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梨
相传汉代哀仲家里种的梨,个大味美,入口而化,(恐怕现在已绝种了)又传:晋朝的桓玄,责怪他人,会冒出这么经典一句:“你已经得了哀家梨,总不该再蒸来吃吧?”为哀家梨做了免费宣传,连他这一句话也跟着流芳百世,延伸开“如食哀家梨”“哀梨蒸食”等。
好东西当然是人人眼红的,比如一个好的职位,你想坐它学识够吗?能力够吗?会有空名额吗?一般人对能够轻易得到手的东西不会满足的,想开看开的人,“知足”已达到最高层次,练出“红莲身”的屈指可数,还有的人分不清好坏,糟蹋好东西,前提是只有等到这东西失去了才知道是宝藏还是垃圾,比如爱情。
哀王孙
韩信少年时家贫,一天饿得受不了到淮阴城的河边钓鱼,差点被条大鱼拖下水去,在旁边漂洗衣服的婆婆见他可怜,给了他一碗饭吃,第二天他又来了,婆婆说:“我再供应你几天吧,你家比我还穷呢。”韩信不好意思说:“我将来发达了,一定好好报答你。”婆婆生气说:“你还是先顾眼前的吧,我是因为同情你是落难王孙才给你饭吃的,要报答我就帮我干点活。”
山不转水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顺利时要想到逆境,随时势改变而变,因此无论在河东还是河西,都要有相应的办法和策略,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爱鹅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爱鹅,听说会稽有个孤独的老人,为了排谴寂寞饲养了一只善于鸣叫的鹅,(为什么不养一条狗?)王羲之想买却买不到,也不事先跟老人打声招呼,便拉着好朋友一起坐着车子前去观鹅,老人听说大名人来看她,已经到门口了,盛情难却,没什么好招待的,赶紧把心爱的鹅杀了款待……王羲之又听说山阴有个道士养了一群好看的鹅,害他一晚上失眠,第二天去观赏,一见钟情,想全部买下,道士说:“你帮我抄一篇〈道德经〉这些鹅送你了。”王羲之把事先备份好的拿出来,把鹅装入笼子里用牛车运回家,这一次总算没有空手而回。
大局的关键就是要“因势而为”,掌握已有的势态中哪些是可以利用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引导沟通后能够利用的,哪些是先不可以利用,但经过一段时间,增加一定条件后,很快就可以利用的。大多数情况,人们往往乐于采取现成的可利用之势,却忽视了那些增加了一定条件后可利用的势态,然而出奇制胜的策略往往就是出自如何增加这个一定条件上。
-全文完-
▷ 进入轻风吹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