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的最后一天,游青州。
青州位于山东中部,古时是天下九州之一。
青州为历史名郡,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范仲淹曾在此为官,留下了为后人称道的清廉政绩;著名女词客李清照曾屏居青州十四年,写下了婉约凄清的千古绝唱。
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人。
北宋庆历初年,范仲淹对朝中的冗官、冗兵、冗费的沉疴,发起了“庆历新政”革新失败,被贬外地,先后知邓州,后又徙任杭州,辗转任青州知府时已是63岁,抱病在身,年老体弱,但仍兢兢业业,勤政于民。一年后离开青州,在带病赴颖州上任时,卒于途中,享年六十四岁。青州百姓筑亭纪念他,取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名“后乐亭”。后人又改名为“范公亭”。
范公亭位于青州市西南,为六角飞檐,顶开圆孔,与亭内井泉上下相对,天光下射,水光潋滟。亭柱上木下石,别具风格。亭正面的柱上镌刻一副楹联:
井养无穷兆民允赖,
泉源不竭奕世流芳。
亭背面柱上也有一副楹联,写着:
四境著闻行若无事,
千年遗址因其自然。
亭东有祠,为后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之所。范公祠居中,内有范仲淹塑像;富公祠和欧阳公祠居范公祠左右,统称“三贤祠”。清知府夏一凤重修,并于祠后崇台之上建后乐堂。
范公亭院内有两棵唐楸、一株宋槐,老干虬枝,大可几人合围,树龄千年之久,古树下,矗立一碑,上刻冯玉祥先生1934年5月拜谒范公亭时,写下的一副楹联:
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
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出范公亭大门北去,穿林阴,过小桥,行约一里就到了顺河楼,这是一座亮窗出厦、三楹单层的古代建筑,它顺河而建,踞于石砌高台之上,远观似楼而得名。我国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住在青州时常到顺河楼游赏。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明水人。
天资聪颖的李清照出身名门望族,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公公赵挺之曾为当朝宰相,早期生活优裕,后因官场斗争家道中落。官宦门第的耳濡目染,使她眼界开阔,气质高雅;家传书香的熏陶,使她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内秀如竹。驾驭诗词格律随意灵动,情思绵密;品评史实人物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公元1107年,李清照随夫金石家赵明诚移居青州。期间,生活安定、闲适。来到青州,对于李清照,宛若来到了世外桃源。住所亦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寓命名“归来堂”,又取陶辞内的“审容膝之易安”,为内室命名“易安室”,自号“易安居士”。后来南渡,早已远离易安室,但她仍以易安居士自称。
1128年赵明诚任江宁知府。但他只做了一年的知府便因为失职而被罢官。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部下副使李漠察觉,并向赵明诚做了汇报,他却没有放在心上,未采取任何行动。李漠自行布置,成功击败王亦。当李漠前去找寻赵明诚,却发现他早已缒城逃跑。南宋王朝确实昏庸,主官失察在先,临阵脱逃在后,全仗部下力挽狂澜。这样的官员留之何用?据说,李清照为此写下了《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雄浑奔放的千古名句,令赵明诚无地自容。可叹,赵明诚毕竟不是叱咤风云的楚霸王,一介书生而已。罢官后不久,赵明诚死于湖州。
在灿若群星、浩如烟海的中国诗人词客中,李清照是光彩夺目的才女。她存世作品虽不足百篇,但却巾帼不让须眉,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人比黄花瘦”的温婉伤感,“凄凄惨惨戚戚”的简约悲凉,“死亦为鬼雄”的激昂壮烈,颗颗珠玑的灵动,粒粒晶莹的情怀,都在女词客的水墨文字里妙笔生花,令无数文人墨客叹为观止,为之折服。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悠闲温婉,细腻清丽;后期多悲叹感伤,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李清照晚年颠沛忧苦,战乱流离,一代书香才女最后客死浙江临安,享年72岁(亦说68岁)。
青州人民对词人仰慕怀念之情,历世不衰。1988年,在洋溪湖畔建成了“李清照纪念馆”。
纪念馆由内外院组成。内院,北有“归来堂”,东有“易安居”,四合院落,游廊连接。堂前造池、辟圃,东北角植竹、盖厅。廊内四周墙壁,碑嵌词刻,使整个内院极尽婉约、文雅之风。外院,“顺河楼”依湖而建,楼前曲径通幽,院中古木苍苍,亭阁掩映,阴凉潮润,是难得的静谧清幽之地。
暮秋,残柳如烟,衰草满园,枚枚枯叶凋零,丝丝萧瑟漫天。一缕清新,滋润着古老的青州小城,沁润着魂萦梦绕的归来堂,湿润了远方游人的眼睛……
范仲淹令人难忘,难忘他忧国忧民的风范和情怀;
李清照令人难忘,难忘她旷世文采和跌宕沧桑的一生。
青州这片古老的热土,因为历史上有了范仲淹和李清照的眷顾,令世代生息在此的子民为之自豪,令慕名而来的远方游客肃然起敬……
-全文完-
▷ 进入rmxz123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