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许强,是半年以前,那时我正泡在网络乐此不疲。
我是在达州文艺网的新闻公告里了解到他的:是他在2001年与诗友一起创办了《打工诗人》报,是他策划编辑了《中国打工诗歌精选》,也是他让打工诗歌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看着许强在诗歌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功,我感到赞叹不已。这个就读于西南财大的高材生,毕业后只身去了深圳,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他先后在深圳,东莞,惠州,苏州等地打工落脚,并写下了一首首印着疼痛与伤痕的优秀诗篇。确切的说,他的生活也是一首诗,一首厚重深刻的诗。
后来,我从一位网友那里知道了“打工诗歌论坛”。于是,便怀着急切期待的心情去了那个严肃的诗歌王国。在那里,我正式认识了许强。他看到我发的诗歌后,加了我的qq。于是我们在网上聊了起来。惊讶的是,许强也是渠县人,和我住的乡村相距只有十公里。带着“老乡”的身份,我们谈话更热情起来,也渐渐的彼此解了对方。
再后来,《打工诗人》报选发了我在论坛里的两首诗。是许强最先告知我好消息的,并声称已寄给给我样刊,鼓励我努力学习,争取获得更大进步。
11月初,经朋友推荐,当代文化教育出版集团要出版我的长篇小说《天上人间》。于是,我恳请许强为小说写一段数百字的简评。许强知道后,立马答应了下来。并在百忙之中,熬夜写好书评寄给了我。
前几天,达州诗歌高峰论坛在四川文理学院举行,许强是应邀嘉宾诗人之一。那天早上,我给许强打电话,他说正在学院“诗魂”石头处和诗人代表们照相。我急急赶了过去,许强很热情的和我握手,并将我介绍给身边的诗人作家们。介绍的同时,还不忘夸耀我一翻……
时间过得很快,历时一天的诗歌高峰论坛转眼就结束了。许强也该离开了,回到他工作的苏州。走的时候,我看着这个胖胖的背影,心里有一丝感触。是啊,这个魁梧的青年人,他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在中国诗歌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篇章,他让打工诗歌群真正走向了繁荣壮大。
许强的背影远去了,可有一首诗却永远不会远去。它时刻萦绕在我们身边:“走在坚硬的粤语中,我们四处碰壁头破血流,我们被冻僵的表情只有靠依偎的乡音取暖,我们是一群群候鸟,被城市驱赶无处栖身……”
据悉:许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1973年生于四川渠县。1989年开始诗歌创作,诗作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绿风诗刊》《中国诗人》等全国100多家刊物。先后在深圳,东莞,惠州,苏州等打工,现在苏州某外企任人事经理,被《中国青年》、《达州晚报》、《苏州晚报》等全国数十家报刊媒体介绍过。主编过《打工诗人》报、大型诗歌选集《1985-2005中国打工诗歌精选》一书。
-全文完-
▷ 进入四川贾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