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用心倾听越剧的前世今生雪里寒梅

发表于-2009年08月11日 晚上8:41评论-2条

温山软水的嵊州,孕育了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越剧在百年的短暂时光里,迅速红遍大江南北,享誉国内国外。

日前,在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的带领下,《戏苑百家》摄制组走进越剧故乡,寻找越剧的前世今生,倾听越剧的古往今来。

白燕升:用心触模越剧的灵魂

白燕升第4次来嵊州。嵊州的山水风光,人文历史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他每次来去匆匆,对于滋养越剧的这块土地,仅仅是纸面上的了解。这次,他是用心来触模越剧的灵魂。

今年,白燕升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冷门里,有戏》,身处梨园世界的他,正像他的书名一样,典雅从容,又不失真善分寸。对世事,他“净”;对喧嚣,他“静”,对戏曲,他“浸”,而对于水样的越剧,他则是深深“沉浸”。

“越剧是影响全国的第二大剧种,追根溯源,我早就想来嵊州好好地走一番。”白燕升说,一个剧种的诞生,离不开生它养它的土地,嵊州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是什么样的山水,让越剧如此的柔美婉转,空灵典雅?这就是他们此番来嵊州的目的和意义。

白燕升被著名作家莫言誉为“上天为我们准备好的戏曲主持人”。看戏、说戏甚至唱戏都是白燕升与观众沟通的一座桥梁。白燕升说,走进嵊州,走进越剧,对他评价越剧,点评越剧,具有更高的话语权。

“嵊州的领导那么关心越剧,也挺让我感动,作为戏曲节目的主持人,我代表戏曲界向领导表示感谢。”白燕升说,以前只是听说嵊州人人会唱越剧,这次过来了,真切地感受了,也知道嵊州的民营剧团有120个之多,嵊州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不仅把越剧做成了文化产业,并且以此为契机,还衍生了戏剧服装产业,真了不起。

短短一天半的时间,白燕升的感慨太多,赞赏太多。且,让我们跟随摄制组的镜头,听听白燕升感觉中的嵊州越剧。

第一站:嵊州市越剧团

画外音:名演员和经典剧目的摇篮

摄制组的第一站是嵊州市越剧团。嵊州市越剧团创建于1951年,是“浙江省一级剧团”。50多年来,先后培养了钱爱玉、孙水月、何苗琴、何英等省内外较有影响的演员,近年来,更是培养了黄美菊、裘巧芳、刘志霞、倪锦锦、王水燕等一批“梅花奖”、国家一级、二级演员。先后创作排练了大型历史剧《汉文皇后》、《魂断汉宫》、《大义夫人》《蔡文姬》等。

摄制组还拍摄了刘志霞和倪锦锦的精彩排演。她们两位已进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越女争锋”决赛组。摄制组一行用镜头扫描了剧团的每个角落,在他们看来,这里的每个台阶,每个墙面,都氤氲着咿呀的越音。

第二站:社区戏迷角

画外音:百姓总动员,演绎戏剧盛宴

晚上八九点,市区的戏迷角已热闹非凡。王派、尹派、徐派、范派、陆派……你方唱罢我登台,剡城的戏迷角,让《戏苑百家》的摄制组一行,每每惊叹于江南小城四处流淌的越剧音律,那样委婉,唯美。

“百年越剧,有这样深厚的民间基础,有这么庞大的戏迷群,想要不辉煌,难!”扛着摄像机的摄像师边摄边叹。

第三站:越剧博物馆

画外音:见证百年越剧的风雨历程

越剧博物馆与剡溪名胜“溪山第一楼”相邻。溪山第一楼为南宋朱熹题词。登楼可全揽剡中之胜。石雕、砖雕、木雕三雕技艺精湛,里面古戏台饰置雕刻100余件,雕有《倭袍》、《目莲救母》、《蝴蝶梦》等戏曲人物故事。

摄制组一行“忙并快乐着”,他们纷纷在溪山第一楼前面留影纪念。

走进越剧博物馆,长长的走廊,就是越剧十姐妹的旧时剧照。1947年夏季,为反对旧戏班制度,筹建剧场和戏校,发展越剧事业,越剧十姐妹义演《山河恋》,并与破坏越剧改革的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一场斗争。

时光远去,但《戏苑百家》的镜头在此定格。

走进长廊,里面展现的就是越剧发展的一部生动史书。馆内140多个版面,近800多幅照片,300多件实物,系统而详细地反映了越剧发展的面貌,展示了越剧的风雨历程和化蝶嬗变的美丽。

“越剧博物馆不仅展览了历史,更展望了越剧的未来。”白燕升如是说。

第四站:甘霖镇东王和施家岙村

画外音:越剧发源地的唯美意象

风淡淡拂晓过,东王村,那棵200年前的香樟树仍然枝繁叶茂。站在“越剧诞生地东王村”的石碑边,白燕升说,我相信,百年以前,在这棵茂密的香樟树下,一定有劳作归来的农民聚在这里讲民间故事或唱山歌小调,一定就是这些故事和小调,最终哺育了一个剧种的诞生。

香火堂前,在李世泉、高炳火铜像面前,4只稻桶和4块门板还原了百年前的戏台模样。坐在百年前李世泉们第一次登台演出过的戏台前,白燕升整个地沉浸在越剧中。仿佛百年前的气息就缠绕在他眼前,百年前越剧的第一声唱叹就袅娜在他耳边。

在铜像前,在稻桶和门板前,白燕升娓娓地讲述着1906年3月27日,越剧诞生的那个晚上。那些演员,那些行头,那些剧目,仿佛他面对的就是戏曲频道的观众。仿佛他就要让所有的观众都知道1906年3月27日的那个晚上。那个晚上,越剧在这个小村子,横空出世。

到女子越剧发源地,则又是另一番景象。无论是绳武堂古戏台“一弹流水再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的楹联、娘家戏班原汁原味的早期越剧流派,也无论是八卦台门里的青砖黛瓦,淡淡浮雕,都让摄制组叹为观止。

“女子越剧有班主王金水,教戏师傅金荣水之流,想要不闯进上海滩,也一定难。”面对静静的八卦台门,面对八卦台门二楼的“女子越剧博物馆”,白燕升又说了一个“难”字。

中午的就餐地点是“追鱼山庄”。摄制组成员们轻轻笑,在越剧的故乡,就连吃饭的地方,也与越剧息息相关。

青山绿水,悠悠剡溪,白燕升不觉吟起李白的诗歌: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

撑竹排去追鱼山庄,白燕升又现场发挥台词:潺潺流淌的剡溪,孕育出了第一副女子越剧科班。此后的几十年里,女子越剧就是撑着这样的竹排,沿一江蜿蜒缠绕的碧水,唱到杭州,唱到大上海……

第五站:越剧艺校和城南小学

画外音:培育艺术苗子的大后方

水袖长舞,越曲曼妙。

城南小学和越剧艺校,是向全国各地输送越剧苗子的大后方。

“越剧要从娃娃抓起。”是嵊州市领导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所具有越剧教育特色的学校随之诞生。城南小学在短短的10时间里,有数以百计的学生在各级各类越剧演唱比赛中摘金夺银,中央电视台记者也因此多次慕名前来学校拍摄新闻和专题。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是一所闻名全国的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承担着为全国越剧界培养越剧艺术人才的教学任务,被誉为“越剧艺术家的摇篮”。学校的前身是越剧之家,于1955年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等倡导努力下创办而成。1996年正式易名为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

这次《戏苑百家》自然把镜头对准了小演员们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

最后一站:嵊州市艺术村

画外音:一种文化衍生的产业

与嵊州市民营剧团和戏剧服装产业一样,艺术村也是嵊州市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艺术村有100余位民间艺人在此聚居,设有根雕、泥塑、紫砂、古玩等展厅,集窗口展示、创作交流、产品交易、娱乐休闲于一体,现有100余位嵊州民间艺人在艺术村“聚居”,是嵊州推进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全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典型亮点。

“嵊州市艺术村是艺术和经济有机结合的又一典型。”根雕、泥塑等拍摄完毕业后,摄制组成员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他们打算回去配音。

短短一天半的时间,看不尽的剡地风光,话不尽的越乡风流。白燕升说,戏曲源自民间,也必须回归民间,任何脱离民间的剧种,最终只能走向衰亡。嵊州的越剧和戏迷,他们就是哈代所说的呼唤者和被呼唤者,在这里,我感觉了一种和谐,一种生机。伴着悠悠剡溪,越剧必将走得更远更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雪里寒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雨过残阳点评:

每一个剧中的诞生和流传都是有她的一片天地的!
越剧扮相柔婉优雅,唱腔优美旖旎,着实讨人喜欢呢!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妹妹对越剧如此了解,向你学习!at:2009年08月12日 中午1:47

雪里寒梅-回复文清姐有空来我们这里玩,我们这边是越剧的故乡。 at:2009年08月12日 下午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