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孔庆东先生的文章《达摩为何面壁九年》中结尾的一段话:“跟很多青少年朋友一样,我也非常迷恋李煜的词,我赞同高罗佩说的,李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诗人之一,是中国最伟大的词家之一。无论他政治上多么无能,后代读者都深深地同情他的命运,仰慕他的才华,叹惋他的爱情。政治虽然强悍,但永远是断代的,文学虽然软弱,但却万古奔流。”感触颇深。
孔先生的这段话特别是最后一句寓意非常深刻。
政治和文学相比一是“强悍”,一是“软弱”。难怪在中国历史上“学而优则仕”“万事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理念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确,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政治以它独特的“强悍”起着决定作用:它以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包括文化的进程)!一个“焚书坑儒”险些灭绝中国文人,断送中国的文化。就拿中国现代来说,一个“改革开放”政策就使中国在短短三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底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发展最快、经济增长最快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国家,与此同时文化的发展也是同时的。但稍微翻开历史就会知道“文化大革命”把中国带进了“十年动乱”,经济倒退,文化也遭到了全面践踏。从小处看,一个政治上开明、廉洁、高效的单位领导很快会把单位搞得很好,反之单位遭殃、职工遭殃。这时,文化似乎显得如此“软弱”。
再来看看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诗人之一”“中国最伟大的词家之一”“一代词帝”李煜,他曾是一代帝王,享受过人间最高富贵,最奢侈的生活,但他的帝国灭亡成为阶下囚的时候,他的生活翻了个,连他最钟情的天姿国色的小周后也“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巨大的反差给他以强烈的冲击,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么?假如李煜没有经历一段天堂一样的帝王生活和被俘后惨境这样的反差,他能写出那样的撼人心魄“以血书者”的不朽之作么?他在做帝王时也写过一些词作,但那些风花雪月怎么也没法和后者相比!是真正的软弱!
文化在现代表现出多种现象。一些人对文化不屑一顾,只讲生活享受,吃喝玩乐,大胆消受,拼命消费;一些人感到文化危机,他们认为真正搞文化的人现实中没路可走,甚至连饭也吃不上。
文化真的这么软弱么?
再来看李煜之死,他是因为那几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才招致杀身之祸。这些词唤起了人们对以往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对弱者的怜悯,对屈辱的愤恨,对人性摧残的反抗!宋太宗害怕了,他感到了文化的威力,千军万马被他打败了,世界被他征服了,但对一个阶下囚他毫无办法,只有选择最愚蠢的办法——毒杀!假如李后主被俘后选择自杀,也可能落个不屈的美名。但他却用他最“软弱”的武器向后世诉说了敌人的残暴和无耻!谁说李后主最窝囊?历史的车轮无法倒转,在无力回天时他作出了最佳选择!他明知道后果是什么,毅然“以血书之”,以生命书之!更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古代中国用文化打仗治国的典型大概要数诸葛孔明,他对孟获七擒七纵,靠的不光是强权强军,而是用特殊的文化攻心术,使敌人真正心服口服,从而完成了南方的真正统一。秦始皇杀掉了文人,烧掉了书籍却无法烧掉人类创造的在人们心中的文化。中国人创造的文明和文化照样继承了下来。清朝的统治如果不积极吸收汉文化的话,它的统治可能缩短好多年,连康熙皇帝也成了汉学大师级的人物。唐代安史之乱以后,诗人王建、白居易、元稹等用新乐府描写民生疾苦,讥谕弊政,这就是文学干预政治的范例———“新乐府运动”。对后世影响重大。
文化对思想和生活影响也是深刻的。中国人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假如没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文化影响,很难想象勤劳何来?没勤劳又何谈智慧?而这些是强悍的政治无法实现的。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三位在职期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总统,他因反思了多年来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所带来的灾难,改变国策,向世界各方伸出了橄榄枝而获此殊荣。1906年,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因成功调停日俄战争获奖,也是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美国人。1919年,美国第28任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因倡导国际联盟获奖。世界需要的不是强悍的政治和武力,而是人类能够共享的文明和文化。
在中国近代史上,一首“大刀进行曲”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英勇杀敌,前仆后继将侵略者命丧刀下,赶出国门!鲁迅在“吟罢低眉无写处”“忍看朋辈成新鬼”时,照样“横眉冷对千夫子”!无数青年志士在他的感召下,向敌人拼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而现代的文化真的出现“危机”了么?
在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开展了“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人们通过讨论,痛定思痛,对历史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了中国文化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从而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才有了今天的大发展。
真正懂文化的人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李后主如果没有他国破家亡,妻辱子散的经历而一直过着帝王的生活,他就不知道什么叫富贵!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平安!他感到的是生活的无聊,作些风花雪月的闲诗。人们往往是这样:当得到时感觉不到它的价值,一旦失去才知道它的珍贵!如果让李后主重新选择人生,他可能会去兢兢业业做帝王想国事而不去把脑筋用在写风花雪月上;或者把帝王的位置让贤做个普通人。
现在有些人本来生活很好,却一直在埋怨,这不公,那不平,无聊,空虚,消极,好玩懒做,追求消遣,无病呻吟,追逐一些虚无的东西,以为这才是享受,这才是生活,这才是文化,这才是时髦,这才是风流。难道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和劳动不是一种文化?难道汶川救灾不惜献出生命不是一种文化?难道攻克科学难关使水稻产量翻番不是一种文化?难道鞭笞一些丑恶的东西不是文化?什么才是最有意义的东西?古人有先忧后乐之胸怀,今当何以忧何以乐?
文化应该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全文完-
▷ 进入一缕清风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