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答石鼓先生笔墨论无事梧桐

发表于-2009年10月16日 中午12:48评论-2条

石鼓先生笔墨论:

在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上应特别强调笔墨技法,要讲究用墨。比如在临摹古人真迹时,往往就可能发现内容与笔墨之间的难易与高低的问题。因为内容形象还比较容易依样画葫芦,而以笔墨神态来看一幅画就难于一致。由此可见,艺术作品的形成,相当重要的是依靠精妙的笔墨技法来表现。我们经常出去写生,往往用铅笔或炭笔能画出较好的写生作品,而不易用毛笔在宣纸上画出满意的作品,其中关键问题就是“笔墨”技法还不过硬。这说明从事中国画的人如不从笔墨这个基本功方面刻苦用功,作品就不可能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的艺术特征,更不用说取得造就了。故通常欣赏或评论一幅画,要形似,也要神似,这种生动的神态与神情,就要依靠精妙的笔墨进行表现,否则就生动不起来。

吴玉阳回复:

您好。中国书画,特别是绘画应分为传统与现代两部分。现代绘画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脉络,体现出了现代审美意识。所以我觉的传统的绘画理论不能束缚现代中国画的创作。毛笔是古人常用的工具之一,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毛笔对于文人墨客好比筷子。不会用毛笔,就算不上文化人,因此古人对毛笔的运用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当然现代人经过不懈地努力,也可达到古人的水平。在传统的审美意识里,笔墨确实是书画一道龙门。元朝,是中国绘画的一道分水岭,也就是说文人画的出现,使中国绘画发生了裂变,由纯写实、技法为主流转变为注重笔墨、意境。南齐谢赫的“六法”可以说是传统绘画的指南针,其中的“骨法用笔”和“随类赋彩”是造型的基本方法,文人画出现以前是以骨法致形、以彩致体,也就是说用线条和色彩塑造物象。随着王冕和倪瓒等文人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作画后,文人画便占据了绘画的主流,由“骨法用笔”演化成了神龙的变化莫测;由“随类赋彩”变成了“墨分五色”;以色致形变成了以墨传神韵。至此中国画以意境取代了惟妙惟肖。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也改变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形态。从此,中国绘画也由单一的传统模式演变成异彩纷呈。“六法”和文人画只能代表传统的脉搏,新兴的中国绘画不再受历史的束缚。当今的世界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世界,当今的绘画也是全人类艺术的共同结晶,我们中国画也不例外。

吴玉阳 2009-10-15于天津蓟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事梧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西山隐智点评:

中国画是我国的宝贵文化艺术,希望多交流,多出人才,作者对此深有专研,问好之。

文章评论共[2]个
燎原百击-评论

问好梧桐朋友,好久不见了。at:2009年10月16日 晚上9:05

无事梧桐-评论

您好,老朋友。at:2009年10月17日 下午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