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一代辉煌:巨全王朝的崩塌四川贾飞

发表于-2009年08月30日 中午12:04评论-3条

新学期伊始,达州各所中小学校园内横幅鲜艳,彩旗飘扬,招生工作正紧张有序的进行着,来自四海之内的学子踊跃报名,络绎不绝,呈现出一片繁荣热闹的新气象。而令人遗憾的是,曾经风光无限的达州巨全双语学校内,却显得冷冷清清,无人问津。高大豪华的教学楼下面,却长满了一堆堆杂草,格外茂盛。校内安静无声,鲜有人往。是什么原因,让这所曾经民办教育的辉煌典范,如今却落得如此凄凉呢?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巨全双语学校的大门。

一、 崩塌:谁来发我们的工资

来到门卫室,一个门卫正无精打采的翻着报纸。看到记者的到来,他懒懒的说了一句,你找谁,学校已经停止招生了。

门卫告诉记者,学校今年3月份就停止了招生了,7月份时,全校师生都离开了学校。现在学校已没有一个学生。

当记者问这些老师和学生都安排到了哪里去了,门卫说道,学生许多都是自己找的学校去读书,有的去了达三中,有的还去了外地读书。

在这之前,学生家长曾告诉记者,当时学生分流时,学校领导对在校学生承诺,如果找不到地方读书,就可以安排他们到华英、飞宇等学校上课,它们都会无条件接受。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张老师介绍,巨全双语学校的老师原来有140多人。有些精明的教师,看到巨全形势的变化,很早就做好了准备,重新在其他地方谋了份工作。而有的老师,却一直坚持把今年的毕业班送走后,才开始另图打算。张老师提到,现在学校里还住着几个教师。他们还住在学校的寝室里,大家都在等把工资结清后再走。

从2009年4月份起,巨全双语学校就再也没有给大家发工资。4月份只给职工发了几百块生活费。5月份开始,他们一分钱也没有领到。文卫提到,他是2002年来到巨全双语学校任职的,当时保安还在外面打工,来的时候,经过了考试和培训。门卫说,当时来巨全双语学校并不容易。当时与他一起来应聘物管的,就有近10人。

那时的巨全是很红火的。保安现在一直住在学校,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是的,现在找一份工作也不容易,他也只能呆在学校了。他说,住在学校,至少可以不交房租。保安说到这的时候,将脸朝向了窗外。窗外一条大河穿行而过,波涛滚滚,微微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水声,仿佛在为这所衰败的民办学校悲伤。

二、 辉煌:除了北大、清华,其他名牌都有考过

走进巨全双语学校的教学楼,教室里的桌椅上满是灰尘,墙壁上还挂着一幅“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字画。一位中年人,神色憔悴,从办公楼走出来。保安告诉记者,他就是原来担任巨全双语学校某领导职务的老陈。

记者走上前去,表明来意后,与老陈聊起了巨全双语学校的过去。

“当时,学校博士生、硕士研究生比比皆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来应聘,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提到巨全双语学校的辉煌过去,老陈找到了久违的自信和力量。

2003年春季,巨全双语学校开始新修,占地面积128亩。仅仅用了6 个月,一座高大雄伟的新学校就拔地而起。巨全双语学校的硬件设施,当时都是按国家标准修建,有的甚至还超过了国家的标准。学校的投资经费高达1点2亿元,绿化面积高达百分之五十,在当时的达州民办教育中,这是一个奇迹和突破。学校修好之后,达州的8所重点中学(达一中、渠县中学、大竹中学等8所)的校长、书记,以及各县分管领导巨全双语学校的修建,开了现场会。在进行参观之后,他们深受触动。巨全双语学校的校长蒋文印当时就谈到了自己的办学目标,就是要打造教育品牌,百年巨全。

老陈说,2003年学校在校学生包括小、初、高,共有2000余人,当时教师就有近150人,其中包括博士生、硕士研究生等。许多来应聘的教师要么是各个县区的优秀高级教师,要么就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师资力量上,巨全双语学校是走在前列的。

从巨全双语学校高中毕业后,现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的罗泰回忆当时巨全的辉煌,感慨万千。他提到,无论是从师资力量,还是从生源上,巨全当时都在全市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就他所知,除了北大、清华,中国的其他名牌大学,巨全的学生都有考上过。

巨全双语学校的创办,给达州教育输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受到了最优质的教育。在教育质量上,与同类学校相比,巨全是名列前茅的。

老陈回忆,2003——2006年,每年招生学校家长的小车,会把巨全学校门口的公路围得水泄不通,造成交通堵塞。许多教师看到巨全的发展盛况,放弃以往的工作,慕名而来,到巨全双语学校应聘。他们知道,在巨全不仅能获得较高的待遇,还能放开手脚施展自己的才华。

政府和教育局也给予了巨全双语学校支持和鼓励。2005年春季,2路、19路车还特别在巨全双语学校设置了一个公交站点,为方便巨全的学生上学。

那时的巨全双语学校,的确是辉煌的,就像一颗明丽的星星,闪耀着光芒。

三、 原因:恶性循环的亏损

巨全双语学校是如何从辉煌走到低谷,出现目前的现状,校长蒋文印说出了自己的分析。由于投入的资金过大,前期就达到1点2亿元。蒋文印不仅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还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了资金,另外他并向信用社借了巨额贷款。因此,蒋文印是带着债务在办学。

最初,蒋文印是想将巨全双语学校办成达州的名牌,教育的示范基地。他特地还到成都的高校去考察,希望在办好中小学的同时,还能办成一所大学。可是,现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由于巨全是按企业化经营,前期投入比较高,各项设施都是高标准,因此教育成本较之其他学校要高许多。于是,在价格竞争方面,巨全失去了价位竞争力。另外一个方面,由于成本高,所需要的生源也更多。据老陈说,巨全学校要有2400人的生源,在经营上才能保本。可是,从一开始,生源就没有增加过,反而一年不如一年,因此,巨全的经营出现了恶性循环的亏损。

北京科技大学就读的罗泰提到母校的现状,提出了他的见解。他告诉记者,从2005年——2007年之间,他看到学校优质教师的流失,人事的更替频繁,也是导致巨全滑坡的一个因素。

业内人士(达县教育局民办教育股股长 张涛)认为,蒋文印是搞房地产和药品生意的,并不是教育的专业人士,因此对于半路出家的他来搞教育,那么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就容易出现了问题。另外,教师更替频繁、学生流失严重也是巨全迅速崩塌的一个重要因素。

老陈提到,在亏本招收学生的同时,2005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学杂费全面,也给巨全双语学校造成了一定影响。许多学生家长都乐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公办学校,不仅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还能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而学生家长王女士提到巨全的衰败,她认为周边的竞争也是一个因素。铭仁园、新世纪等民办学校与巨全的争夺,另外公办学校的强大优势也大大加速了巨全王朝的崩塌。

四、 拯救:倾家荡产也要保住这所学校

一位巨全双语学校的老职工老李,提到巨全双语学校现在衰败的现状,眼神中充满了无奈与忧伤。他回忆当时大家为了保住巨全双语学校,许多老师都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坚持把最后一届毕业班顺利送走。即使最后几个月,学校发不起工资,大家都咬牙撑着。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和巨全共同面对困境。

有的老师甚至3年都没有要工资,因为他们理解学校蒋文印的苦衷。老李说,有一个老职工曾把自己存的私房钱拿出来,借给了蒋校长给员工发工资,因为他们都希望,蒋校长能将巨全双语学校继续办下去。

提起这位借钱的老职工,蒋校长当时很是感动。他对大家承诺,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付清大家的工资。蒋文印先后卖了自己的房产公司和药品公司,将卖出的钱都花在了学校的教育上。

最后特别艰难时,为了能让教职工有饭吃,能有基本工资发。蒋文印还卖了自己的轿车,低价处理了自己的住房。他现在住在学校的寝室里,和学校共同面对眼前的磨难。

据老陈透露,卖车卖房的钱,并不能支付学校职工的薪水。蒋文印甚至铤而走险借了高利贷。

其实,在这期间,政府和教育局为了巨全的事也操心不少。(此处写政府做的事,李老师您写一下。如当时县教育局计划与巨全双语学校合作。2005年下半年,意向引进国营教育资源,比如跟达县中学合作,巨全双语学校成为达县初中的教育基地等)

蒋文印说,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将巨全的教育搞好,不能让教师饿饭,可是现在,除了一所长满杂草的空旷大楼,蒋文印已身无分为,别无其他。唯有巨全双语学校对面那条河流在奔腾,仿佛在述说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四川贾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这样的老师现在很少,为了孩子舍出一切,
这样的老师,会爱到所有人的尊敬。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朋友的文章比较厚重,拜读了,问候秋安!at:2009年08月30日 中午1:59

澌涵毓-评论

贾飞,笔耕不辍,欣赏at:2009年08月30日 中午1:59

川菜-评论

实在可惜,投资巨大的学校,就这样崩塌了!问好朋友!at:2009年08月31日 中午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