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初识德江天然石艺城张贤春

发表于-2009年08月25日 下午5:41评论-11条

读者可能要问:德江天然石艺城,在什么地方呀?我告诉你:在泉口乡,也就是人们所称的泉口石林、万亩艺术石林、庸州石林、德江喀斯特魔鬼城、德江石艺城等。至今,没有统一的称呼。在所有名称中,我不喜欢“庸州石林”,治所在今泉口石马村的“庸州”,建于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历史已逾1400年。就自然景观而言,这一悠久历史的文化附加值不大,听过专家介绍,其千年历史,对于这些石头的生命而言,简直是初生婴儿。那些直呼“石林”的名称,总觉其高大雄伟,远,不及云南石林;近,也逊思南石林。

一提到石艺城,总让人联想到人工打造,斧凿錾雕,但德江石艺城独特吸人眼球之处,恰恰在于她的“天然无雕饰”。于是在其间加上“天然”二字。

2008年6月2日,李登佳来到办公室,称在距德江县城60公里距泉口乡政府10公里的隆兴村303省道两侧发现石林,总面积1?6万亩,主景区安家坪2000多亩……听毕,心里酸溜溜的,那种滋味是羡慕加嫉妒。凭什么2007年2月发现德江扶阳古城遗址的他,时仅1年又发现了石林?有不少人也说,他们早就发现了,只是没有向上反映,也没有写出来。我说:之前我也“发现”了,只是没有往“石林”二字上想。

2006年6月28日,朋友祖父去世,和同事们包车前往吊唁,车在303省道穿越泉口村,途经隆兴村,一路奇峰异石不断,不时停车拍照。返回时,看到车窗外路边蘑菇般的石礅上,矗立着脚细、身粗、头圆的圆形石柱,石柱一闪而过,很想下车看看,但因天色已暮,犹豫间车已离开很远。后来看到李登佳的照片,知其高近10米,此石身后一排石柱、石壁,像少女远眺,如老妪欲眠,或牛头初露,日暮人归,让人浮想联翩。两年后的初冬,带小儿来到这里,将其作为背景留影,了却了心中遗憾。

2008年2月11日,石林与我再次擦肩而过。

这天,我和同事们乘长安车前往隆兴村安家坪组,吊唁另一同事岳父。在303省道山房店下车,沿着一条冰雪正融的泥泞乡村公路,步行于半坡。走出1公里临近寨边,大家开始对不时出现的石头好奇,路坎下一片两千多平方米的石头更是造型各异。同事拿着相机,跑去石丛中,匆匆转了一圈,结果是:“看是好看,就是太矮了。” 走进寨中,不时出现一些数米甚至10来米高的石柱、石墙,在树丛、屋侧隐现,让寨中道路变得坎坷弯曲如羊肠。对这些石头的感觉是:阻碍出行!天气的寒冷,加上四处泥泞,我们匆匆进屋偎在了火炉边。后来才知,已经进入石林主景区了,如果再往寨侧或寨后走走,就会出现奇观。其实,即使这天风和日丽,我们也不会走得太远,纵然走得远,也只不过是多了几张好看的石头照片,即使往石林上联想,也因其密度不太大而转瞬即逝。

“发现,就是认识其价值!”一位学者的话,让人醍醐灌顶。李登佳何许人也?文物勘察设计师!曾参与铜仁地区重大文物的勘察、设计、抢救、保护,以及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他的发现,于我们是意料之外,于他,却是在情理之中。于是,我们用《今日德江》半版多的版面,刊发了他发现石林的文图。

6月7日,我和同事们,邀上县文联的朋友,跟随李登佳和泉口乡领导,在303省道豆家弯下车,走上几层土坪,转过一个小坳,来到长岭岗山脚——安家坪寨后山坡的边沿。在这里,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缓坡上缀满石林名叫上坟山的山岗,越往上走,石柱越高,石壁越大,造型越奇。站在上坟山“孔雀开屏”(或叫“擎天柱”)前,一坡坡石林即呈现在眼前。由近及远,分别是石林密度最大的上大土山堡,往下是安家坪寨子,跨过一道峡谷,那片缓坡上宽阔的石林,属于彦坪村。

我们从山岗上拍照着走下来,在岗脚,有人说:“这根石柱很像‘猪蹄’。”另一人则说:“我觉得像一只动物翘着尾巴在钻土。”我答:“你们都对,只是一个注意力在上,一个注意力在下。”转过宽不过百米的梯田梯土,进入上大土山堡,算是来到主景区的心脏。这里奇石异景更多,同一石景,从不同的角度观看,都有不同的造型。我们轮流坐上“龙椅”留影,又去“大象”下比高,有的认真品读“天书”,有人则攀上10多米高的石柱顶端振臂高呼。我指着一石对同事说:“真像‘猴子下山’。”他说:“不如‘拥子入怀’或‘母爱’形象”…… 一面石墙尚未看够,新的石堡又在前面出现。拍着拍着,我们分散了,有的上坡,有的进寨,有的则翻过另一道山坳不见了人影。一座又一座石景,将我牵引上坡,在田边或荒土中, “动物相聚”、“标点开会”、“巨人沉思”、“石龙上山”、“猪八戒赶集”,等等石景进入了我的相机。不觉间,已是一人独行。坡下有农人说,寨子中的石头更好看,我又一路拍照着向安家坪寨子走去。来到寨后,穿越寨中,下到寨前,树丛中的石景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留影“石窗”,拍照“天桥”,赏过“莲花”,品过“聚会”,走出“石门”,站在寨边“利剑出鞘”旁,很想去看看山沟对面那坡石林。可伸颈一望让人晕眩的峡谷,再瞟如针灼肤的太阳,加之还想看看其他早就慕名的景点,只好却步依依惜别。

骑过石马,赏遍田氏庄园,悼别庸州遗址,披着夜幕回家。本想只选几幅图片发在《今日德江》,可是,选哪几张,都将留下大堆遗憾。最后,经与泉口乡党政主要领导协商,由他们出资印刷,我们编排一期增刊,从数百张图片中选取38幅图片,取名《富有灵性的泉口石林》,连同介绍其他景点的《走进泉口》一起刊发。同时加印1000份,以便送给外来德江参加会议、考察、调研的领导、专家、客人。(因此,前来考察扶阳古城遗址的副省长谢庆生手中,也就有了这期《今日德江》)

打出清样,可在给具体石景图片取名时,同事们又发生了争论。甲说取名“夹道欢迎”的,乙说应该是“傩面具展览”;乙说像“骏马”的,丙答应该称“石龙下山”;丙取名的“乌龟”,丁更正成了“飞鸽”;丁说 “夫妻”最形象的石头,丙说还是“相依”有美感;我标注的“拥抱”石,被他们改成了“爱吻”……分管旅游的副县长拿到这期报纸时,说我们不应该取名,取了名反而限制了人们的思维,比如“绵羊”,就不如“狮身人面”贴切。

《今日德江》影响有限,《贵州都市报》和《贵州日报》发的图片又都只有1张,我将同事和朋友们所拍图片选取20来张,分别发给了《铜仁日报》和《铜仁论坛》的编辑朋友,他们发出来的10来张彩色图片,比《今日德江》那些黑白图片漂亮多了。为了引起相关部门重视,2009年3月,在政协德江县七届三次会议上,我提交了提案《打造泉口万亩艺术石林的建议》。说实话,尽管在上千字的提案里,提出了具体的理由和办法,其价值究竟有多大,心中也没底,“外行看热闹”的我,只是觉得“值得一看”。

2009年6月6日12时20分,我正在炒菜准备午饭,突然接到县政府办通知,马上去为前来考察泉口石林的贵州省地矿局专家李兴中、陈跃康带路,两者都是旅游地质调查与研究专家、高级工程师。我在街上买了两个馒头,搭上县国土局匆匆开往石林的越野车。

到达安家坪寨前,下车将本人搜集的石林和附近主要景点图片的相册递给两位专家,从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已产生了兴趣。随即,他们跟着我的脚步,开始在石丛中自下而上穿行。二人不停地拍照,在不同的石景前,还相互拍照留影。我很担心,70来岁的李兴中,经不住爬坡上坎的辛劳半途而废,那样不但了解不了本质,还会起副作用。也因此,我曾劝说一些领导,如果请上级领导参观石林,他们不愿走路,只是停车翻坳远看,最好不要带去,远处他们看不清,近处的石头不高大,也不奇特,反而会破坏石林在他们心中的美感。

我的担心纯属多余,李兴中的步履矫健,每到一处二人都很兴奋地告诉对方,在这里看似什么,从那边看又像什么,议论不停,越走兴趣越浓。先前是我怕他们走马观花,后来是他们经常落在我身后,只好不时停下来驻足等候。看着像打枪一样,从不同角度精心瞄准拍照的李兴中,忍俊不禁。时间不待,地区部门陪同的领导多次催促我们快点,还要去勘察其他矿石。二人看完上大土山堡上的石景,只好从上坟山坡脚的石丛中穿越,赶往早已等候在豆家弯的小车边。

返回县城,依然兴奋的专家们,邀我坐上他们的小车前往就餐处,饭后又喊我与他们一道乘车返回。第二天早上举行座谈,他们的发言让我吃惊又兴奋。他们说,石林奇观是来德江前没有估计到的,普查资料也没有,看后十分惊奇。与其他知名石林比较,具有古、奇、美、秀、全的特色,在贵州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他们称的古,是泉口石林发源属于奥陶系,是贵州发育最早的地层时代,弥补了贵州老地层石林发现的空白。

他们说的奇,是石林造型非常丰富,景象万千,形态各异,不似天然,酷似人工,像精心雕琢打磨一般。

他们谈的秀,是石林小巧玲珑,秀丽如画,如果把云南石林和思南石林比做北方美女,泉口石林,则是江南水乡姑娘。

他们赞的美,是石林或似道道城墙、座座雕塑、朵朵莲花,或像壁壁残堡、束束火焰、座座宝塔,也如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石林表面遍布如鱼鳞、龙鳞的斑纹,很像土家族服饰的花边。

他们夸的全,是德江石林分布地域很广,密度也较大,挖去腐殖泥土,高度可达3至15米;整片石林呈现在九面缓坡上,梯级排列,远看有一种曲线美。视野辽阔,抬头可望蓝天白云,远观则见群山环绕,生态不错,环境也优美。资源搭配较全,附近相连著名景点,上有2万多亩草场及1万多只牛羊、天池,下有宽阔的地下溶洞,车程半小时,分别可游马耳河峡谷、庸州遗址、石马、战国时期的泉口寺、田氏庄园、荆花门弟、清代政治家翁同题词等。与景区距离不足100公里的还有:沿河县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务川洪渡河省级风景名胜区、百里乌江画廊、千年扶阳古城遗址、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枫香溪会议会址等,今后沿高速公路前往风景名胜之地梵净山、凤凰、遵义等地,也只需一两小时。

两位专家谈毕特色,接着提出具体建议。石林未来的美景,也就呈现在了我的脑海。

秋初,我带着县诗词楹联学会的老人,寒假中的亲友学生,前往草场、石林参观,一路上他们争执最多的,是泉口石林怎么也比不过云南石林。返回时,他们讨论最多的,则是如何加强景区保护,建设景区道路;怎样打造品牌提升景区吸引力,种植矮杆作物保持景区观赏性……

我心中暗笑,他们争论的问题很多应该是领导考虑的,不过,这也是我所要的效果。

2009年8月13日 香树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张贤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澌涵毓点评:

文字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一切尽在谈笑中。

文章评论共[11]个
文清-评论

问好张兄,好久不见,近来可好?请茶!at:2009年08月26日 上午10:07

张贤春-回复谢谢妹妹!在忙于为县里编两本书 at:2009年09月03日 上午11:03

澌涵毓-评论

问候朋友,周末愉快,辛苦了,握手。at:2009年08月30日 晚上7:16

张贤春-回复谢谢!祝好! at:2009年09月03日 上午11:10

澌涵毓-回复共勉 at:2009年09月03日 中午12:50

山中来客-评论

贤兄的德江,真是一个宝库:古城、石林!at:2009年09月25日 晚上7:34

张贤春-回复谢谢兄弟! at:2009年10月02日 下午4:03

一条河-评论

要好好利用和保护才行.不要做扶阳那痛心的事情.at:2009年09月29日 早上9:49

张贤春-回复赞同! at:2009年10月07日 中午1:01

陈静-评论

你好大的福气at:2010年03月26日 上午11:46

张贤春-回复谢谢! at:2010年04月06日 下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