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一不小心在网上捕捉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大学白念了》。读了使我久久不得平静。现为了说说我的看法,我冒昧地引用一下这篇原文:
“都说事物都是前进的,可是我怎么发觉在后退?
心血来潮,把今年的高考试卷下载了一套,看了看,就只剩下一门英语还能做了,其他的都不会了,丫的,我大学真白念了?
语文卷:本以为语文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结果打开试卷紧接着傻眼,挑错别字,我愣是觉得abcd都没有错别字;诗词填空,10选5,应该没太大问题吧,结果光荣的一个不会,有好几个都觉得非常眼熟,答案总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估计它认得我我却不认得它了。作文,弯道超越,还真不太知道怎么写了。综合结果,这张卷子,勉强能不能及格还是个问题。
数学卷:不必多说了,简单点,一个都不会,所有的公式还有其他的都忘光了。结果,除了选择题我能靠25%的概率对几个,其他的一分也不会多拿,所以,不及格,而且不超过30分。
英语卷:最感安慰的一门,也就这门卷子做起来最心情舒畅了。结果,应该不低于120分。
文科综合卷:除了政治还能勉强对几个选择题,其他的就没什么了。结果,不超过20分。
综上所述,念了四年的大学,貌似退步了,四年学了什么?连四年前的自己都不如。是大学白念了?还是中学教育有问题?个人觉得是后者。不觉疑问,高中拼死拼活学数学学的头疼的要死,如今,却茫然的不知道意义何在?什么三角函数,什么椭圆双曲线,现在的我和这些东西早已没有了交集,加减乘除,一切就ok了。什么暖流寒流,什么热带温带,这些需要我操心吗?每天看看天气预报,该下雨的时候记得带伞不就搞定了?
我倒不是说这些课程不应该有,只是觉得如果把这些课程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化的话,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有同感的同志应该是有的吧,因为也听身边的人抱怨过,都在疑问当初学那么多现在都用不上,是不是浪费了时间?
其实不用找什么论据来证明,只要想想,如果按常理,大学毕业生应该能轻松地解决中学生的题目,中学生能轻松解决小学生的题目,不然的话,学生要辛辛苦苦的升级干嘛?可如今,小学生的一些题目中学生不会做,中学生的问题大学生不知道。有果必有因,那因在哪?”
我相信这位作者是所说的他来做考卷的情况是真的。的确,我以前也想过他同样的问题。因为我在中学的时候我的理科是非常棒的,在我的印象里,考试常常是离满分不远。也一直被任课老师任命为科代表。可我在师范的时候因为老师的原因,现在我不知道我当时数学是怎样合格的。现在把那些内容让我来做我是无从下笔的。另外,我以前就听说著名作家王蒙有一年做高考语文题还差点儿不及格呢。当时也引起了一些有关人士的大讨论,其核心也是关注的我国的教育体制等内容。正因为这个方面的影响,所以在我国一次又一次的掀起“读书无用论”。
我后来发现我们的认识有问题,我们只看到了一面。的确我们的教育方面是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改革势在必行。
其实我们的学习还有另一方面,我认为还是主要的方面,是学习本质的方面,我们学习是在锻炼我们、训练我们的能力,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我们所学的东西不是说一定要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它才有用,我们才学。它其实对我们的作用有时是无形的。比如,我们学数学,我们在小学六年级就在研究什么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可是我们有几位长大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在高中阶段都学习过微积分,可我们都明白我们在生活中又用到了多少?然而,正是这些内容在训练我们的逻辑能力,推理能力等。我们学习其它学科也是一样。英国的培根就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说到底,我们的学习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一种内在的修为。
好的,就这样浅谈几句,贻笑大方,旨在抛砖引玉。
-全文完-
▷ 进入枫香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