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婚姻里的潜规则,何时能够打破?一束栀子

发表于-2009年09月09日 下午5:00评论-2条

小女子笔名一束栀子,寓意是希望一生清淡寡欲,略有微毒,表示为人做事有些锱铢必较。有幸走上文学之路,常喜阅读,也偶作几篇薄文,略发感慨。小女子不才,不敢妄出诳语,所作所讲皆为个见,允许批判争议。

潜规则一词,在近几年的社会上十分热络。多用于商界与官场。一般是指长期延续下来的,被大众所默认的,不公平的规矩。但这里的‘被大众所默认的’并不是心甘情愿的默认,而多是指敢怒而不敢言的一种默认。我可以举几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例子:演员与导演之间屡屡发生的情色事件;秘书的代称‘小蜜’;求人办事走后门必须大送豪礼;以及宾馆十二点前必须退房的潜规则等等。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潜规则的不断声势壮大,是由双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的强势欺人,和另一方的忍气吞声。

在我有限的社会经验中,所熟知的潜规则,大致如此。但现在,我所要讲出的另一种潜规则却是家庭伦理道德里的潜规则,即婚姻生活里的潜规则。

与我接触时间长的人,应该都知道我是一个对女子权利十分维护的人。说话表现上,常被人认为是尖酸刻薄之女。因此得罪过很多的传统男女。很可惜,我是个固执己见的人,但却不是个蛮不讲理的人。假若有人能够对我与理据争,我也不会胡搅蛮缠。我所表达的常代表着社会上的某些不公,也许是小女子文才微薄,无法像铁齿铜牙纪晓岚一样力争群雄,但即便是如他一样的博学多才,也会遇上和珅这样的不可理喻吧。

婚姻里的潜规则也如商界官场一样,多是长期延续下来的,不公平的,是许多人却敢怒而不敢言的规矩。同样的,我也举几个现实例子给大家:比如结婚时男方给女方的彩礼(礼金);大年三十儿媳妇儿必须在婆家过(不允许回娘家);八月十五中秋节未结婚的男方必须给女方‘送十五’;所生孩子必须跟父亲姓等等等等。虽然这些规矩也因地而异,但基本相同。

我不禁要问,封建制度废除了多少年了?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了?为何还会有这么多的人咬住规矩不肯放松?有人问:你要打破这些规则,那你能得到什么?又有什么意义?那我也不禁试问,那些咬住这些毫无意义的潜规则的人,你们又得到了些什么?你们又能讲出些什么深刻的意义呢?

结婚给彩礼,给少了嫌丢人,给多了就有面子。殊不知,明明没钱,去借也得打肿了脸充胖子。人前鲜丽,人后还是要年轻夫妻自己还债。在我看来,这分明就是把自己卖了,还替别人还债。这就有面子了?这就有意义了吗?大年三十儿媳妇儿必须在婆家过年,那如果媳妇儿的老人只有闺女没有儿子的呢?都在婆家过年,那老两口过年的时候岂不凄惨又冷清?为人做事只想到自己,却不想别人的处境,这样的人算什么仁义道德。那些做了人家的媳妇儿就忘了自己父母的女人,也是该千刀万剐的。初二回门,那也只是初二了啊。还有孩子的姓氏,有什么天大的理由非要跟男人姓呢?恕小女子不才,实在是想不通。女人十月怀胎,历经令男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生下的孩子,连一个名分都不允许占有,这是公平的吗?如不是封建思想的控制,延续香火的可笑想法,试问跟谁姓又有何妨呢?

多了,我也不愿再说。像这样的潜规则,相信很多人也都是默认的吧?如果不是一方的忍气吞声,懦弱畏缩,另一方肯定也不会如此强势到如此咄咄逼人的境地。

可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点了,比如前段时间的取消宾馆十二点退房制度,还有80后女性抗议孩子跟父亲姓的古老制度等等。我想,社会需要进步,人类需要发展,一切不合理不公平的皆会消毁。尤其是中国这里古老的文明古国,更应该擦亮眼睛,看清时代发展的趋势,莫不要再次沦为外国人口中的‘东亚病夫’。这种精神上思想上的病,会比身体上更耻辱。

如此的深有感慨,无非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说过自己是个固执己见的人,即使为此失去爱人,也难以让我苟同于世人。我所讲的并非是一定要破坏什么,而是力争一种平等。很多事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但就看你所嫁(娶)的那个人,是否是一个顽固不化的迂腐之徒。

一束栀子,清淡幽雅,略有微毒。呵呵呵,小女子所言仅此。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束栀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蓝调音画点评:

敢于直言,陈述观点,个性突出,旗帜鲜明。这点令人佩服。至于言之有理,还是略带偏执,再或者言之有误,有待大家讨论。有些传统习俗可以增添喜庆的气氛,但有些带有强加索要性质,有违常理与人情的规则还是不要的好。

文章评论共[2]个
法国红酒看了-评论

楼主的脑袋好像被什么打过,这些习俗也叫潜规则?你是没有见过什么叫潜规则吧。at:2009年09月17日 下午4:09

一束栀子-回复那请您指点一二好吗? at:2009年09月27日 下午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