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走近“美女大学生村官”蒋璐燕四川贾飞

发表于-2009年09月06日 晚上10:53评论-1条

­像花一样在乡村芬芳

­——走近“美女大学生村官”蒋璐燕

­(上)

­(一)孤独与迷惘

解说:­

蒋璐燕,1982年出生于四川省雅安市一个藏族家庭,2005年毕业于内江师范学院,2007年10月,她放弃优厚的工作待遇,报考了大学生村官,最终以巴州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了兴文镇任该村的村支部副书记。来到这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蒋璐燕当时陷入了迷惘。是的,她一个外地人,只身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就像一只孤独的鸟儿,内心深处充满了失落与彷徨。(画面室内窗口,蒋璐燕遥望远方等处的画面,以及电线上那只鸟儿)­

同期声:蒋璐燕(大学生村官)坐在床边室内­

刚刚当村官的时候,只身一个人来到兴文,真的还是很孤独,很无助。一过年过节,就特别想父母,想自己身边能多一点人。­

(画面)给母亲打电话的画面。­

解说:­

同时,蒋璐燕看到关公村落后的面貌,以及村民大多都是靠外出务工挣钱,蒋璐燕心里很不是滋味。­

同期声:蒋璐燕(大学生村官)­

当时一点底都没的。不晓得这条路,是对还是错,我自己深深也在怀疑。­

­(二)努力工作,扎根乡村

解说:经过激烈挣扎之后,蒋璐燕最终选择了继续坚持下去,她说,选择自己的路,就不要后悔,在每一个岗位,都要站好岗。于是蒋璐燕,开始有了在农村踏踏实实为农民排忧解难的念头。­

同期声:蒋璐燕(大学生村官)竹林处­

后来,走访了解过后,觉得他们有这种想干的思想。常言道,“意愿百分百,方法无穷大。”再大的困难我们都是能够解决的。­

1、修路­

解说:蒋璐燕开始和和村上班子,经过多方了解和走访,根据关公村自身的具体情况,一道制定了今后发展的规划。首先,她看到村上的道路不通,村民上街赶场一点也不方便,平时拉点化肥、粮食也很艰难。蒋璐燕想到了修路,只有先修路,农民才能增收致富。­

公路上背背篓的村民­

这条路啊是我们赶场的必经之路,我们想了多年,都想把它修通。­

解说:蒋璐燕为了能让公关村修通水泥路,面临群众集资难,2008年11月,她带头捐款200元,感化群众积极捐款修路。同时,她还与党支部、村委会一道在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先后争取项目资金。­

同期声:关公村村支部书记 苏定才­

我们这条路,是兴文连接电子的交通要道,由于多年来,无资金无项目,蒋书记到我们村过后呢,我与她向镇打报告,在区交通局和区人民政府立项,今年片石已经铺设完毕,马上开始硬化。­

解说:通过蒋璐燕与村支部的努力,终于争取到了公关村道路硬化的项目资金,并已确定今年年底动工修建。­

同期声:关公村村支部书记苏定才­

我们这条路,是兴文连接电子的交通要道,由于多年来,无资金无项目,蒋书记到我们村过后呢,我与她向镇打报告,在区交通局和区人民政府立项,今年片石已经铺设完毕,马上开始硬化。­

同期声:公路上穿蓝衣服的老爷爷­

听蒋书记说,我们这个路已经立了项目了,我们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2、农业生产­

解说:蒋璐燕在争取修路项目资金的同时,常常到村里指导村民农业生产,给村民灌输新的理念,带领村民科学管理,科学种植。­

同期声:关公村村民(玉米地男)­

蒋书记,去年到我们这里来工作,我也是去年在家搞生产的,各个方面不懂,自从她来之后,思路有点改变,根据她的指导,去年制种的都很少,今年就发展到十几户。还有就是养殖业,今年市场经济有点下滑,蒋书记各方面的知道和技术上的跟踪,我们都很放心。老百姓对他的支持率是非常高的。­

解说:蒋璐燕走访家家户户,了解情况,鼓励村民搞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公关村种植优质水稻506亩,优质油菜320亩,优质玉米356亩,完成低产田改造109亩。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6户,利用禽业协会发展会员180人,兴旺养殖场蛋鸡养殖规模扩大到35万只,年收入1500万元。2008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760元,比上年净增300元。­

3、妇女维权站­

解说:蒋璐燕还发现村里农村妇女法制意识淡漠,纠纷无处调解。为了保障处于弱势地位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蒋璐燕在村支部、镇党委政府、以及区、市妇联的帮助下,2009年3月,挂牌成立了“巴州区兴文镇关公村妇女维权站”。这也是全国首个由大学生组建的村级妇女维权站。到目前为止已经52名农村妇女维权,成功调解15起纠纷。­

同期声:­

妇女代表杨梅(坐起的)­

以前跟家里婆婆关系不怎么好,经常为一些小事情搞得家里不愉快。经过村上办的妇女维权站,姐妹们在一起帮我出主意,现在跟婆婆关系也很好,家里相处也很融洽。­

­走进美女大学生村官蒋璐燕(下集)[/b][/b]

口播;观众朋友,在上期节目里,我们认识了来自异地的大学生村官蒋璐燕。背井离乡刚到兴文镇关公村时她充满了迷茫,如今的蒋璐燕已扎根在农村近[/b]2[/b]年了,那么她生活中又有着那些插曲呢?本期节目,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b][/b]­

炒作;片节[/b][/b]­

解说:蒋璐燕在工作上一丝不苟[/b],[/b]为关公村的经济发展尽心尽力[/b].[/b]在生活上[/b],[/b]她还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的人[/b].[/b]一个月仅有[/b]900[/b]元工资的她,却省吃俭用来帮助其他人。[/b]2007[/b]年[/b]12[/b]月,公关村一位[/b]17[/b]岁女孩曾娟[/b],[/b]身患重病尿毒症,蒋璐燕知道情况后[/b],[/b]积极帮她联系住院、到处奔波为其解决新农村合作特殊医疗报费外,同时她从自己生活费里拿出[/b]200[/b]元钱送到了曾鹃手里[/b].[/b]她先后十多次到医院、到家中去看望曾鹃[/b],[/b]在生活关心她,爱护她。(画面,在飞纸飞机的时候,用上音乐《我要飞得更高》)[/b][/b]­

同期声:­

曾娟的爷爷:­

(选关键的同期声)­

曾娟:(尿毒症女孩)­

蒋姐姐经常来看我,逗我开心,给我讲故事。每次在我难受的时候,有她的帮助,我很开心。我一定会感谢蒋姐对我的帮助和关心,我一定会与病魔做顽强斗争。­

解说[/b]:[/b]蒋璐燕面对记者[/b],[/b]说她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曾娟能好起来[/b],[/b]能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b],[/b]背上书包去上学[/b].[/b]她说是一个孩子[/b],[/b]是一个花季少女[/b],[/b]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儿[/b],[/b]这个孩子需要更多的人来帮助她[/b].[/b]­

同期声:蒋璐燕(大学生村官)­

关心曾娟的人不只我一个,首先我要感谢在曾娟生病过后关心过她的领导朋友和乡亲们,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很薄弱的。我希望能通过你们的镜头,来呼吁更多人士,来关爱这个热爱生活与病魔抗争的人。­

解说;在地震户苟于政重建新房的家中,蒋璐燕是常客,贴对联,挂灯笼。他家的灾后重建无不牵挂着蒋璐燕的心。如今搬进了新房,心中的喜悦也不忘与蒋璐燕分享。提起蒋书记对他家的帮助[/b],[/b]苟于政心里充满了万分的感激[/b].[/b]­

同期声:地震受灾户苟于政(贴对联那里)­

蒋书记,从512地震以来,无论是刮风下雨,多次上我家来,而且是从各方面筹集资金,把这房子修起,的确是费心费力。我是地震灾后重建户,从内心说,我是深表感谢的。我勤劳的双手来回报她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解说[/b]:[/b]在贫困老党员李富贵的家中,蒋璐燕正陪着老人家看电视,话家常。嘘寒问暖,无不关怀着老人们,[/b]2008[/b]年冬天[/b],[/b]寒气逼人[/b].[/b]蒋璐燕想到关公村有几位无职老党员家里贫困[/b],[/b]冬天来了没有电热毯暖和身子[/b].[/b]便到市区花了[/b]300[/b]元买了[/b]3[/b]床电热毯送到了李富贵等人的家中[/b].[/b]那个冬天[/b],3[/b]名贫困老党员终于盖上了暖烘烘的电热毯[/b],[/b]他们感到那个冬天特别温暖[/b].[/b]­

同期声­

贫困老党员(白衬衣老爷爷)­

蒋书记,随时在我们村里关心这些老党员,在春节之间,还给我们买些电热毯。保持我们老人的身体健康,我们非常感谢她对我们的关心。­

解说[/b]:[/b]在老人们的眼中。蒋璐燕不仅是关公村的副书记,更是尊老爱幼的好女儿,可对于关公村村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蒋璐燕更像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姐姐,说故事。做游戏并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大伙儿都很喜欢她[/b].[/b]­

同期声:关公村小学学生­

记者:她是哪个?­

孩子:蒋幺幺­

记者:她好不好?­

孩子:好,她经常来看我们.­

解说[/b]:[/b]蒋璐燕看到关公村小学教师窗户没有玻璃[/b],[/b]每到冬天[/b],[/b]小孩们冷得瑟瑟发抖[/b].[/b]于是[/b],[/b]蒋璐燕私人拿出[/b]360[/b]元[/b],[/b]购买了[/b]12[/b]张玻璃[/b],[/b]送到学校安装[/b].[/b]她说按上玻璃[/b],[/b]孩子们冬天就不怕冷风吹了[/b].[/b](画面,用苟于政家贴对联的画面,用党员家的画面,孩子在教室的画面)[/b][/b]­

[/b]­

炒作;片节;[/b][/b]­

四)别人眼中的她­

解说: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蒋璐燕靠着对乡亲们的热爱,对关公村的眷恋,她的付出得到了公关村老百姓的认可。[/b][/b]­

同期声:关公村村民(后面背景是稻田和几棵树)­

这个人可以,她是个学生出生,年轻大有作为,很吃得苦,再热再冷,她都要关心群众。遇到什么,她都热心给我们解决。­

同期声:关公村村民­

我们有什么问题,她都能解决,是个好同志。我们村民都很拥护她。­

解说[/b]:[/b]蒋璐燕塌实的工作作风和善良美丽的心灵[/b],[/b]得到了同事的认同[/b].[/b]­

同期声:同事李彬(站在村委会的男的)­

蒋书记作为一个大学生,又是个女孩子,从异地分配我们最基层来工作,一开始我们这是为的什么,不计报酬,废寝忘食,她这种废寝忘食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解说:同时[/b],[/b]她还得到了乡镇领导的表扬与认可[/b].[/b]­

同期声:­

巴州区兴文镇党委书记苟中良­

作为她这个大学生村官,在这里工作两年了。她能够吃苦耐劳,奉献精神,非常朴素不娇气,所干的事情是我们一般人都难以做到。她所做的奉献,也是我们令人敬佩的。她所做的工作,群众都是非常满意的。­

解说:蒋璐燕在公关村工作已有两年,两年的时间里,她成长了不少。她也不再迷惘[/b],[/b]不再孤独[/b],[/b]她说[/b],[/b]同事们都很关心她[/b],[/b]领导也很照顾她[/b],[/b]公关村的百姓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b].[/b]她说[/b],[/b]以后的路[/b],[/b]虽然艰难[/b],[/b]但她会继续走下去[/b].[/b]­

蒋璐燕(大学生村官)穿黑白衣服­

说实话,村官这条路不好走,一路走来还是背负了许多压力,但是回想这一年多,两年的工作来讲,我的回报还是远远多于我的付出,我觉得值,既然选择了我就要无怨无悔的走下去。(画面,蒋璐燕爬坡的场景,并加音乐《一条路》)­

字幕:为让一批优秀大学生进入农村大有作为、施展才华,给农村基层输送新鲜血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我市从[/b]2007[/b]年开始选聘[/b]1000[/b]多名大学生到村上任职。这些优秀大学生,利用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蓬勃的青春活力,在农村干出了一片天地。[/b][/b]­

口播;在基层还有许许多多像蒋璐燕这样的大学生村官。他们把激情泼洒在农村,他们在广袤的田野上耕耘着希望,为我市三农的发展奉献青春的力量。这里也祝愿蒋璐燕以及关公村的乡亲们未来的日子更加的幸福甜蜜。好的,观众朋友,大学生村官的故事,我们也将为您继续讲述。[/b][/b]­

[/b]­

­

­

­

­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四川贾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蓝调音画点评:

时代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需要有更多知识型人才下去农村基层,至于外在是不是美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真正的热爱农村那片热土,是否能运用所学与才能,带领大家赶上时代的步伐,踏上小康之路。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问候秋安!at:2009年09月20日 凌晨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