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李宝生同志静静地走

发表于-2009年08月10日 下午6:06评论-6条

六十年前,他随着共和国的诞生开始接受教育;他在九十年代初就提出了“和谐发展,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他为打造武威精品学校、实现“两基”达标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等中央领导接见。他,就是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李宝生同志。

李宝生,男,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1966年西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武威教育系统工作,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武威四中、七中、六中任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1994担任武威市教育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1998年任武威市人民政府督学,同时被聘为武威六中名誉校长。2002年退休。

李宝生同志从教近四十年来,先后荣获“武威先进教育工作者”、“武威市知识分子拔尖类人才”、“甘肃省园丁奖”、“全国优秀教师”、“全省干部下农村帮扶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被选举为武威市三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四届政协委员、中共甘肃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9月,李宝生赴北京参加“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他聆听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xi]江泽民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合影留念。这是李宝生最幸福的时刻,是党和人民给予他的最高荣誉!

矢志教育志不移

李宝生自幼理想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进入西北师大中文系后,“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成了他毕生的座右铭。

大学毕业后,他根据需要到武威农村中学任教,一干就是二十一年,教书育人、孜孜不倦。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文革”过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急需专业人才,他毅然多次放弃进省进市高就的机会。

当时市委组织部要调他到市委工作,他却说:“党培养我当教师,我就一辈子干教育吧!” 1985年7月,甘肃农业大学人事处的一位负责人冒着酷暑找到他,一见面二话没说就掏出一份表格说:“只要你填好这张表,就能调入甘肃农业大学了!”但李宝生舍不得七中的那些农村学生,他最终谢绝了来人的好意,继续为武威农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教育创新出精品

1970年底,他被调入武威七中,学校让他担任高中毕业班班主任兼任高中三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他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那时,教育战线正本清源,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李宝生由教导主任升任主管教改的副校长,他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教育新路,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学校管理上了新台阶,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教学质量有了大提高。他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被省地专业刊物选用,其中《开拓学生思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被《西北师大学报》刊用,此文还被评为武威地区“优秀学术”论文。自恢复高考制度后,武威七中的高考升学率、学科平均成绩一直名列全地区之首,并使武威七中成为武威地区农村学校中的唯一一所副县级重点中学。他在这所中学整整工作了二十一年,为该校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黄羊地区、张义山区培养了大批人才。

1987年8月,李宝生被调入武威六中任副校长。当时的六中是武威城区有名的“差校”,生源极差,校风不正,教学质量低下,当年高考只有7名学生被录取。教师羞于佩戴校徽,学生羞于六中上学。面对现状,他与其他领导深入课堂、宿舍,走进年级组、教研室,与学生交流,与老师谈心,并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查问题,寻根源,科学分析,提出了“办好学校,争创一流”的办学思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以“和谐发展、办出特色”为目标,以转化“双差生”为突破口,以发展体育特色、文科优势为抓手,及时跟进制度管理、目标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并使“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办学思想变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两年后,学校面貌已有了很大改观,高考升学率已由倒数第一而跃升为全市之首。1990年后,李宝生全面主持学校工作,1991年正式任命为武威六中校长。他创新教育理念,为学校制定了“笃学、求真、奋进”的校训,提出了“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学校“双差生”转化工作取得成熟经验,他撰写的《坚持正面引导教育,做好“双差生”转化工作》,在全省德育工作会议上受到好评,被《甘肃教育》刊用,武威六中也被评为全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并成为中共甘肃省委思想教育工作武威现场会的一个亮点。

他以人为本,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向教育教学科研要质量。他指导青年教师在教改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以赵多彪为带头人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各科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李宝生提出的“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教育”硕果累累,学生学科竞赛屡获殊荣。他把第二课堂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使武威六中在前进道路上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十年工作,十年巨变,他为武威六中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两基”达标结硕果

1994年,李宝生被任命为市教委党委书记、主任。摆在他面前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使全市“两基”达标工作通过国家验收。他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在全市推行领导联系学区(校)制度,同时开展“教育年”活动,市政府与乡镇、教委与学区双向签订责任书,落实目标责任。他又采取“委领导抓点、科室包片、干部包乡、责任到人”的硬措施,使“一纲三法”深入人心,在凉州大地又一次掀起了大办教育的热潮。李宝生采取“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强化薄弱点、转化后进点”的“四点工作法”,天天下乡进村入校,张义、上泉、金山、青林、长城、吴家井更是常去督战的乡镇,经常是土车土人,三餐难按时,中午不休息,雨天车不停,节假日不休息,仅1995年,就发动农村群众集资、捐款达1370万元。比前四年全市集资捐款总和还多出891万元。共新修、维修学校370所,总建筑面积达6.9万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设备5556件(套),硬化面积9.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0.6万平方米,全市学校基本实现了“六配套”,为实现“两基”提供了物质保证。在国家正式验收前,他又组织安排“百日查缺补漏活动”,那段日子他更是睡觉想“两基”、说话谈“两基”、开会议“两基”。他坐着旧吉普车下乡奔波4万多公里,使“两基”任务得到了落实。其中“四率”,特别是初中生巩固率与“高扫”,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当省政府代表国家教委宣布武威市“两基”达标时,李宝生感慨万千,他依靠市委、市政府,依靠全市近百万人民群众,终于完成了在我市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神圣使命。

在主持市教委工作时,李宝生无私奉献,廉洁自律。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认认真真办事,清清白白做人。他严格遵守“自我约法三章”:一、人格胜于金钱,不取不义之财;二、事业胜于个人,决不以权谋私;三、党性胜于感情,决不违法乱纪。他常说,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自有历史评说。一辈子能为教育事业出点力,就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爱心一片在西凉

李宝生把教师民生问题时刻记在心上,为了解决教师住房困难,他依靠市委市政府,跑省上争取教师建房补贴,到地区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在一年半时间内,全省第一个教师新村拔地而起,共修建住宅楼21幢,总面积5.7万平方米,为660户教师解决了住房问题,使武威市成为全省教师住房建设先进县(市)。

李宝生把帮扶贫困山区发展做为自己的社会职责,多次爬山越岭为张义西山顶等地贫困户送温暖,为学生送文具,为学校排危房,被评为“全省干部下农村帮扶工作先进个人”。

李宝生从教以来,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视事业如生命,视教师如亲人。他刚参加工作时,经济十分拮据,但看到贫困生要辍学时,就毫不犹豫拿出微薄的工资予以资助,三十多年来,经他资助完成学业的有六十多人,这些学生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成了医学家,有的成了教育家,有的成了军事家……看到学生超过了自己,他感到由衷高兴。

他认为校长能培养出超过自己的教师才是好校长。当校长二十多年,他特别注重培养骨干教师、年轻干部,经他培养的教育人才已成为全市各校的重要骨干力量。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静静地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燎原百击点评:

孜孜不倦的教书育人换来的是人们的爱戴与尊敬,还有那累累的“硕果”,如此校长,当为师者楷模!

文章评论共[6]个
燎原百击-评论

问好朋友,此文投散文较为合适,已改,下次请注意。at:2009年08月10日 晚上10:05

静静地走-回复谢谢燎原老师,下次一定注意。祝好了:) at:2009年08月11日 下午5:09

爱耳儿-评论

你好at:2009年08月11日 凌晨4:10

静静地走-回复爱耳儿,你也好:) at:2009年08月11日 下午5:06

文清-评论

过了整个夏季,愿你的心情会秋高气爽,事业如春华秋实!at:2009年08月11日 凌晨4:24

静静地走-回复谢谢清姐,夏天过得可好?现在就祝你拥有一个大收获的秋季吧! at:2009年08月11日 下午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