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父子心思灵笔

发表于-2009年09月15日 下午5:06评论-6条

父子心思

河北南皮县是清晚期名臣张之洞的故乡。张之洞作为清晚期重臣,因督鄂l8载,竭智尽力,为治鄂兴汉而大张旗鼓地办学堂、修铁路、建厂矿、兴市政、练新军等青史有名。上小学时我就从父亲讲的故事里知道张之洞其人。

故事里说,张之洞童年聪慧好学,其才学在同乡中名列榜首。九岁考秀才时,是骑在他的父亲肩膀上前往考场的。他到考馆的后花园玩耍,摘了一朵桃花放入袖中。考官晃见他这一动作,还以为他在考前偷看作弊纸条。考官叫他拿出放入袖中的东西看一看,他就是不拿。反而抱着桃树边跳边转着圈子。为了检验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考官灵机一动出了个上联:“小贤童抱柱团团转”。谁知考官的话音刚落,他马上就说出了下联:“司大人做官步步高”。考官心里一惊是,暗道:这孩子小小年纪,还真有才?接着,想到他父亲扛着他前来的情景,又出了个上联:“子拿父当马”。谁知他想都不用想就随口回到:“父愿子成龙”。这位考官与在场的人不得不拍手称赞!

因为童年对故事的渴求,这个故事,父亲不知给我讲了多少遍。在那个交通不便、钱财又很金贵的年代,和父亲到木浪林河对面的大田村的岩脚寨外家吃酒做客时,父亲怕我走坏了脚,除到了平坦一点的泥石公路上,父亲牵着我的手,让我在安全的一边外走上一段路外,爬坡上坎,凹凸不平的小路上,父亲总是让我骑在他的肩上。记得遇上冷天,父亲头上的米灰色的毛帕,有些刺手。我骑在父亲的肩上,抱着父亲的头时却蒙住了他的眼睛。父亲要我把手放高点,我说我怕毛帕。他便将我放下来,把毛帕往腰上系好后,再让我骑上去。骑在父亲肩上的我,有时会将屁股耸几耸,把心里说不出的幸福用这种跳皮的方式传给父亲。并且还会不知所云地反复念叨:“子拿父当马,父愿子成龙”。每当我这样念叨时,我曾瞟见父亲脸上欣慰的笑。父亲虽然没好好上过学,但记忆力很强。父亲讲给我的故事虽然也是从别处听来的,但年近三十岁的他,应该知道这其中的意思。特别是那副上下各五字的对联。年复一年,隐隐约约之中,我感到父亲讲的故事里,似乎有一种寄托。我也在这故事的影响下,渐渐地懂得读书的重要。

当我上了初中之后,父亲说,集体时,他没文化,缺乏算计,年年都要出“口粮钱”,年年粮食都不够吃。而队上会计负担并不比我们家轻,却经常都在卖粮食。所以下决心供我读书。只要我读得上去,砸锅卖铁都要供我出来。

当我考上学校以后,父亲母亲脸上,在忙碌中透着一种不枉辛苦一场的欣慰。

结婚生子几年之后,当我与妻带着孩子走上通往老家的山间小路时,孩子骑在我的肩膀上,我不禁想起父亲给我讲了又讲的那个故事。我又不愿其烦地讲给我的孩子听。这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父亲当年深藏的心思。多病的父亲老了、瘦了,可他的给我讲的那个故事及其蕴含的思想,不经意间在一代、一代地传承。

于是我想,对于我们古老而丰富的精神文化,这样的传承,如果能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责任,那该多好!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灵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澌涵毓推荐:澌涵毓
☆ 编辑点评 ☆
澌涵毓点评:

可怜天下父母心,长大了,我们才会读懂
张之洞的故事,恰是父亲对儿子的一份寄托
再苦再累,不能委屈了孩子,这是每个父母的信条
儿子成龙,那不枉一场辛苦的欣慰无意间飘上嘴角
是啊,古老而丰富的精神文化是一份传承,相信它会成为一种自觉的

文章评论共[6]个
澌涵毓-评论

\(^o^)/~祝福秋安at:2009年09月15日 下午5:35

灵笔-回复问好澌涵毓! at:2009年09月15日 晚上9:29

独木桥-评论

记忆深处的那段父子情,在心中过滤、沉淀,那暖流时刻在心间涌动,天下的父亲用不同的方式传承着相同的爱!祝您的父亲健康幸福!at:2009年09月15日 晚上7:06

灵笔-回复是的,不同的父亲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相同的父爱。谢谢独木桥好友的来访与留言。 at:2009年09月15日 晚上8:25

一泓清水-评论

文章虽短,但真实感人。问好了!at:2009年09月16日 下午3:44

灵笔-回复谢谢一泓清水的欣赏与鼓励!祝体常健,心常开! at:2009年09月16日 下午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