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艺术的灵性山野文選

发表于-2009年10月09日 凌晨0:28评论-1条

艺术创作的确是个很难说清楚的话题。

有时候往往画着画着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

有时候往往写着写着,就会出现“下笔如神,一泻千里”的精采。

艺术创作,往往不受主观控制,也并非天赋秉异,更无需刻意追寻:创作灵感往往会产生于往复徘徊的实践过程之中。

艺术创作的过程,其实往往更接近科学研究或实验。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一般都很难搞清楚思路将会转向何方,也不清楚奇迹究竟会在何时闪现,只能搞明白的一点是:只有在坚持不懈的过程中才有可能捕捉住最为珍贵但总喜欢忽隐忽现的灵感。

爱迪生说:“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但只有那1%的灵感往往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这句话真的一点都没错。

哪怕投入了100%甚至1000%的汗水,却如果不幸地连0.5%的灵感都得不到的话,那么所有的努力无疑都将意味着付诸东流且徒劳无功,而这,却往往又是最令创造者深感心灰意冷的无奈结局。

艺术之路,可能真的要做很多毫无任何意义的探索之后才能最终找到创作的突破口。

毕加索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毕加索的一生,共计产出过一万两千多件作品,而大诗人陆游,一生也写了近一万左右的诗作,但是我们也都知道:毕加索的作品虽然很多,但其代表作在其所有作品中所占的比例却很少,不过从整体上来看,却远比其他画家的代表作多出很多,而陆游的诗作,自然也是如此。

他们都是永无止境地在创作的道路上探索并前进着的大师,且丝毫都不肯歇下来喘口气。

人的一生,究竟能有多少时间呢?

毕加索和陆游,当真是把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刀刃上了。

不错,他们都曾制造出过很多败笔或败作,但,数量巨大的败笔败作,也正是他们在探索时期内记录灵感的过程:假如没有初期的探索过程,也自然不可能会出现成熟期的完美杰作——艺术创作的内部规律,原本就是如此的。

自古以来都有“**痴”的说法,而一旦某人与“痴”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其人之一生,恐怕都会围绕着**而钻研到老。

“痴”,在这里的解释并非“痴呆”之意,而恰恰是“深度迷恋”。

每一个深深喜欢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或从事科研的人,大多都深深具备这种“深度迷恋”之精神,也就是说:生活对他们来说往往会变得简单至极,但沉迷于“研究”的人生模式,却又正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境界。

“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针对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及科研工作而言,若“不在”则定“不存”,若“不存”则必“亡”。

艺术创作非武术训练,更非商业投机。

艺术创作根本不存在“时机”概念,与武林中的所谓“十年磨一剑”之概念也几乎毫无任何瓜葛。

艺术境界绝非“高度”二字可以简单概括,更非“出神入化”一词就能表述得清晰: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最难说清也最难解析得透彻而明白的一种文化,若“高度”与“出神入化”就能解释了艺术,那么普天之下将再也不会出现真正的艺术,因为程式化了的东西,不论其再怎么“出神入化”也好,或“境界”再高也罢,其作品本身,无非都是死的而非活的。

练武术,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爬山,可以强调“高度”,做人,可以引申“境界”,但唯独艺术创作,却无法去套用这些词汇:艺术就是艺术,艺术创作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僵化的教条及僵死的评判标准。

艺术创作犹如科研:置身于其中的人永远都不清楚未来的景象究竟会是什么,但却为了未来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去从事创作。

科研没有上限的标准,发明自然也没有止境,而艺术创作的本质也正如此。

任何在事先就定好了“高度”“境界”及“出神入化”之类的标准,往往都属于既定的程式,而非创造:创造行为的本质,是根本就毫无任何程式可提供有效参考研究与探索行为,因为创造行为不是因循,不是守旧,更不是模仿那些既定的程式。

创新的灵性,究竟会在何时出现,在事先几乎任谁都无法探明:只有身心常“在”其中,才有可能捕捉住那虽极度难得但却也是最为重要之1%的灵感。

艺术创作是如此,学术研究当然也是如此,而科研则更如此!

我国的本土人士,往往都与诺贝尔奖无缘,试问:在九州大地,能长期保持自己的身心常“在”其中的究竟又能有几人?

更何况:就算连1%的灵感,其实都很难得,事实上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这么幸运。

我国在教育体制方面,早就已经大错特错了很多年,至少目前这种教育制度并不像是个能培养得出“天才”的教育机制,甚至相反:无数具备了很大开发潜力的学生,都往往会被这种荒谬绝伦的教育体制及利益社会所扼杀,且最终大多都会被默默无闻地埋死在摇篮里。

不晓得国民在学好了英语之后究竟能解决什么现实问题,尤其搞不清楚无数学子在学好了政治课之后,是否都能真正解决所有的科研技术问题或艺术创新问题。

或许无数学子只要都学好了由教育部门所号召的英语和政治两门课,还真有可能会被“蛇会精蝇”们给定性成“曲线救国”也说不定:“英语”无疑能帮助我国搞好科研且大幅度地提高现代化技术,而“政治”则肯定能帮助我国的广大艺术家们牢牢记住艺术的“红光亮”时代并努力发扬和推广之——若我国的教育部门果真如此认为的话,那我也只好引用出现在近些年内的一大考古发现来回复他们:马勒戈壁,卧槽泥马!

2009年10月8日

山野居士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边啸推荐:边啸
☆ 编辑点评 ☆
边啸点评:

艺术的范畴很广,从广义而言,文学也隶属!都是需要灵气的……

文章评论共[1]个
半斤-评论

艺术需要灵性.但人们往往忽略,努力奋斗的过程常常促成灵性诞生.at:2009年10月09日 早上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