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新探红楼(59):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安晓玲

发表于-2009年11月03日 早上9:02评论-1条

新探红楼(59):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一、 《红楼梦》的内容分解

在拙文[1]中,笔者提出:“由于曹寅写出《金陵十二金钗》, 曹顒完成了‘一生回忆录’的写作,曹頫把两者改写成《风月宝鉴》,而曹雪芹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增扩成《红楼梦》。”

本文对他们四人在《红楼梦》创作中的具体贡献进行探索。

曹顒的“一生回忆录”主要叙述他与其恋人(现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命名)的成长、耳鬓厮磨和相互爱慕之情。从“林黛玉”丧母后进荣国府开始写起,《红楼梦》中有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喜怒 哀乐、相恋和活动等的记述,贾宝玉同丫鬟袭人、晴雯、金钏、红玉、五儿(为了简化叙述,一律使用《红楼梦》中的名称)等的交往,到贾宝玉结婚,林黛玉病死,宝玉哭灵,接着出家等情节是“一生回忆录”的主要内容。凡是同贾宝玉有关的活动描述基本上都保留在小说《红楼梦》中。由于曹顒已经是和尚,所以他写的《一生回忆录》才称得上《情僧录》。

曹寅写出的《金陵十二金钗》主要描写金陵王府(没有分成两个王府)内十二名美女的生活和命运,大的框架与《红楼梦》前90回相似;“大观园”是曹寅根据苏州的“拙政园”和“承德山庄”写成;“大观园”中群女办诗社和部分诗词(如菊花诗12首等)是曹寅创作的。但是,没有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生死恋的详细内容,即不像《情僧录》那样具体;这这时的宝玉只是一个小孩,“懵懂顽童”。

1715年,曹顒22岁假死真出家。1736年,乾隆登基后,赦免了曹家。次年,曹頫利用机会到保定的一家寺庙探望过兄长曹顒。为了不因假死、犯欺君罪,再次祸及全家,曹顒一再叮嘱,除了每隔十年一次外,不许曹頫再去探望。临别时,曹顒将自己写的“一生回忆录”(《情僧录》)和所作的诗词交给弟弟,由他酌情处理。

回到北京后,谋生之余,曹頫阅读曹顒的手稿《情僧录》。他感慨万分,决定在父亲的手稿《金陵十二金钗》,兄长手稿“一生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出小说《风月宝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为核心,描写闰阁女子之间交往、喜怒哀乐和纠葛。他满怀悔恨的心情,写出《红楼梦》第一回的开言篇,“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在“列位看官:”之后,直接写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 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 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 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笔者认为:“顽石变美玉”的情节不是他写的。

除了保留《金陵十二钗》和《一生回忆录》中的叙述外,曹頫“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把凤姐、贾元春、探春、史湘云、李纨等补充进去,着力描写了大观园中的“女儿国”。贾妃回荣国府省亲,曹頫虽然写的是他的姐姐贾佳;但是贾佳只是平郡王纳尔苏的嫡福晋(王妃),不可能具有《红楼梦》中所描写的排场;显然,曹頫提高了等级,参照皇妃(贤德妃)的规格写出的。同时,在曹頫的笔下,贾宝玉属于“小宝玉”;并保持曹顒“一生回忆录”中的结尾:宝玉结婚、哭灵和出家。

曹雪芹以《金陵十二金钗》、《情僧录》和《风月宝鉴》三部手稿作底本,创造出《红楼梦》;把单纯妇女之间情感和生活细节的描述扩大成速写人生和社会,男女都写。凡是下层人物的刻画都是曹雪芹独自完成的,包括夏金桂、刘姥姥、马道婆、赵姨娘、尤二姐和尤三姐、薛蟠、秦钟、蒋玉菡、柳湘莲、贾芸、贾瑞、焦老大、倪二、茗烟、包勇等等。在第一回,他从女蜗补天开始,一僧一道带顽石往人间,太虚幻境,贾雨村的向导,以荣国府为核心的四大家族的兴衰,贾府衰落的原因等内容的写作,以及大宝玉、薛宝钗、凤姐、平儿、鸳鸯等形象的进一步修饰等都是他完成的。纯粹属于曹雪芹创作的内容约占《红楼梦》的一小半,所以绝对不能以他没有风月繁华的经历,就否认他是这部小说的作者呢?

简要地说:神瑛侍者和小宝玉等是曹頫创作的,而顽石和大宝玉等是曹雪芹刻画的。

二、 《红楼梦》的成书时间

至今,大多数人认为《红楼梦》的最早版本是《甲戌本》。虽然有人提出疑问,说《甲戌本》上有许多甲戌年(1754年)之后写出的脂批;后来以这些脂批是后人补抄上去的为由,予以否定;坚持在1754年就在庙市出现了这一最初版本。这时,曹雪芹才30岁,“披阅十载”(第一回),那么曹雪芹在20岁以前就开始创作《红楼梦》本身就是一大疑问;第二个疑问是在约40岁,曹雪芹去世,足足有十年的时间,他为什么没把《红楼梦》的“后40回”写完?相反,在前面的10年,他却完成了“前80回”《石头记》的创作,岂不成了笑话?这充分反映出目前对《红楼梦》成书时间的看法存在问题。

上面已经提到,1736年,曹頫在得到兄长曹顒“一生回忆录”手稿(即情僧录)后,在《金陵十二钗》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创作《风月宝鉴》,在十年后完成。由于他是免罪释放的人,不想再给全家带来不幸,因而不敢发表小说《风月宝鉴》。他何时把这部小说的手稿交给儿子曹雪芹,由他全面改写成“石头记”,需要首先了解一下曹家迁回北京后的生活和曹雪芹以什么谋生?不深入考究曹雪芹一家的谋生手段,并把它与《红楼梦》的发行联系起来,是以往红学研究的一大缺陷。

当曹雪芹全家搬迁到崇文门外蒜市口街路北十七间半老宅后,因为亲友(尤其是平郡王福晋曹佳氏)的接济以及退还被查抄的曹寅收藏的字画和部分财物,过着小康的生活。几年后,福晋曹佳氏去世,令曹家生活日益陷入困窘。敦诚的诗句:“举家食粥酒常赊”,“一病无医竟负君”和敦敏的诗句“卖画钱来付酒家”就是证明;因而敦诚写诗劝曹雪芹,“劝君莫叩富儿门……不如著书黄叶村”。依据这些,笔者提出的下列新观点:

1)在庙市出售《石头记》和《红楼梦》的手抄本一开始就是曹家人(如曹天佑)一手经营的。为了全家的生计,既然曹頫和曹雪芹可以教私塾,曹雪芹到庙市卖画和自己编写书籍(如《废艺斋集稿》等)的手抄本出售,为什么就不能自个经营《石头记》的销售呢?应该说:这是我国红学研究中的偏见,非把《红楼梦》的传播认定是“私下传抄”和由“庙市书摊老板经销”的结果;似乎曹雪芹和曹家人员清高和愚蠢到:宁愿饿肚皮,“举家食粥酒常赊”,“一病无医竟负君”,也不亲自去组织《石头记》的营销!!!

故此,笔者认为:当《庚辰本》上的脂批写完后,初期是全家人(曹雪芹和曹顒的妻子、曹天佑、他们的堂弟等)担任誊写手抄本;后来,就雇佣落第书生大量誊抄;由曹天佑到庙市摆摊出售。当《石头记》打开销路,供不应求时,曹家才把《庚辰本》和《甲辰本》的销售权卖给庙市的书摊老板,令《石头记》的发行全面开花。可见,《红楼梦》基本上不是依靠“个人传抄”,而是靠曹家经销《石头记》的手抄本商品而流行起来的。

2)随着《红楼梦》的畅销,曹家发达起来,摆脱了贫困;因为一部《石头记》,可卖30~40两银子,除去雇人抄写费、纸张和税收外,每部至少可以赚银约20两。不卖出几万部《红楼梦》,是达不到“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的程度。因此,说曹雪芹死前很贫穷的看法不是事实或者是表面现象,不了解真相。由于到庙市出售手抄本商品,这对曹家,曾经是钟鸣鼎食之族,享有翰墨诗书世家之名而言,毕竟是辱没祖宗、不光彩的事情;因而,很可能都是由曹天佑一人出面经办,瞒着亲友。

这样一来,对《红楼梦》成书的时间,笔者推测如下:

曹頫一面教书,一面创作《风月宝鉴》,花了大约十年的时间,才写完了全书;《红楼梦》第一回“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指的是《风月宝鉴》的创作。

卖掉祖屋,为母亲(即贾母)治病,举家搬到黄叶村的第二年(1752年),见儿子曹雪芹没有正式职业,靠买画、编写《废艺斋集稿》和戏曲的脚本、教书等度日,因此曹頫拿出自己的书稿以及《金陵十二金钗》和《一生回忆录》手稿,交给曹雪芹,要他扩充内容,改写成一部新的言情小说,再到庙市去卖;为他曹家子孙开辟一条财路。

最近,笔者在从《红楼梦》中分离出由曹頫写作的《风月宝鉴》过程中,获得一个新发现:曹雪芹对《红楼梦》的主要工作是构思整体的新故事和大量扩充“后40回”的内容;对“前80回”的《石头记》,基本上是照抄其父的《风月宝鉴》。由他新增的文字不多,仅占“石头记”的五分之一左右。所以,曹雪芹在创作《石头记》上,没有花多少的时间(细节可以从资料[12]中得到证实);笔者认为,他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石头记》最初版本的写作。

曹雪芹共计花去大约二年的时间,从事《120回红楼梦》的整体构思、将新增的故事安插在《风月宝鉴》(它未分出章回)的初始稿里、最后对此混合初始稿划分出章回、拟定出章回名称、以及将划分出章回的《石头记》最初版本完成定稿,并做好誊清等工作,于1754年完成。1755年,由曹頫主持,送给亲友传阅,征求意见和写批语。与此同时,曹雪芹接着对《石头记》进行第二次修改,例如将所修改回目中的猬词替换成文明词或者删除,大量修改和精炼不少章回等等;完成之后,誊抄成发行版本,单独由脂砚斋撰写批语。这就是《甲辰本》的底本。

收回全部送阅的手抄本,再增加脂砚斋的补充批语后,于1756(丙子)年大量誊抄并到庙市公开出售。《石头记》的最初版本《庚辰本》就是这样的产生了;约在六年后,即1762(壬午)年开始发行修改版本《甲辰本》。为了便于大家了解,在这里一律沿用现有的版本名称。

接下来,曹雪芹从事《120回红楼梦》的总体创作,首先再次修改“前80回”的大部分回目;例如从第24回起,将“茗烟”全部改名为“焙茗”等等。接着完成“后40回”的具体描写,并作了第一次全面的修改。当第二次修改进行到第87回时,他逝世(《梦稿本》就是证明);由曹頫接手,继续修改完毕,并誊抄成4册发行版本;同“前80回”的8册抄本,共计12册,以《红楼梦》的书名,于丁亥年(1767年)在北京市的曹家专卖店中公开出售,即《程乙本》。曹頫在死前,又全面修改了一次《程乙本》,作为最终定稿。这次修改中,将所有不洁文字和少女怀春的内容都去除或更换,并使部分情节的描述更合情理。可惜,至今未发现《120回红楼梦》的定稿版本,只能从《蒙府本》的“后40回”窥视一般(参见[11])。

三、 证 明

笔者在上面提出:曹家创作和发行《石头记》的初始目标不是文学目的而是为了寻找经济出路,是出自经济目的;《红楼梦》的销售是由曹家一手操办的等论点可以从《红楼梦》文本中找到实证。

1)在最初版本《庚辰本》中大量使用大众化语言,使下等人物更生动,不像戏曲化的对话,因而不洁文字比较多。但是,当修改《庚辰本》,得出《甲辰本》时,曹雪芹便开始替换和删除猥词;在《程乙本》中,为了人物表达的需要又恢复了一些猥词;可是曹頫在最后一次修改,得出《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时,则去除了全部猥词(以《蒙府本》为证,参见资料[11])和少女怀春的内容(见文《列藏本》的第24回)等等。这些修改措施就是因经济目的的驱使,宁愿牺牲下等人物的生动语言而都改成文明词(即放弃文学的写实手法);以免妨碍《红楼梦》的销售,因色情内容而遭指责,减少购买者。

2)最有力证明经济目的大于文学目的是:对第63回的修改。《庚辰本》上有一大段文字描写宝玉将芳官改名为“雄奴”、“耶律雄奴”、野驴子和金星玻璃等,被大家称颂,认为是曹雪芹在骂满人,具有反清的思想。但是,在《甲辰本》中,曹雪芹删去了这四页多的内容(共计1265个字),就是因为害怕因政治问题影响他们产品的推销。凡是出自曹家的《程乙本》、《梦稿本》和《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都去掉了这一大段文字,只有《蒙府本》、《己卯本》和《戚序本》等保留这段内容,正好说明它们是以《庚辰本》为底本进行伪造的。在《列藏本》中,也删除了这段文字,说明它是按照《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修改而成。请看资料[13]。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安晓玲:新探红楼(69):《红楼梦》作者的探讨

[2] 安晓玲:新探红楼(43):谁是石头和神瑛侍者

[3] 安晓玲:新探红楼(42):大小贾宝玉的产生

[4] 安晓玲:新探红楼(68):贾家与曹家成员的对应关系

[5] 安晓玲:新探红楼(67): 贾宝玉的生活原型

[6] 刘铄:曹雪芹逝世之谜,红楼艺苑,2008-8-3

[7] 饱学秀才:; 曹雪芹还有其它作品吗?雅虎知识堂首页,社会人文 ,文学

[8] 胡文彬: 燕市悲歌酒易醺——曹雪芹在北京城内的生活,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8-1-26

[9] 《红楼梦》之外还有著作 抄家后曹雪芹并非潦倒隐士,人民网-江南时报, 2005-03-23

[10] 胡文彬:不如著书黄叶村——曹雪芹在北京西郊的生活, 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8-1-31

[11] 安晓玲:新探红楼(23):“蒙府本” 是古代伪本

[12] 曹頫著:风月宝鉴(安晓玲整理),2009年8月末将在互联网发表

[13] 安晓玲:新探红楼(24):“列藏本”也 是古代伪本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紫云山人点评:

对《红楼梦》的内容进行剖析,对成书时间、经济目的作了有力的论证。

文章评论共[1]个
燎原百击-评论

难能可贵的坚持,问好。at:2009年11月03日 中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