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叫我去当兵,来把洋刀挎…… ”
这是小时候的一首儿歌。现在想来,挎洋刀的兵,十有八九是皇协军。
长大后当过兵,洋刀没挎过,见过,在小兴安岭部队农场。铁梨木的刀鞘,绷着一层鲨鱼皮,纯银刀把镂着菱纹。刀出鞘,不像红色娘子军里洪常青耍鬼头砍刀那般轻飘飘、亮闪闪。灰暗阴沉的刀身上鐫刻着一行日本字,估计是刀老主人的名字,不知是横戮净二还是姿骟涩郎。刀身虽不亮,但透着一股子寒气,肯定是见过血的,中国人的血。刀是狩猎队长老赵的。
狩猎队赵队长,当时约四十出头的年纪,个子不高,双目炯炯,不大说话,挺严肃。祖籍山东登州府。清末民初,他爷爷奶奶闯关东到黑龙江北安落户。爷爷和父亲以打猎和挖人蔘为生,他从小就随父亲进山打猎,可以说是狩猎世家。
他父亲曾是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一师的主力营长。那把银把东洋刀,是在歼灭汉奸邵本良部的战斗中,缴获日军顾问的战利品,杨靖宇亲自交给他父亲的奖励。要说这邵本良也不是等闲之辈,绿林出身,后投东北军官至团长,九一八事变后又投靠关东军,因当汉奸卖力有功,授少将军衔、东边道剿匪司令,是东北抗联的死对头。后被杨靖宇在辽宁凤城和吉林八道江两次伏击,打得丢盔卸甲,负伤而逃,最后死在奉天满铁医院。杨靖宇殉国后,东北抗联被打散了。赵队长的父亲在战斗中腹部负伤,潜回家不久便不治身亡。东洋刀是父亲的唯一遗物。成了老赵的传家宝。
老八路进关后不久他参加解放军,东野三纵,曾克林部下。参军后打过不少硬仗恶仗,血战四平时身负重伤,在野战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因战事紧张,他脱离部队疏散回家养伤。伤好后老部队已改为四野40军,随林彪的百万大军挥师入关。这一耽误,他落伍了。无奈,他重操旧业,背着养伤时从部队带回的三八大盖打猎糊口。抗美援朝时期他曾多次和几个老猎户驾着雪爬犁偷偷越过封冻的黑龙江,深入到苏联境内猎杀东北虎。当时小兴安岭的东北虎已很难见到。直到韩战结束后,政府收缴制式枪支,他的三八大盖被收走,生计无着,他便通过老战友的关系到部队农场作职工。
和所有亲身经历过惨烈战火洗礼的老兵一样,老赵极少提及自己悲壮的过去。只是偶尔喝酒时,叨咕几句死在四平街的战友,流露出对林彪的敬佩之情。当时林彪已陨落温都尔汗。
老赵身上的伤不止一处。男人的命根儿也打坏了,终生未娶。农场的领导想给他操办个媳妇儿,以便他老了也有个照应。可他始终没松口,说自己是个废人,不想耽误人家娘们儿了。当时在农场老赵虽然只是个职工,但是从场长政委到战士,上上下下都挺尊重他。八一建军节会餐,场长政委都单独向他敬酒,他是农场里唯一的残疾军人。平时也不安排他活儿,只是冬天狩猎队成立,让他牵头组织打猎。
入冬,地里场上的活计忙完了,草归堆儿,粮豆入库。人却是闲不着,分成两拨儿,大部分钻老林子伐木,精选十来个机灵敏捷枪法好的小伙组成狩猎队,由队长老赵和一个地方的猎户率领,套四张雪爬犁进山打猎。当时狩猎以狍子为主要猎取目标。有时打野猪黄羊,捎带着也打几只野鸡飞龙溜缝儿。猎物主要用于改善伙食,春节前忙一些,要给军区和京城的首长准备一批野味儿,算作年货,也是特权吧。
当时,赵队长在我们这帮秃小子心中,是个传奇人物。
一九九零年我回农场故地重游,问起老赵,才知道他七十年代中期就离开了农场,一直下落不明。有说他跟驻地附近的一个寡妇跑了;有说他到俄罗斯偷猎东北虎叫老毛子扣下了;还有说他叫老虎吃了…… 种种说法,莫衷一是。大家比较集中的看法是,他带着自己早年猎杀的东北虎虎骨和传家宝东洋刀,回山东老家了。
虎骨当时140元一两,一只成年东北虎的虎骨大约700两(16两秤),价值近十万元人民币,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传说归传说,有一点大家是肯定的,五十年代初老赵在俄罗斯打过老虎,老赵打的东北虎,还不止一只。
至于打死的老虎虎骨有多少,原来藏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全文完-
▷ 进入rmxz123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