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医美,
风光无限好。
群峰拱翠舞蹁跹,
满天流云任飘渺。
人间也逍遥?
太行太岳苍茫逶迤,漳水粼粼风光秀美,上党盆地表里山河,千古传承底蕴厚重。从古至今,上党名山多矣。潞城市区南2公里处有山曰卢医,自古为潞城名胜佳地,陶冶着一方百姓的心性。好比长治之有老顶山,晋城之有白马寺山……拥有风景秀丽的卢医山,绝对是潞城之幸,是潞城之福。卢医山历史源远流长,“卢医叠翠”很早就被列为潞城古八景之一。造访卢医名山,已成多年夙愿。
一个古老的传说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神医扁鹊为晋国大夫赵简子治病途中,经过南山(今卢医山)。当时,潞城一带瘟疫流行,百姓多病,死亡无数。扁鹊就暂居南山,为百姓采药治病,救民于水火。百姓感其德,就把南山称为卢医山(因扁鹊家乡为河北任丘卢村,所以叫卢医),以世世代代纪念扁鹊。单凭这一传说,卢医山在春秋战国就已名闻华夏了。
农历己丑年七月,随潞城文联采风团探访卢医,终于有了亲近卢医山的机会。是日,天气略晴略阴,薄雾漫天。驱车由潞城市区直奔卢医山脚下的东南山村,由此开始登山。沿山间小路缓缓而上,渐趋钻入大山心脏。抬头仰望,大山起伏连绵,亦梦亦幻,犹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画。人随山绕,景随人移,一幕幕在眼前晃过,心中惬意。忽然,前方一古刹映入眼帘,红墙灰瓦,古意盎然,山门匾额上书“卢医叠翠”。友人介绍,这就是灵验异常的卢医神庙了。果然是深山藏古寺。步入寺中,空旷破败,殿宇多毁,只留基址,让人嗟叹。唯地势最高处还存石窑三间,窑中有今人塑神像数通,供百姓顶礼膜拜。仔细端详,所塑神像不伦不类,有卢医扁鹊、佛道神仙等。本为佛寺,各路神灵却都汇聚于此,不知是神灵辟佑乡民,还是乡民随意造神。其实,这反映了百姓一种朴素的民间宗教信仰——不管你是哪路神仙,只要能保民平安,就拿来供奉。尽管如此,本人愚见,还是应分清佛道儒各派。石窑上刻清光绪年间本地才子李绍文写的楹联“南钟婴国无双景,北踞太行第一峰”,横批“烟锁云峰”,意在营造一种意境,也是对卢医山的注解。此联既出,顿为卢医山注入浓郁的文化气息,连通今人与古人心灵,实现了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凡是炎黄子孙,皆为绵延不息的中华文化所凝聚。
出寺继续前行,伴着清凉的山风,攀岩而上,到达卢医山颠玉皇顶。峰顶上有四四方方石砌独庙一座,内塑玉帝与观音菩萨。据说,抗战时期,小日本盘踞玉皇顶,以此为据点,拆庙毁像,残害人民。玉帝怒其行,显灵毙日兵。日军恐惧,滚下玉皇顶。看来,日本侵华,人神共愤。举目四望,苍穹万里,层峦叠障,群山葱郁,绿海茫茫,风儿习习,松涛阵阵。人与天地互为感应,融为一体也。山脚下高楼座座,绿荫掩映,平畴沃野,树木成林,气象万千。此番美景,真不知是天上还是人间。我不由得想起杜甫《望岳》诗所云: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虽不同,心境相通,让人浮想连篇。脑海中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若隐若现,正静坐山腰,为百姓望闻问切,诊病开方。山下百姓扶老携幼,摩肩接踵,涌上山来。
依依不舍地移步下山,心中亦欣亦撼。欣慰的是,洞穿千年时光,追循先人踪迹,仍然能领略到古人描述的卢医自然美景;遗憾的是,卢医人文古迹破败不堪,满目荒凉,令人痛惜。诚所谓百废待兴。如今,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建设稳步向前。修复卢医人文胜迹,是当地百姓和国人的共同愿望。余窃以为,应为卢医扁鹊专辟纪念馆,以彰扬其对百姓之恩德和一代神医风范。
期待卢医人文胜迹重放异彩,期待良辰吉日再游卢医名山。
-全文完-
▷ 进入沧海泛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