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重拍电视剧 《水浒传》的商榷渔樵耕读

发表于-2004年05月08日 下午4:13评论-12条

重拍电视剧

《水浒传》的商榷

《水浒传》作为中国的历史名著,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份精美的文化大餐,滋养了几百年来,几十代人的精神世界。它所反映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出的高超的文学技巧,优美的文笔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所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正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灵魂,影响着几百年来,几十代人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几百年来它通过评书、戏曲等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通过全世界几十种语言;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向人们的脑海扩张。《水浒传》两次被改编为剧本,用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二次改编的《水浒传》,看罢不由得叫人感叹——

想说爱你不容易

电视剧作为一种商品,从生产的初期,作者就不能不重视其存在的商业价值,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电视剧不同于其他商品,它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品,他的商品价值正是有了艺术性才有所体现。所以对待改编《水浒传》这样的历史名著,所持的态度可以说是决定这个电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决定了我们所持的态度必须是积极的、认真的、一丝不苟的。粗制滥造只会用巨额资金炮制一件商品,一个赝品,而非艺术品。我们以前看过同为历史名著的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又看了重拍的《水浒传》,看了原著中不多,却被绘声绘色描绘的几个艳情故事。倒让以爱情为主线的《红楼梦》汗颜;看了短短四十集的剧情含概原著120集的篇幅,更应让《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的制片感到浪费了钱财。再联想到前期如火如荼的炒作,使人觉得电视剧《水浒传》更象一种商品,叫人欲爱又罢。纠其原因有三:

铜臭飘飘入剧来。重拍的《水浒传》较之《三国演义》中只见关羽挥刀,人头便落了地无论如何也是一大进步。但过多、过细的艳情情节又冲淡了对英雄的刻划。剧中不厌其细的描述了潘金莲如何洗澡,如何勾引武松,如何同西门庆认识,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约会,如何调情。惟恐观众看不清潘金莲的光脊梁,又惟恐观众不明白怎样勾搭女人。读原著《宋江杀惜》一节时也并没有记得有多少关于阎婆惜同张三勾搭的叙述,剧中也叙述详尽,不明白那个张三到底是在勾引阎婆惜还是在勾引观众。如果一部电视剧仅以武打艳情吸引观众,而无名著特有的事件冲突和人物刻划,这样的武侠艳情剧比比皆是。如此看来,导演不相信观众的欣赏水平,刻意突出了艳情情节。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情调,为了票房,在献媚观众。不言而喻,这部电视剧更象一件商品,而非艺术品。

以鄙人拙见,《水浒传》的主题是突出英雄,描写英雄,刻划英雄。掺入过多的其他东西,只能使正剧不象正剧,戏说不象戏说。做艺术就是做艺术,如果加入其他目的,就会背道而驰,欲速则不达。看过黄宏的小品《修鞋》,使人感触很深,任何一行必须各行其“道”,一个“道”字道出人生真谛。

艺术气短,浮躁日盛。武打设计的精彩固然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但血淋淋的镜头又破坏了影视所追求的美感,这是这部电视剧给我的第二个印象。特别是《征方腊》一节,砍杀方腊起义军的镜头。人头落地后,还要在地上滚一滚,让人觉得目不忍睹。影视对杀人的镜头有多种处理方法,为何不选另外一种。《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三国时期可谓杀人最多。据记载,东汉末年人口统计约两千万人口,到三国归晋仅剩300多万,可谓杀人如麻。《水浒传》中凡杀人也免不了剖腹剜心,如果都让观众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就成了恐怖片。

联想中国某些影视剧只要有表现激动的场景,导演就安排男女主人公拥抱,也不管他们是大伯子和弟媳妇还是老公公和儿媳妇;只要表现改革就有第三者插足。近日又听说演艺界有人呼吁放开对演员裸露的限制,更叫人感慨。鄙人拙见,代表一个国家影视最高水平的是象《三国演义》等正剧,而不是所谓的港台三级片。并不是脱了女演员的衣服,中国的影视水平就上去了。中国影视当务之急是如何认真地拍些符合国情的影视剧,还是少些浮躁气,多研究些学问的好。

名讳随口可改得。中国有许多多音多意字,有的字意思相同现代和古代读音不同。比如:“车”字的读音,我们现在读做(che)。古代读做(jv),当我们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时,读做“驾长车(jv)踏破贺兰山缺。下棋的时候,我们说,车(jv)、马、炮。这种字优以姓氏、地名中保留最多。比如:“盖”作为姓氏读做(ge),“仇”作为姓氏读做(qiu)。我们把“上尉”的尉字读做(wei),当读姓氏“尉迟”时,读做(yuchi), 这些字都是保留了古代的读音。

看电视剧《水浒传》“征方腊”一集,当宋江遣“病尉迟”--孙立出阵时,不知是何原因,他读做“病尉(wei)迟--孙立”。孙立的绰号起自他善使双鞭,有唐代尉迟恭敬德的神勇,故而得名。这宋江竟把自己手下大将的名讳胡乱读来,不知是何用意。

这种现象倒是在看电视剧时经常发生,已经习以为常。想这《水浒传》这样的大制作,摄制组中导演、制片编剧若干人众目睽睽之下,出现这样的失误着实不该。毛主[xi]说过:“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而我们所缺的正是“认真”二字。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

《水浒传》的前期宣传说的最多的是“忠实原著”。关于忠实原著,不知编剧有一个怎样的标准,也就是怎样才算作忠实原著。鄙人以为忠实原著,第一要忠实原著所突出的主题思想。第二要忠实原著的故事情节,即原著中主要的故事情节要有。第三忠实原著中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从篇幅上看电视剧《水浒传》短短40集的剧长却叙述了原著120回的故事情节,显然显得单薄。再加上对感情戏的刻意突出,对英雄的刻划和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更显得象小马拉大车,难以胜任。这里且不管水浒传是根据哪个版本改编的,所表现的主题是否符合现代人的观点,也暂且不管这种版本是否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是否值得搬上银幕,搬上银幕后是否会产生消极影响。这里单就电视剧《水浒传》的人物的形象、性格是否符合客观规律进行探讨。

问《水浒》英雄几许 ?宋江作为梁山好汉的头一名,如何称的上“呼保义、及时雨”如何作的107名梁山好汉的头领?又如何让黑旋风--李逵、小李广--花荣、智多星--吴用这样的英雄竞相折腰,甘愿授之权柄,甚至愿意替他去死。宋江到底有何德何能呢?原著中宋江虽自己说“自幼饱读诗书”,但较之足智多谋的吴用,圣手书生--肖让,显得文化功底稍差一截。论武艺,在小旋风--柴进庄上已见分晓,武松对他的评价是花拳绣腿,上阵杀不得敌。

这样一个文不出众,武艺平庸的县衙小吏确确实实杀了人,题了反诗,做了头领,领导了起义,引起了朝廷的恐慌,动摇了统治阶级的基础。从原著中可以看出宋江蛰居江州自比“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他的志向是“他日若随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再看他平日广施钱财,专好结交象晁盖这样的英雄。不近女色,可见他素有大志。再看他上梁山后,首举义旗,打出了“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旗帜。使梁山不再是打家劫舍的草寇,而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此后,三打祝家庄、破曾头市、两赢童惯、三败高俅。这一时期将士用命屡战屡捷,使梁山声名远播,成了朝廷追剿的“四寇”之首,有了和朝廷讨价还价的本钱。这一方面说明梁山好汉英勇善战,同时宋江正确领导无疑也起到很大作用。这说明他是梁山好汉中比较具有政治头脑的一个。

再看电视剧《水浒传》,使人不禁要问,梁山好汉谁是英雄?宋江从形象上看,步态如日本妇女,扑伏如家犬,言辞谦恭,心事重重,口欲言而嗫 ,步欲行而 趄,阴阳怪气,从气质上象个谨小慎微的妇女,难道仅靠向人施舍点钱财就能够臣服107位好汉,让李逵这样的好汉甘愿为之去死。假如此梁山上仅是些惟利是图的市侩小人,如何能成大事?鄙人以为,非也,是电视剧创作之初就把宋江作为一个“要作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土匪;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代表”;作为一个“用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的官迷,作为一个“最终落下可耻下场”的投降派,刻意丑化。而没有把他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受特定环境影响,血肉丰满的失败的农民领袖来处理。而是简单的用批《水浒传》的思想,用革命的,甚至一个党员的标准衡量他,拿着投降派没有什么好嘴脸的标准塑造宋江。没有认真挖掘人物性格,简单的脸谱化。塑造了一个浅薄的人物形象。

所谓英雄不仅是形体上的威猛,身手矫健,英雄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体现在性格上是坚韧顽强,藐视一切困难;体现在人格上侠气仗义,不计个人得失;体现在气质上是气吞河岳,一览众山小;体现在精神上是生死不惧,大义凛然。对事快刀斩乱麻,甚至卤莽;对人古道热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我们再看电视剧《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谁更象英雄。电视剧用现代化的特技手法塑造了一个个武艺高超,但缺乏内涵,所谓的好汉、英雄。除宋江之外,其他人物的处理也存在着弱化英雄形象的现象,最具代表性的是林冲。

林冲绰号是“豹子头”,暂且不去讨论电视剧中的演员同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外在形象差距有多大。单就林冲受辱于游园;受冤于白虎节堂;受难于刺配沧州途中;受气于梁山杨伦麾下。平生唯一的一个心愿是杀掉仇人--高俅,愿望破灭后吐血而死。死时表现的不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壮和豪迈,而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人生哀叹。林冲一生表现的委曲求全,毫无英雄气可言。假若如此,梁山好汉岂不是一群窝囊废,如何造得了反,杀得了人,干出一场轰轰烈烈地大事业来。

自《水浒传》问世以来,林冲的形象被许多艺术形式所采用。戏曲、评书中林冲都是一派英气,原著对林冲的刻划也决非程式化、简单化。否则,《水浒传》就不会成为一部优秀的小说。林冲面对高衙内调戏自己的妻子,表现的是先是将他暴打一顿,但当鲁达要将高衙内打死时,他又考虑到在太尉手下做事,才拦住了他。原著正因为这样处理才合理,才真实。刺配沧州途中,林冲还幻想着能服满劳役,回家和妻子团聚。这时不反抗是投鼠忌器,并不是生来不会反抗。直到最后火烧草料场,当知道自己再无牵,才杀死仇人,决定上梁山。鄙人以为,表现林冲的形象应抓住他复杂的矛盾的心理。否则就会塑造一个简单化的片面的林冲。

难酬真情亦英雄。同宋江的唯唯诺诺,林冲的抑郁而死相比,潘金莲倒更象电视剧《水浒传》中的英雄。在电视剧中更多的镜头是她如何漂亮,武大郎如何窝囊,如何不般配,潘如何贤惠,如何辛勤劳作。心生异端也是自艾自怨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实在不能忍受武大郎的窝囊。后来被西门庆这个浪荡公子诱惑欺骗,不能自拔,才被西门庆王婆挟裹,铤而走险害死武大郎。最后被杀时一句话也没说,颇为壮烈,一副为情献身的样子。对她狠毒、淫荡的一面没有表现,致使观众所看到的是一个片面的潘金莲。从剧情看倒觉得武大郎实在不该娶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娘子,用江湖术士的话说是命小福薄,消受不起。用现代人的观念来看,是糟蹋了潘金莲的美貌和青春,倒是武大郎的错。

潘金莲作为《水浒传》中为数不多的女子,由于通奸杀人已成为毒妇杀人的的代名词,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原著中,潘金莲的形象刻划,施公写道“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话是“官人休要罗唣,你真个要勾搭我?”。可以说深刻反映了潘金莲、西门庆作为一对奸夫y*妇,急与求成一拍即合的心态。原著刻划了一个荡妇的形象,已被广大读者所接受,至于近年来关于为潘、武翻案的文章不断。鄙人以为,《水浒传》所塑造的潘、武只是一个艺术形象,不必考证其真实性。即使历史上确有其人,天下重名的多得是,也不必说施公所塑造的潘武,就是xx人的祖先,姓潘的也不必为此与人打架。不管怎样对杀人犯的同情,特别是对杀害象武大郎这样的老好人的同情,都是不可被人接受的。对传统的社会道德和是非观念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看罢电视剧《水浒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给人的印象是:这个宋江不是那个宋江,这个林冲不是那个林冲,这个金莲不是那个金莲。

你的心情我永远不懂

我们对待继承古典文学一贯采取“扬弃”的态度,完全照搬原著不可取,背离原著创造的人物形象、突出刻划英雄的主旋律更不可取。扬什么、弃什么是改编剧本的关键。我们不能一味宣传愚忠、愚孝的危害,而不顾人物性格的客观性,冲淡刻划英雄、突出英雄的主题。或者只为了突出人物,而宣扬了一些封建糟粕的东西。

《水浒传》作为四大英雄传奇小说的背景是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外族入侵,民困国危,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得到百姓的拥护。此后被百姓广为传唱,最早是南宋的民间“说话”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施公根据元末明初农民大起义当中,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成。

版本以明万历年间袁无涯刊的《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和明末金圣叹批改贯华堂刊的七十一回本为代表。前一版本具有真实性和悲剧美的欣赏价值,后一版本到英雄排座次结束,着重刻划英雄。不管哪一种版本,都是歌颂农民起义英雄为主线,是一部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作品中反映了诸如“反贪官不反朝廷”、“愚忠愚孝”等封建的思想糟粕。

电视剧《水浒传》的剧本的创作并没有很好的“扬弃”,如剧中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总后台道君皇帝是一个受高俅蒙蔽的好皇帝。宋江是一个善使权术,出卖革命成果的投降派。蔡京、高俅、童贯等是是一群瞒上欺下的奸臣。这样以来,观后给人的印象是“经是好经,都是让歪嘴和尚念歪的”,并没有揭露封建社会皇帝、官僚联合欺压百姓的本质。主题不明这个倾向在《好汉歌》中亦有体现在电视剧的主题歌《好汉歌》中唱到“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大河向东流可以理解为“历史长河”。至于星星参北斗到底是“星星”比喻成什么,参的是皇帝这个北斗,还是宋江这个北斗。再看“风风火火闯九州”更让人觉得农民起义象一场风过去就过去了,没有什么目的。在看其他几句也仅仅说了英雄的行为,而没有表现英雄的人格品质等内在的东西。使人对电视剧的主题思想产生疑问,到底是在讴歌英雄,还是在宣扬忠君思想。

电视剧《水浒传》的商榷不是吹毛求疵,鸡蛋里头挑骨头,而是希望能用对一部影视作品的剖析,达到促进艺术的目的。鄙人倒是以为此剧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仍是年内较为优秀的电视剧。这里仅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期望它存在的问题能给人以启迪。在今后的工作中,与诸君共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渔樵耕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傲梅香雪点评:

很少能如此文般,洋洋洒洒,纵横开阖,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谢谢你又给烟雨带来了佳作.

千山我独行点评:

是实力派写手的佳作,独具一格的文风。

烟雨琳静点评:

作者通过精到的、美轮美奂的艺术方式和手段,抵达他对于电视剧的深刻认知和剖析。

文章评论共[12]个
千山我独行-评论

非常欣赏阁下的作品,俺要向你看齐。
  【烟雨琳静 回复】:快加油,写些好文章出来,千山哥你就是太懒哩。 [2004-5-8 20:45:10]
  【千山我独行 回复】:俺工作忙呀,如果不是为了你这坏丫头呀,俺才不会来这。 [2004-5-9 18:19:53]at:2004年05月08日 下午6:30

高僧-评论

很好
我喜欢at:2004年05月08日 晚上8:01

轻舟剪水-评论

精辟、独到,我喜欢!
  【渔樵耕读 跟帖】:哈哈一般吧 [2004-5-12 11:18:56]at:2004年05月09日 凌晨1:40

季节流传-评论

作者大胆的手笔生动的把对电视剧的看法表现的淋漓竟至,不乏为一篇好文哟~at:2004年05月09日 凌晨3:36

芙蓉晶-评论

看戏,从没象执铁这么深刻过,条理之清楚,文字之流畅,让我羡慕且忌妒着,嘻嘻,还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at:2004年05月09日 中午12:14

年华的空瓶-评论

喜欢你精辟的解剖!!!!
  【渔樵耕读 跟帖】:谢谢,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2004-5-12 11:14:15]at:2004年05月09日 晚上9:43

渔樵耕读-评论

大家好我本来想跟大家回个贴的可是不知道怎么回at:2004年05月10日 晚上11:41

渔樵耕读-评论

不好意思谢谢大家的厚爱愿与大家交朋友
  【年华的空瓶 回复】:兄弟,俺来跟你握手~~~ [2004-5-13 18:36:33]at:2004年05月10日 晚上11:42

拓荒者-评论

好文at:2004年05月16日 早上9:24

ausese-评论

作者腐儒一个!有没有认真读过《水浒传》?小说中的宋江是什么样子: 第41回,众好汉劫法场后,护着宋江,一起向梁山进发,途中几个强人叫阵,要留下宋江,只见“宋江听得,便挺身出去,跪在地下,说道:小可宋江被人陷害,冤屈无伸,今得四方豪杰救了性命,小可不知在何处触犯了四位英雄,万望高抬贵手,饶恕残生。” 宋江也是很有权谋的,看看十年砍柴的《闲看水浒》吧! 你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斧子的瞎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小笨狗 回复】:个人都有个人的观点,ausese 兄不必破口大骂。 [2005-8-25 16:28:15]at:2005年07月04日 凌晨2:56

ausese-评论

小说中的宋江太龌龊,电视剧中增添了人性化的色彩,表现其苦衷之情,李老师表演的是一个谦恭,圆滑,有关爱之心……复杂的宋江。林冲之死也是电视剧改编很成功的一笔,表现了英雄之悲剧,试想:林冲戎马一生岂会背负半世恩怨!
  【小笨狗 回复】:公言《水浒传》之宋江忒龌龊,吾不能同意。小说中的宋江不是龌龊,宋江作为起义军的领袖,一方面与封建王朝作斗争,一方面又寄希望于招安;这一点,从阮小五、阮小七层唱过的山歌中就可以体现出来:“……酷吏贪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这两句本是矛盾的,可在他看来,却是一致的。这种矛盾而统一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他的行动中。这虽很错综复杂,但却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在他心中,“朝廷不明”是“[已过滤**]邪闭塞”的结果,这也正是水浒起义军失败的原因啊! [2005-8-25 16:47:10]at:2005年07月04日 凌晨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