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产生,其实是教育和经济主义一起畸变的结果。当教育被经济主义的思潮挟持的时候,它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反而心甘情愿地与经济主义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共同干起了见不得人的勾当。就像一位沦落风尘的女子忽然傍上了一位有钱的大佬似的,一时间得意忘形,高兴地不知所以了,更不用说还有什么惭愧,有什么羞耻了,只剩为自己的身价倍增而得意洋洋了。当有人反而的时候,它便于经济主义一起私奔,最终产下教育经济主义这个畸变的结果。说的不客气一点,如果被挟持的教育是一位b*子,而挟持教育的经济主义是一位流氓巨无霸的话,那些教育经济主义就是b*子和流氓巨无霸的产物。可是,怪物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很多人不就是从怪物身上赚取大把的钞票吗?因此,当有人能从这个畸变的怪物身上得到更多的利益时,他们便把这个怪物圈养起来,花大功夫加以培养,并为之鼓吹,为之宣传,为之摇旗呐喊,让它不断地成长壮大,并尽量扩大影响,以期获得更多的预期经济利益。这才是他们的本质和出发点,至于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为达到这一切的手段而已,在他们眼里,自然是无关轻重。
看看教育的蜕变就明白了一切,以前的冷水衙门,现在怎么样呢?到处富得流油,很多人唯恐沾不到油水而愤愤不平呢。教育是富了,但是真正用到教育本身的资源又有多少呢?恐怕没有谁知道。
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主要是因为它拨动了人们心中那根欲望之弦。特别是,当金钱又被人使用的工具蜕变成操纵人的奴隶主,而人从主人的位置变成了奴隶的情况下,金钱不再仅仅只是被使用的工具那么简单了,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具有魔法一样的东西,牵动着人那根欲望的神经,没有休止。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正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在这种经济的浪潮下,轰轰烈烈地兴起的。它把经济利益作为诱饵,把教育作为一种收益率极大的投资行为,不断用这个诱饵诱引各方面的人,再加上人们的推波助澜,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风行也就不足为怪了,反倒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从经典教学中剽窃漂亮的装饰,从经济学和投资理论学中汲取营养,并为资本家竭尽全力地服务,有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执着感。在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观念里,教育能够取得的经济效益就是一切,只要有经济效益,就忘了教育本身。它们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中盗取“实用”的帽子作为掩饰,它们从社会学里面窃取教育的社会功能作为幌子,它们从经济学中汲取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收益作为说服众人的资本,从而把教育的功能曲解化、唯一化、错误化,并且灌输给每一个人,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加入到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队伍中来。于是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队伍不断壮大,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跟着鼓吹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并且坚定不移地实践着教育经济主义思潮。
现在,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几乎完全控制了教育的方方面面,现在的教育忘了教育本身,忘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也忘了教育是为什么样的人服务的,忘了教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单一线性思维的模式下,教育只剩下为了经济利益服务这一单一的目标,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化为纯粹的经济行为。
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盛行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完全沦为经济的奴隶,沦为一个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就像一位老师,他不去专心致志地教书育人,不去为人师表,反而对金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者说成了金钱的奴隶,并为之四处奔波,到处兼职挣钱,最后只能本末倒置,结果怎样那就不言而喻了。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已经使整个教育体系完全成为经济的附庸,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完全没有了独立性,教育不再为了教育本身而存在,不再为了培养完善的人而存在,而是因为经济利益而存在。在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能够赚取高额经济利益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反之则不然。现在的教育已经当仁不让地完全成了驱动经济增长、为经济鞍前马后服务到底的忠实工具,并完全附庸于庸俗的经济潮流,而不是引导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样的教育是怎样的教育呢?这样的教育能够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呢?它培养出来的只不过是工具,会说话的工具而已,和工厂里面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教育经济主义思潮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需要经济利益的赚取更多的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自从教育经济主义思潮风靡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包括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学校,还有大批的家长,学生……他们或是有意,或是无意,就像自己深陷狂涛巨浪之后总会身不由己地跟着起伏,随波逐流。这个队伍大了,就有更多的利益可以攫取,也就更能让需要这些利益的人更加努力地加以吹捧,推波助澜。
在教育经济化的过程中,家长为了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更好的挣钱工具,总要作一个最好的投资,以期未来收益最大化。于是每个家长都争先恐后地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最好的工具而不懈努力。他们不惜血本,可以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出来,包括榨取自己的血,卖了自己的肉,他们也心甘情愿,毫无二话,而且还是面带微笑,心里甚是高兴。因为这说明他们的血肉有地方出售,更重要的是出手血肉的钱有地方投资,投资到他们认为最大化的地方,一切都是值得的。而这些穷孩子又怎么样呢?他们虽不愿自己成为经济的工具,但是他们迫于现有条件的压力,迫于现实生存的残酷,面对家长血色的教训,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自己乖乖地走上这条路,而且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有种视死忽如归的豪迈,有种大义凛然的壮哉。
这说的当然只是一部分穷光蛋在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中的表现了。再来看看那些有油水,有权势的人又怎么样呢?他们也不能幸免,他们一样陷入了这个怪圈不能自拔。他们的孩子注定是叛逆的,注定自己不愿意成为挣钱的工具。因为这些孩子有优越的条件,他们不用为生存而奋斗,所以他们注定是背叛的。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胳膊硬不过大腿。当整个社会压下来的时候,当他们的家长为了自己的最大化投资而下定决心的时候,他们也只能不耐烦地屈从。于是,他们上名校,请辅导,去国外,学管理,搞经济……他们花了血本也要早就自己的接班人和未来财富的守护者。
从这两点,可以简单地看出,单单是教育本身就能够榨取出多少油腻来。这让一些没有良知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人眼花缭乱,为了这些花花的票子,他们喊死了也心甘情愿,为伟大的事业献身永垂不朽!
先不说教育本身作为一块肥大的蛋糕能够产生多少油腻,就算它能够产生再多的油腻,也不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教育本身这块肥大的蛋糕的油腻和它造就的一批工具又要产生的油腻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看看在这种思潮下造就的一批批廉价而高级的劳动工具吧,看看这些劳动工具为了曾经在教育中投资过的资本现在在拼命地挣回来吧,看看一个个不断上马的项目吧,看看gdp不断飙升的趋势吧,看看这么些年来人类经济取得巨大进步吧,看看那些花花的票子来回滚动让人眼花缭乱的美景吧,那些需要这些的人和那些鼓吹这样的人都笑了。他们笑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在不断地取得一个有一个的成功,这证明了他们的伟大,证明了他们的不朽!他们为了这一个梦想努力了很多年,现在他们的梦想正在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永垂不朽,他们还能够忍住不笑吗?
他们不能,连我也不能!
当然,没有人能够否认在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推动下,教育为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科学技术也跟着突飞猛进,物质生活水平大大丰富。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当这一切的发展都未能为人类自身的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的时候,当这一切发展没能提高人的幸福指数,反而增加了许多焦虑和不安的时候,当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在为此付出毁灭性的代价的时候,那么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那么这一切都是畸形的,都是有缺陷的。
我们在这里轻易地看到,事实并不是完美的。有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百分之七八十的白领们自认为自己还不如农民,而且十分羡慕农民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农民在中国的概念里面,一直以来都是二等公民,向来被人看作是低人一等的人,他们没有社会保险,没有医疗保险,没有社会救济,也没有养老保险,而且住在落后的农村,不但物质条件不好,一切基础设施不完善,而且也没有追求精神生活的地方,没有图书馆,甚至没有像样的学校,没有几个所谓有文化的人。而上海又是什么地方呢?中国的商业中心,东方明珠,世界级别的大都市。而白领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在农民的眼睛里,那是有文化,有学问,高级别的人,那是有素质,有钱的人,是相当令人羡慕的人,他们想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的人,也是他们梦想而不能成的人。可是,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白领,他们现在倒反过来羡慕那些的农民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这又道出了什么问题呢?
这不全是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过错,可是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也脱不了干系。从某种程度上讲,随着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变得人格缺失,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变得精神空虚,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变得工具化,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变得经济化,而在丧失人最基本的情感功能。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欺诈和空虚,偷窃和抢劫,暴力和犯罪……当整个社会都变得焦躁不安的时候,当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幸福指数却成反比例下降的时候,当连需要这些利益的人和鼓吹这样的人也不能走出自己设定的怪圈的时候,当每个人都因为陷入了这个怪圈而沦为相互挟持的工具的时候,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是否还能够大言不惭地鼓吹自己的伟大和不朽呢?
一个社会的精神与思想状态和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者,本质是教书育人。广延而讲,教育的诸多功能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有传承人类文明,引领时代精神,发展先进文化,构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艺术和创造的天堂,等等很多重要的功能。可以说,一个社会的精神与思想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的影响。一般而言,教育越发达,人们的精神文明程度就越高,人类文明越能够更好地传承,先进文化越能更好地发展,艺术也就越繁荣,一个社会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然而,现实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规模空前,受教育的人数空前,水平也是很高,可我们的精神文明在哪里?我们传承的人类文明在哪里?我们先进的文化在哪里?我们繁荣的艺术在哪里?我们强大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在哪里?这些问题,我不必回答,相信大家一清二楚。想想我们现在人的精神空虚吧,想想我们现在的青少年犯罪吧,想想我们文明的丧失吧,想想我们道德的沦丧吧,想想我们多少年没有出过艺术大师了吧……我们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教育在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历史功绩的同时,把这一切都遗忘了,包括它自己。
还有,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一个致命的不足是,它以经济实力来决定一切。在这里,有钱就能够占据最好的教育资源,哪怕是他不需要,他是浪费,是挥霍,依然如是。相反,没有钱就没有教育资源可言,连最差的学都没得上。什么“教育产业化”,什么“教育市场化”,全成了骗人的幌子,掩饰罪过的招牌,它们把教育当做商品的同时,就已经造就了一种机械主义的错误,把市场经济的规律机械地应用到教育身上。他们喊这些空号也只是作为掩饰而已,就像妓女为自己立了一个贞节牌坊,而不知羞耻一样可笑之极。试想,当以经济实力来决定教育权利的时候,还有什么公平可言?还有什么教育的机会均等可言?可以比较的只是金钱的多少。当教育成了金钱的垄断专利的时候,那连穷人成为经济工具的权利都无情地给剥夺了,那么这样的时代是怎样的时代呢?这样的社会公平的基础又何在呢?当这个最基本的公平基础都不在的时候,又何谈社会公平呢?当社会公平不存在的时候,当一切都是弱肉强食的时候,那么接下来将发生点什么,又有谁会知道呢。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在经济主义的冲击和推动下,教育经济主义思潮非但没有退却它的热度,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种情势下,经济统治了教育,金钱霸占了教育,资本阶层便剥脱了无产者和弱势群体,这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即没有钱的人就没有出头之日,因为连最基本的教育权都被人剥夺了,他们还有什么呢?除了剩下赤luo裸的身体等待被人剥夺之外,他们别什么都没有了。这样的结果,教育不是扮演了教书育人的角色,不是扮演了传承人类文明的角色,也不是扮演了推动社会进步的角色,它成了一部分人的私有权,一部分人的私有财产,成了一部分人用来剥夺另一部分人的工具,成了赤luo裸的工具。
从这些方面讲,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过度化把教育带入了一个难以返回的误区。教育的发展成了一部分谋取牟利的工具,成了一部分人的私有资产。这与教育本来的属性背道而驰,不是教育应该做的事。同时,这种做法也做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如果教育这样走下去,那么它只有死路一条。
现在,是时候了,是教育找回自己的时候了。而教育找回自己的唯一出路就是,砸了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贞洁牌坊,恢复教育自身的原来面目,做教育应该做的事——培养完善的人,同时,缔造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让每个人各有所学,各有所长,因才受用。从而,让教育为所有需要它的人提供适当的服务,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那么,教育幸甚,人民幸甚,民族幸甚,国家幸甚!
-全文完-
▷ 进入刘银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