的史实第一感觉是相当的震憾和惊讶。在文革那样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代,即使是效法张良也无从避祸,因为当此时也已无任何历史规律可以寻找,可供借鉴,多少智勇双全和多少无限忠诚的将军倒在了造反派的枪口下,独许世友将军敢于“武装割据”居然能做到自保,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这与历史上的诸多人等的自保之策是多么的不同啊!可以说是大逆不道,一改所有的历史,但却是最行之有效的。

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之流妄图借增设国家主[xi]之机篡党夺权。毛主[xi]识破了林彪的阴谋,提出自己不愿当国家主[xi],他首先向许世友吐露自己的想法,并要求许世友出面做其他人的思想工作。应当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一次政治布局。我一直都在想如此重要的政治事件,毛主[xi]为什么独独托付给许世友将军呢?答案也许就在于许世友将军是唯一敢于武装割据的人,这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某种否定,是全国都知道的事实。毛主[xi]选中许世友将军自然也无异于向世人表明了他的鲜明政治态度。

四、我的一些经历

我曾经在某厂工作过。这某厂的老板与当地政府部门关系密切,是当地某主要官员的外戚,可以说有着浓厚的官僚资产阶级背景。这位官僚资产阶级如果仅仅只开办些具有官僚资产阶级意味的公司譬如房地产等等,应当说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因为他有政府背景,可以拿得到便宜的地皮,可以搞定银行。可是他却偏偏逆势而为玩起了高科技。开了好几个工厂,贷款好几个亿。我们知道官僚资产阶级代表着最腐朽、最落后的生产力。这一性质并不会因为共[chan*]党人执政而丝毫有所改变。几个厂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我所处的这个厂情况稍稍好一点,可以自负盈亏。厂里的总经理是个老滑头,擅长阶级斗争,挑起些争端。不过也还善于驾驭复杂的政治局面,个中情形有些类似文革。但是总经理还是比较喜欢我的,因为太狡猾的人也还喜欢听一些真话,而我是能给他说上几句真话的为数不多的人。

有那么一次,他所宠幸的一个下属造成了安全生产事故。按照惯例,副总经理肯定要找这个下属的麻烦,而下属肯定要跳出来和他针尖对麦芒地展开对攻战。这也是为这位总经理所喜闻乐见的,他喜欢生龙活虎的政治局面。不过这一次却不同了,因为这是安全事故,非同小可,按照总经理说法就是市长省长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也绝不姑息迁就。这时他便叫上了我,让我来传这个话。虽然说是叫我传话,可是却又不明确地说出来。总之他是在效仿九届二中全会的毛泽东,而让我来做许世友。哎呀呀,中国人的政治真是玩绝了,一个小小的工厂总经理对这么高深莫测的政治术居然都是如此精通。我不知道他是否熟悉这段历史,如果不知道的话,那可真是个天才,无师自通呢。看来中国人从娘胎里出来就是天生干政治的料。

在这个厂里我始终保持着中立态度希图自保,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最终这位总经理倒在了阶级斗争的枪口之下,而我的绥靖政策并未凑效,还是被我的顶头上司一脚揣出了门外。所谓风水轮流转,现在又有人想整治整治那个顶头上司了,想叫我回去。虽说有好马不吃回头草之说,但我还是有些怦然心动,我其实一直想以我的这段经历写出一部相当写实的小说来。我并不悚尖锐的批评,我最崇拜的小说家还是鲁迅先生。即使是将匕首和投枪直刺当今社会的现实也毫不畏缩。仿佛是一匹战马听到了冲锋号,我感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兴奋和冲动。但是我很快将这种兴奋与冲动扼杀在了摇篮之中,我觉得我最大的愿望还是做个诗人,我的性格更适合做一个诗人,我更渴望的是一种心灵的自由。看来对鲁迅先生我也只能是“徒有羡鱼情”了。但是涂鸦童子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回想到自己在这家工厂的不堪经历。呜呼,中国人的阶级斗争和政治竟然泛滥和普及到如此之地步,深入到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啊!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少些阶级斗争,少讲一些政治,也许中国才能真正融入到现代社会。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涂鸦童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燎原百击点评:

识多才能智广、足智方能多谋,读史而鉴今,才能使人聪慧,更使人睿智,本文例举详实,剖析深刻,读来所得颇多。

文章评论共[2]个
燎原百击-评论

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问候朋友!at:2009年07月16日 晚上9:56

涂鸦童子-回复这只是个人管见,我的识见其实很短浅,但是中国人需要对历史有全新的认识,我觉得自己或可以带给人们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at:2009年07月18日 早上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