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真假难辨的时代剑气箫心

发表于-2009年12月07日 晚上10:16评论-1条

《西游记》当中有一回说道:唐僧与悟空师徒闹起矛盾,唐僧一气之下将悟空撵走。悟空好不伤心,只好去找观世音菩萨。哪知六耳猕猴却冒充悟空趁机盗走行李,并将唐僧打晕。八戒去找悟空问罪,悟空才得知此事。便回到花果山与冒充自己的六耳猕猴算账,两猴儿打的难舍难分,并找到各路神仙辨识,无奈各位神仙都未能辨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最后还是如来佛祖使六耳猕猴现出原形,被悟空一棒打死。

当然,这只是个神话故事。然而,我们生活当中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假东西。放眼望去假烟、假酒、假化肥,这些都不消说,假论文、假文凭、假证件也都有其生存空间,各种各样的盗版光碟、盗版书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还有些不法之徒制造假的人民币,甚至连人都有假的,大大小小的电视台都播放着模仿秀的栏目,参加的选手凭着自己与明星相似的形象或声音,而模仿着这些明星,从而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可以说如今我们被假的东西包围着,这些假的东西几乎可以乱真,如果不仔细辨别,一般是看不出来。我们已经到了真假难辨的时代,也许这个观点有些偏颇,有些夸张,却也不是空穴来风。

打开电视或者翻开报纸就可以看到这些报道,即使不看电视,不看报纸,我们也能够接触到假的商品,因为它们有可能就在商店里,被我们不小心买回家。只因为有些商品与真的太像了,如果粗心一点,或者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是不会当时就发现的。你想,就连《西游记》当中那些神通广大的神仙都真假难辨,更何况我等肉眼凡胎?这些假的东西也在锻炼着我们各位消费者的心理素质,从最初的惊慌,到之后的愤怒,再到后来的害怕,再到最后的无奈。这都是拜那些假商品的制造者所赐,是他们将我们这些消费者的心理素质锻炼的如此之“强”。如今不知我们生活当中究竟还能有多少真的东西存在?

写到此,让人不禁要问:何以有如此之多的假冒东西在这个世上存在,并且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追根溯源,一言以蔽之乃利欲熏心所致。试想,如果无利可图,那么多的假冒商品的制造商怎么会去冒险造假?正是利益的驱使,才让他们甘愿铤而走险。模仿明星尚可博得观众一笑,既能使自己有一定名气,也能博得他人一乐,倒也无可厚非。然而,那些假烟、假酒、假药则坑人不浅,事关消费者的身家性命。消费者花了钱,最终却送了性命,恐怕就不仅仅是钱能解决的事了。那些假的人民币在市面上流通,势必造成正常的市场秩序被扰乱。那些盗版的光碟、书籍侵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和读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侵犯了作者本人的利益。而那些假的论文,假的文凭则助长了学术的歪风邪气,侵犯的是那些脚踏实地做学问,身怀真才实学者的利益。

相信所有消费者都是同样的心情,希望生活之中能充满真的东西,少一些,甚至没有假的东西。这能否成为现实呢?答案是肯定的,毕竟假的终究是假的。不过我们如果从源头上就把造假制止,是否会更好一些?如果我们每个消费者都能擦亮眼睛,能够识别真假,不去消费假的,假的是否就没有市场,那些造假者无利可图是否就不再想邪门歪道?说到底,这是多方面的问题,对于立法者而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相关部门而言需要加大宣传,使广大消费者能够增强辨识商品真假的能力,同时对造假者加大打击力度。对于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小心谨慎,多了解辨别真假的知识,不去购买假的,让其失去市场。如果各方面有机结合,犹如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将那些假冒伪劣的东西打得不敢再出现。然而,倘若任由其发展下去,则假冒当道,伪劣横行。到那时,消费者就真的是真假难辨,不知真的东西还能剩多少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剑气箫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半斤推荐:半斤
☆ 编辑点评 ☆
半斤点评:

文章从源头说起,详细阐述了社会制假造假的流程,假赁的给公众造成的危害,让人禁不住感慨:在这个造假技术愈加高明的时代,哪怕有一双火眼金睛恐怕也难辨真伪。

文章评论共[1]个
半斤-评论

文字思路清晰,充满正气的文字!欣赏了。at:2009年12月08日 凌晨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