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矛”和“盾”这兄弟俩带雨的云

发表于-2009年12月09日 早上9:51评论-0条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400篇》

第196篇 “矛”和“盾”这兄弟俩 

“矛”和“盾”是兄弟俩,矛盾这个名词是几十年前非常时兴,非常流行,而且非常具有时代感的词汇。

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兄弟俩在娘的肚子里就常常闹矛盾,有时候闹得娘肚子里叽里咕噜,甚至像是兄弟俩在打架,娘的肚子此起彼伏。

爸爸是教哲学的,讲惯了矛盾,便抚摸着妻子的肚子幽默地说:孩子,你们闹什么矛盾嘛!于是出生后给他们起名“矛”和“盾”。

出生时哥俩争先恐后抢着呱呱坠地,大概是为了争资历吧,挤得他们的娘昏迷了过去。他们的爸爸粗心大意,竟不记得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于是兄弟俩懂事后常常“我大你小”“你小我大”之争。当然,既然矛盾这个词是矛字在前盾字在后,便顺理成章,“矛”是哥而“盾”则是弟。反正也差不离。

哥俩少年时就常有矛盾。一个说矛厉害,可以刺你的盾,一个说盾能干,可以挡住你的矛。正像那卖矛又卖盾的楚人,满街满巷的,一会儿喊:“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一会儿又喊:“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有人问那卖矛又卖盾的楚人:如果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何?那个楚国人便只好莞尔一笑:“子自试之!”

俩孩子少年时代佩服教哲学课的爸爸处处事事都能用矛盾规律进行阐释。比如爸爸说,吃和拉,饿和饱,冷和热都是一对矛盾,便是连爸妈的爱情也是在分分合合的矛盾的对立统一中结成夫妻,后来,又是在机体的阴阳对立中孕育了他兄弟俩。

兄弟俩懵了,怎么叫做“阴阳对立中孕育了他俩?”他们不明白。

教哲学课的爸爸便给他们说了一个公鸡和母鸡争功劳的寓言,母鸡说,蛋是母鸡下的,小鸡是母鸡孵出来的,公鸡说,如果不是公鸡的种,鸡蛋孵不成小鸡。哥俩还是不明白。教哲学课的爸爸只好说等他们长大以后自然会知道。

“炮打司令部”那个年代,他俩是两个组织的小头目,一个称“狗”队,取义于:“痛打落水狗”,一个则称“猫”队,寓意于:“把躲在黑洞里的老鼠全逮干净”。

他们两个山头针尖对麦芒,像狗和猫一样的势不两立。他们比队伍壮大,比喇叭声音响亮,比喊的调门高,比敲的锣鼓响,比鞭炮放得久,比挖出来的暗藏敌人多,比对敌斗争谁狠,谁坚决和不留情。

爸爸从来不参与他们的辩论。那时,儿子造老子反的事屡见不鲜。爸爸是“臭老九”,是被改造的对象,他知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凡事都多一句嘴不如少一句嘴。

哥俩常一见面便争论不休。比如他们一个说,当了官便睡不着觉,一个则说,不当官了才睡不着觉呢。他们都能引经据典,有实例做佐证。

有人当了官确实是会睡不着觉的,这关系着千千万万百姓的生计,时时刻刻操心,吃饭时候还要考虑群众的事,群众的疾苦,哪能随便睡得着呢。如屈原大夫说的“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时时刻刻为百姓的日子艰辛而哀叹、抹眼泪,肯定是不容易睡着觉的。杜甫感叹“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开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屋独破冻死亦足矣!”他一定也是常常难入睡的。

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是很难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有句旧词是这样的:“便是陈抟也睡不着”。五代的陈抟,也即陈希夷,有人赞他为睡仙,“小则亘月,大则几年”。忧心忡忡的时候肯定也不容易睡着觉。

矛盾兄弟俩其实都没有说错,确实有相反的两种人,有一种人当了官会睡不着觉,有一种人则偏偏当了官才能一觉睡到大天亮。

这种人当了官不愁群众的疾苦,怎么会睡不着呢。上面的指示来了,左手从秘书那里接过来,过个目画个圈,右手递给秘书送下去。然后,下面任务完成情况汇报来了,便又右手从秘书手中接过来,过个目画个圈,左手递给秘书送上去。他一定是呼噜噜不停,非要那软玉温香的伸手来推一把才能醒过来。

至于以斗争为乐者便不待言。有了斗的对象,能有所作为,有所支撑,有所寄托,自然是会睡得香香的。再说,大家都忙着争斗,不会把眼睛盯住自己的位子,岂不睡得更是美极香极。

这也是辩证法,人家一团和气、其乐融融,自己就怕不能其乐融融了嘛。如果人家在悄悄议论自己,在挑自己的毛病怎么办?一个个都那么高兴,一定是合着伙从鸡蛋里挑骨头,找茬子。这时候哪里还能睡得着觉嘞。

矛盾的爸就是当了官睡不着觉的人,他知道当官有着秘籍,他都悟到了,只是他做不来。“拜迎长官心欲碎,鞭鞑黎庶心凄悲”。他怕“心欲碎”,也受不了“心凄悲”,所以他不肯当官,宁愿多睡些安心觉!矛盾兄弟俩都各看到一方面,当然不知道这些复杂的事。

爸爸老看着孩子争吵颇有点心烦,便说:“世间最难得者兄弟,一同从娘肚子里出来尤其难得,实实在在是个缘分。你们便别再针尖对麦芒了!”他久不说话,一下子话匣子打开来了,便忍不住又接着往下说:

“矛盾论认为,矛盾并不是总处在对抗之中,并不总是斗争。我过去和现在都这样说,一味强调斗争是形而上学的。七斗八斗,如果斗多了,就会斗伤感情,兄弟岂能还成为兄弟。”

他说,“所谓斗争是动力,通过斗争才能团结也不完全对,曹丕逼他的弟弟曹植七步成诗,不完成便要杀他的头,这样的斗能斗成好兄弟吗?”

“有时表面看来,确实是斗争加强了团结。可那是假象,常常是装出来的,心里并不服气,矛盾的激化危机一直潜伏着,在人屋檐下不敢不低头而已。曹植迫于压力就不得不说好听的,心里巴不得狠心的哥哥马上栽倒在地,口吐白沫呜呼哀哉呢。”

“矛盾不一定非得斗争不可,可以保持差异,在差异中求同存异嘛。体谅和帮助有时候还比斗争更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本来就是对立面的统一物,既然事物都是有矛盾的,就该保持矛盾的差异。何苦针尖对麦芒,非得来一个你死我活呢?”

矛盾的爸爸讲了个故事:猎户家的猎犬常常咬伤邻居牧羊人的羊,牧羊人要去告猎户。一贤者劝导他说,如果去告,势必结成仇人,不如这般这般……

牧羊人按贤者的劝导,挑了三头最漂亮的小羊送给猎户的三个孩子。那些孩子们视这三头漂亮的小羊如珍宝。于是猎户把猎犬圈了起来。从此猎户的猎犬再也没有伤害邻居的羊群,两家成了好朋友。退休哲学教师讲完后摇摇头进房间里去了,他后悔说得太多。

矛盾的妈妈从屋里传来一句话:“人家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你们万年才修成一胎生啊!总这样,等你们长大了自己生一对双胞胎,看你们怎么样!”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流克推荐:流克
☆ 编辑点评 ☆
流克点评:

矛盾两兄弟就像哲学中的矛盾一样,既对立又统一。既是具有统一性的两兄弟,又有很多对立意见。
问好作者!好文,推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