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曹雪芹是否创作了《120回红楼梦》?《红楼梦》“后40回”是不是高鹗所续?在红学界争争吵吵了百余年,由于双方都拿不出有力的证明,以致无法取得共识。笔者认为,结束这场旷日持久争论的唯一办法是:找出一部内容与《程甲本》的“后40回”相同的另外一部《红楼梦》,证明《程甲本》的“后40回”早已存在,那么红楼梦中的第一大公案就可以结案了。
按照这一思路,笔者耐心地对比了《蒙府本》和《程甲本》“后40回”中的各回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发现《蒙府本》正是符合上述要求的版本。
一、《蒙府本》与《程甲本》在内容上的差别
假如果真像目前红学界的共识:《蒙府本》的“后40回”是根据《程甲本》抄写而来,那么它与《程甲本》在内容上就不应该在句子上出现差异。很遗憾,笔者在这两个版本中,找出了相互完全不同的描述内容。下面以第107回和第120回为例,来说明《蒙府本》在内容上并不是完全相同于《程甲本》。
(一) 第107回:
《蒙府本》p.3900:你还不知,只打谅我知道穷了,便着急的要死。我心里是想着,【比祖宗在时还强才好,如今】能够守住也就罢了。
《程甲本》p.2869:你还不知,只打谅我知道穷了,便着急的要死。我心里是想着【祖宗莫大的功勋,无一日不指望你们比祖宗还强】,能够守住也就罢了。
上面两者在内容上的区别用【】黑体字显示,充分说明它们绝对不是误抄造成的。一种可能是《蒙府本》的抄写者修改了内容;另一个可能是《蒙府本》[14]在按照母本(即《120回红楼梦》的定稿版本)抄写时,未作改动;而是高鹗修改了《程甲本》。但是,不管是那种可能性,都证实:《蒙府本》不是来源于《程甲本》。在拙文[8、14]中,笔者提出:《蒙府本》的“后40回”是照抄《120回红楼梦》的定稿版本产生的。这一极其重要的结论,彻底揭露了《程甲本》的“后40回”是高鹗所续的天大谎言!!!无可辩驳地证实了程伟元在出版《程甲本》时所写的序言是真话,“后40回”的抄本确是他从鼓担上买来的,而并非高鹗编写而成。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论断,请看第120回。
(二) 第120回:
在拙文[1]中,已经列举了第120回上,《蒙府本》和《程甲本》之间的差别。下面再公布一些其余的不同。
《蒙府本》:或有尘蒙劳形,【呜呼】归去山灵,好【容易】石化飞来;
《程甲本》:或有尘蒙劳形,【聊倩鸟】呼归去,山灵【好客,更】石化飞来;
《程乙本》:或有尘蒙劳形,聊倩鸟呼归去,山灵好客,更【从】石化飞来。
从上面三句的差异,都不是抄写者私自编造的,全都来源于“后40回”的不同版本。《程甲本》和《程乙本》之间只差一个字“从”,说明出自同一版本;而《蒙府本》与两者不同,是来自另外一个《120回红楼梦》的版本——最终定稿版本。
笔者在拙文[2]论证了一个新概念:现存的《程甲本》和“三家评本”评论的《程甲本》都不是第一次印刷的《程甲本》,而是以后再版的、大部分回目按照《程乙本》排印出来的《程甲本(改良)》版本。所以出现上面的《程甲本》和《程乙本》相同,只差一个字(属于误抄)。
二、《蒙府本》与《程甲本》在误抄上的不同
1) 《蒙府本》的误抄:
1,《蒙府本》第120回:乐得二三【月】去,酒余饭饱;
《程甲本》:乐得二三同志去,酒余饭饱。
2,《蒙府本》第120回:清闲人【把】他传遍;
《程甲本》:清闲人托他传遍。
3,《蒙府本》第92回:你扶我起来【望望】才好;
《程甲本》:你扶我起来坐坐才好。
4,《蒙府本》第92回:不成【回】儿还装傻;
《程甲本》:不成今儿还装傻。
2) 《程甲本》的误抄
1,《程甲本》第120回:连忙打【茶】;
《蒙府本》:连忙打恭。
2,《程甲本》第120回:此事【来】老先生未必尽详;
《蒙府本》:此事老先生未必尽详。
3,《程甲本》第120回:将贾雨村之言【】了……便代替他传【迷】;
《蒙府本》:将贾雨村之言述了……便代替他传述。
4,《程甲本》第106回:只喝退【重】人;
《蒙府本》:只喝退众人。
还有一些,暂且从略。这些误抄,特别是《程甲本》上的误抄,绝对不是高鹗造成的,而是他所采用的“后40回”手抄本上产生了误抄;高鹗在点校时,未把它们纠正过来。但是,《蒙府本》的相应部分并未出现误抄,充分表明:《蒙府本》不是照抄《程甲本》而来,而是来自另外一个《120回红楼梦》版本。这也同样表明:《程甲本》的“后40回”不是高鹗创作的;否则,怎么会在《程甲本》上形成如此简单的错误而又在校对时不更正呢?
总之,《蒙府本》的“后40回”与《程甲本》的“后40回”不同、这一铁的事实充分证实:与《程甲本》“后40回”类似的版本——《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早已存在,伪造《蒙府本》的人不过把它拿来,照抄而已;所以,它的作者是曹雪芹,而绝对不是高鹗!!!
三、其它的力证
在拙文[11]中,笔者列举出贾元春年龄上的矛盾提出:“曹雪芹万万没有想到,他的作品被我国的红学界探讨了两百余年,硬说“后40回”是高鹗所写,唯有依靠“贾元春逝世的年龄为43岁”来提供证据,作为否定高鹗续写了“后40回”的铁证[13]。因为,既然是高鹗按照曹雪芹所写《红楼梦》的故事内容和写作手法,伪造“后40回红楼梦”比较成功,他岂能在贾元春死日上出现如此大的纰漏呢?(贾宝玉比贾元春小1岁,这时为41岁,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这不是在自我暴露伪造的证据吗?对赝品的制造者,是绝对不会干这种对自己不利的蠢事的;因此贾元春的寿命为43岁,只有曹雪芹才能这么写;并成为曹雪芹创作了《120回红楼梦》的无可辩驳的实证!”
此外,在文章[12]中,笔者用第120回末尾的“兰桂齐芳”,论证了高鹗不是《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该文指出:“凡是旧社会的人,男孩按照族谱的规定取名字,是中国人的常识,高鹗岂能不知道?如果《红楼梦》“后40回”是他仿造的话,他必定写成“兰蓕齐芳”,而不是“兰桂齐芳”,以免暴露他假冒的行为。《程甲本》最后仍然是“兰桂齐芳”,本身就说明这“后40回”不是高鹗所续作,因为他绝对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漏洞。这样一来,曹雪芹意想不到,他留下的“兰桂齐芳”这一个谜团,竟然成为《红楼梦》“后40回”是他所作的另一个铁证!”
四、《红楼梦》中的三段文字即可推翻“腰斩论”
1)第一回中第一段文字:见一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了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安身乐业。”
2)第一回的第二段文字: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3)第120回末尾: 刚过牌访,见那一僧一道缥渺而来,士隐接着说道:“大士、真人,恭喜贺喜!情缘完结,都交割清楚了么?”那僧道说:“情缘尚未全结,倒是那蠢物已经回来了。还得把他送还原所,将他的后事叙明,不枉他下世一回。”士隐听了,便拱手而别。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各自云游而去.
上面前两段文字是《庚辰本》和《甲辰本》等上写的;在《梦稿本》和《蒙府本》上,这三段文字都有。从这些叙述中,清楚地看出:顽石自己不会走动,他下凡历劫以及返回,都得靠“那僧”携带。同时,第三段文字还说:顽石和神瑛侍者是两个人,“情缘尚未全结,倒是那蠢物已经回来了”,即神瑛侍者还在人间做和尚,而顽石先“回来了”。
但是,在第一回的第一段和第120末段的文字都未变的情况下,《程甲本》的却把第二段文字改成:
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将顽石和神瑛侍者合成一个人,而且说:顽石可以“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等等。既然“后40回”是高鹗写的,在第120回里,他明明白白写成:顽石不能走动,要回到原地,还得靠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为什么又将第一回的第二段文字改写成顽石可以自己走动,“各处去游玩”?而且他与神瑛侍者又是一个人呢?如此牛头不对马嘴的写作,能说第120回是高鹗所续吗?
合理的解释是:曹雪芹早就完成了《120回红楼梦》的最初始手稿,其内容相同与《梦稿本》和《蒙府本》中对上面三段文字的记述,即顽石和神瑛侍者是两件事情。原因是他不想改动《风月宝鉴》中第一回关于神瑛侍者的描写。曹雪芹增加的内容,如顽石未能补天,被僧道带往人间等只是插在《风月宝鉴》的文字里。这就是说,曹雪芹一直把顽石和神瑛侍者写成两件事情。
但是,在事故的运作中,特别是林黛玉死后(第98回),贾宝玉的演绎,令读者认为两者是一回事,即贾宝玉是顽石和神瑛侍者两者的化身。因而,曹家人商定:当《120回红楼梦》第一版发行后,由曹雪芹再进行全面的修改,消除所有的矛盾和瑕疵。可惜曹雪芹未完成《后40回》的第二次修改就去世了,当其父曹頫对余下的回目继续做完第二次修改后,公开发行了《120回红楼梦》的第一个版本——《程乙本》。《程乙本》中上面第一回第二段文字是曹頫修改的,由于他对曹雪芹新增的内容不熟悉,未注意到,他的改动造成两个后果:
(1)第一回的第一段文字变成多余,因为既然顽石与神瑛侍者是一个人,他能自由走动,根本就不需要僧道帮忙“下凡历劫”;(2)与第120 回的末段文字发生明显地冲突。
上面已经提到:现存的《程甲本》的许多章回是按照《程乙本》排印的。这也说明,程伟元知道“后40回”不是高鹗续写的,否则他岂能按照《程乙本》排印《程甲本》,而弃合作者高鹗于不顾?这一点也旁证了“后40回是高鹗所续”是无中生有!
五、曹雪芹明明说了“红楼梦”已经写完
在《红楼梦》的第1和120回,曹雪芹多次说:《红楼梦》的手稿已经全部完成。例如第一回:
空空道人看了一回,晓得这石头有些来历,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来,有些趣味,故镌写此,意欲闻世传奇。……。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第120回,写道:空空道人复又使劲拉他,才慢慢的开眼坐起。便接来草草一看,仍旧掷下道:“这事我已亲见尽知,你这抄录的尚无舛错。我只指与你一个人,托他传去,便可归结这段新鲜公案了。”空空道人忙问何人,那人道:“你须待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到一个悼红轩中,有个曹雪芹先生。……果然有个悼红轩,见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里翻阅历来的古史。空空道人便将贾雨村言了,方把这《石头记》示看。
* *:这些白纸黑字写的内容,清清楚楚说明:《石头记》书稿已经全部完成,只是未“分出章回”,“纂成目录”。怎么会要高鹗来续写“后40回”呢?即使送外审阅读书稿迷失了一些,但是,正如拙文(44)所说:家里还保存有誊清用的“修改稿”,怎能影响《红楼梦》的完整性哩?再退一步讲,曹雪芹已经“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底稿就是都丢了,不是还有未“分出章回和编目录”的原始手稿吗?为何会出现《红楼梦》因曹雪芹过世而导致未“分出章回和编目录”的手稿也不存在了呢?这些浅显的疑问,红学元老们居然都置之不顾,就武断地定下: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后40回”是由高鹗伪造的基调;差不多一个世纪以来,就按照这个基调来鉴别后人的观点和文章。凡是提出疑问者,都被视为“叛逆”,被打入另册。不是盖斯推广互联网,所有不同的新看法都会被红学界的“保守派”打入无底深渊,休想与世人见面!!! 呜呼,叹哉!
六、 我国早期红学界的研究工作何等草率!
越往下研究,越感到惊奇:我国的红学元老们为何会做出《红楼梦》“后40回”是高鹗所续的荒谬结论?!单单凭借下列两点,就可以肯定:“后40回”在《程甲本》以前就存在,曹雪芹父子已经完成了《120回红楼梦》的创作:
1)如上所述,在《红楼梦》的第1和120回,曹雪芹多次说:《红楼梦》的手稿已经全部完成。
2) 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中的一段文字[162]写道:“乾隆庚戌秋,杨畹耕语余,雁隅以重价购钞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廿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入闱,闵中传为佳话。”
乾隆庚戌年是1790年,即《程甲本》发行的前一年,周春就买到了《120回红楼梦》,充分说明曹雪芹父子已经完成了《红楼梦》“后40回”的写作,并公开出售了这个版本的抄本;那么,哪里还用得着高鹗进行续作吗?
更草率的是未死的次级元老们,1959年在山西发现了《梦稿本》,进一步证实“周春的记述”不是伪造的;他们竟然不查对它的各回目同现有古本的关系,居然认定《梦稿本》是高鹗的一个“改本”,继续坚持“腰斩论”。只要将《梦稿本》和《庚辰本》核对,就会发现,在《梦稿本》里有《庚辰本》的修改稿至少8个回目,高鹗为什么在他的“改本”里,编写8个以上章回的《庚辰本》的手稿?(参见拙文[9]),而且,在《程甲本》这8个回目中,大部分回目的内容是《甲辰本》,而不是《庚辰本》。因此,这些生成《庚辰本》的修改稿与《程甲本》无关,它岂能成为《程甲本》的改稿?何况,《梦稿本》内还有至少12章回的《甲辰本》手稿。考虑到这些,立刻就可以做出结论:《梦稿本》绝对不是《程甲本》的“改本”!!!
尤其令人惊讶的是:《梦稿本》的“前80回”中,有48个回目是改动大的手稿,高鹗编出这些手稿目的何在?难道要证明:“前80回”《石头记》也是他改写的???如此简单、明显地问题,众元老和学者们居然不思考和置若罔闻,应该如何盖帽子,还是请他们自己挑选吧!
非常令人失望,没有看到这些成名人物们像俞平伯先生那样,公开向民众和学术认错!10依然在厚着脸皮、以学者、《红楼梦》专家的身份,仍在胡言乱语[5],继续欺骗群众。
七、结 论
1,《蒙府本》的确不是照抄《程甲本》。当前红学界普遍认为:所有《红楼梦》的“后40回”都是来源于《程甲本》的结论与事实不符,应当还原它们的本来面目。至少是《蒙府本》,它是按照与《程甲本》同一祖本抄写而来,而不是直接来源于《程甲本》;
2,由于高鹗对《程甲本》的修改,而导致《程甲本》和《蒙府本》出现明显的差异,并使《程甲本》远离《红楼梦》的原著;
3,现有的《红楼梦》“后40回”改动最少,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是《蒙府本》“后40回”和《程乙本》;
4,曹雪芹早已在第1和120回,就声明了《红楼梦》的书稿已经全部完成,只是未“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可见“后40回”由高鹗续作纯属无稽之谈。
5,《红楼梦》的“后40回”是曹雪芹创作的,不是高鹗续写而成。《腰斩红楼梦》纯属谎言,的确有罪!希望不要继续犯罪!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安晓玲:新探红楼(15):《蒙府本》的由来
[2] 安晓玲:新探红楼(79):《程乙本》的手抄本是不是残缺本?.
[3] 安晓玲:新探红楼(79):《程乙本》的手抄本是不是个残缺本?.
[4] 安晓玲: 新探红楼(31):,死人糊弄活人
[5] 刘心武:追寻“红学”迷踪(上)、(下),槽糕的高鹗续本,读书频道,百家讲坛,2005。
[9] 安晓玲: 新探红楼(81):《梦稿本》是《红楼梦》手稿大杂汇的证明(待发表)
[10] 安晓玲:新探红楼(9、10):《程甲本》是剽窃而来 (一)、(二)
[11] 安晓玲:新探红楼(45):《红楼梦》人物年龄的矛盾
[12] 安晓玲:新探红楼(44):谈“兰桂齐芳”
[13] 安晓玲:新探《红楼梦》快报(8):被歪曲的《梦稿本》“后40回”(上)、(下)
[14] 安晓玲:新探红楼(23):“蒙府本” 是古代伪本
-全文完-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